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果把明末清初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译介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典籍看成是第一次西学东渐,而把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典籍大量传入中国看成是第二次西学东渐,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也就是第三次西学东渐的40多年。回顾这40多年的中国学术,就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而言,我们先后经历了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魏源对西方图书馆的译介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在<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于<海国图志>中译介、宣传了西方图书馆,使中国学人以浓厚兴趣考察、宣传西方图书馆,同时,<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使日本舍"文库"(图书馆)而用"书馆",再用"书籍馆",最后用"图书馆"一词.于清末流入中国,形成创建省图书馆的浪潮.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公共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特点与作用的认识、介绍与宣传,为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兴起扫清了观念与思想上的障碍。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的兴起,以及图书馆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系统的雏形。  相似文献   

4.
清末的中国,书籍成了人们获得"救亡图存"真理的最重要的途径.在此情况下,书籍市场也"顿成活跃之观".大量新式报刊的出现,使得书籍广告成了书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意在通过对于1898-1901年间<申报>书籍广告内容的描述与分析,再现清末思想启蒙时代的书籍市场的概貌及特点,并勾勒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起步,到抗战爆发前,发展了30多年。研究该段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探讨公共图书馆事业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变迁,对于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民国时期教育部教育司和中华图书馆协会进行的两次图书馆调查,指出在抗战爆发前我国基本形成国家级公共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市县(村)公共图书馆三级公共图书馆体系,并对其体系的职能分工及其开展的合作交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典籍分类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系统向西方近代知识系统转变之重大问题 ,是中国知识系统在晚清时期重建之重要体现。所以 ,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替代四部分类法之过程 ,既是将四部分类体系下之典籍拆散 ,归并到十进分类体系的各种学科门类中之过程 ,也是将“四部”知识系统整合到西方近代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正是在典籍分类法之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中 ,“四部之学”逐渐被分解、消融、整合到以学科为骨干的近代新知识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翻译西方法学书籍,引入西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法学的传入,在近代中国和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动摇晚清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以及对清末中国法制改革和法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西方法学的传入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规律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发展很快,涌现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对我国清末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展进行专门研究,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改革和编写提供一些历史启示。一、清末自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三个阶段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加剧。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在教材的编写上,表现为大量翻译西方教科书,理科教材大规模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文科教材却因循保守,大多还是祖宗典籍。同时,引用的西方教科书毕竟与中国文化不是一个源头,要根本发展中国的普通教育,关键还得靠自己的教科书。因此许多有志…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文化态势,中国典籍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中国典籍英译也自然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典籍文化的有效渠道。谁来译?如何译?就成为典籍英译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还通过实例探讨了"传神达意"原则对中国文化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纮是上海东文学社培养的优秀日语译者。他翻译的大量农学和教育方面的日语书籍文章,对于清末中国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清末国人翻译日本书籍热潮的一个缩影,沈纮的译介活动及成就展现了上海乃至全国的东文学社所培养的日语译才在清末日书汉译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末至晚清,“洋译华述”的译书方式,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明末的肇始期、墨海书馆发展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的繁盛期。直至近代中国华人翻译人才的大量涌现才终结。在与华人的合作译介过程中,传教士不可避免地竭力渗透基督教思想。但是,大量西书的译介仍然有效地传播了西学,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丁日昌与"持静斋"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提到丁日昌藏书,国内藏书界无不知晓。本文就丁日昌的宦海生涯、“持静斋”藏书楼的藏书特色和贡献、以及丁日昌学术成就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官私藏书楼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官方藏书楼文渊阁是在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的规制上仿建的。通过对清代官私藏书楼的渊源、建筑规制、典藏管理等研究,认识到清代官私藏书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清代官私藏书楼的考察也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为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散失惊人,从宋代起重视辑佚,然而以清代辑佚贡献最大,清乾隆时期,征求天下遗书和纂修《四库全书》为最主要的辑佚活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其辑佚活动,主要包括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和对《四库全书》所收书籍进行大量考证及有关学术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有:1.清代辑佚本《旧五代史》,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传教士把中国古代的科学典籍,包括医学典籍、科技著作和中国天文学史和天文资料传到欧洲,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李宝嘉(1867—1906)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中,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揭露了晚清官场权力追逐的丑态。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小说中描写的官场丑态,探讨晚清官员腐败堕落的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7.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是考察晚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两个基本维度,西方传教士在其中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美国传教士卢公明所编撰的<英华萃林韵府>这一工具书,汇合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内容和特征,拓展了"中学西传"的内涵,从多方面反映了晚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满清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