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就是力量 这是培根的一句名言。 知识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留下的积累,是驱逐愚昧、开启心智的力量。“空袋不能直立”,一定的知识储备是每个人健康发展、智慧生成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科学史上,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天生一双锐眼,又酷爱观星。  相似文献   

2.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至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故而正确的人才观始终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甚至社会各阶层经常议论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活捉关羽的吕蒙就是一例。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吕蒙读书的一篇文章《孙权劝学》。  相似文献   

4.
孔曦 《学习之友》2010,(12):30-30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哲人培根的这句名言,一百多年来一直鼓舞着中国的知识分子。最近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此话的翻译有误,“The knowledge is the power!”应该是“知情即权力!”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knowledge”还有“认识与知道”的意思;除了“能力、力量和动力”以外,“power”还指“权力”。以培根所处的封建时代,“知情即权力”更合乎当时的政治氛围。  相似文献   

5.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培根曾经做了一次名为“蚂蚁、蜘蛛和蜜蜂”的演讲。在讲演开始,他风趣地问大家:“你们都见过蚂蚁、蜘蛛和蜜蜂吗?”大厅里立刻发出了一阵哄笑。“蚂蚁、蜘蛛和蜜蜂,这些大家都知道,可是你们谁能够说出它们在方法论上各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呢?”全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我们在卷首欣赏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运气》,谁是培根?你可能不熟悉他的生平,但有一句格言你一定从小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那些凝结了培根一生智慧的闪光的语句。  相似文献   

7.
官学明 《师道》2015,(2):60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大概算得上名言中的名言。几百年来,大家都对此话顶礼膜拜,我们似乎很少想过一个问题: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吗?知识指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一般说来,人都是希望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经得起时间的淘洗。然而,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和人思维的局限,也由于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某些人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从古至今,知识作为一种力量,对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涌现出大量低学历高成就的成功人士。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这些事例有力的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片面性。通过对成功人士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他们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创新思维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不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思维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我们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思维才是力量"。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中国古今人物对世界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而要知道中国人有什么贡献,就是学习历史。知国才能爱国。 “知识就是力量”是流传全世界的名言,大家都说是英国人培根说的。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找到它的出处,不知道培根在何处说的。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人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而且证据确凿,有案可查。东汉时代,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为力”,译成现代文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王充还进一步作了记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士兵打仗,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二百多年前,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标志着人们开始对知识重要作用的认识。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科学知识则名副其实成为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一种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高力量。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全球性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  相似文献   

11.
1.“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没有错 创新与知识密切相关,不存在超越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固然不等于能力,但知识却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没有某一方面的知识。也就很难有某一方面的能力。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设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个有所创造的人,即使未受过专门系统的教育训练,他必定在实践活动中经过自己的钻研和探索。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知识与创新能力统一的一面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一般人都熟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知识就是力量""真理是时间的孩子",这两句格言尽人皆知,但人们经常忽略了作者培根。培根还有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话引用广泛,几成陈词滥调。凡此种种,竟造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读者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培根,于是就不再去读他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13.
英国近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1 5 6 1~ 1 6 2 6 )是同“知识就是力量”这句世人熟知的名言连在一起的。他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① 他的未竟之作《新大西岛》是他在熟习当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发展基础上 ,经长期思考总结而成的。这部中译本仅 37页的小册子 ② “以近乎浪漫主义的热情宣告唯有科学方法才是人类登上完美境界的唯一阶梯。”③ 书中记述了一个假想的岛国———本色列。国王凭着“所罗门之宫”的财富治理该国 ,达到了人世间所没有的繁荣和富庶。科学主宰一切是该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培根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菲里茨·马可鲁普发现美国在1947年—1958年期间知识产业以年均10.6%的速度递增,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两倍,于是首次提出“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的概念; 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社会的主宰力量将由金钱转向知识;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称;知识是经济社会的驱动力;90年代初,美国阿斯本研究所提出: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能创造财…  相似文献   

15.
万玉霞 《湖北教育》2004,(13):47-4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  相似文献   

16.
王佩 《教师博览》2005,(8):48-49
曹雪芹写了一部大书,人们能背诵得几句来?有位朋友幽默日:“我只背得一句:‘女儿是水做的。”’引得在座之人皆哈哈大笑。友人之言是戏语,大家笑笑正好开怀解闷:但曹雪芹的这句“名言”为何脍炙人口?难道就是一个“登徒子”的“好色”的“审美感受”?若那样.《红楼梦》“风斯下矣”!  相似文献   

17.
1.革新教案,把教师从奴役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探索短小精悍、有实用价值、能体现教师创造力的新型教案。目前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教案中增加知识积累的板块,我把它叫作“相关知识的积累、铺垫、链接”。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课伊始,我背诵了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诗说出几条鲁迅的名言,进而引导学生介绍鲁迅。这样,学生对鲁迅的生平、人品、作品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在积累的信息中,包含着照应文本的内容,是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阶梯,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比如“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反映了鲁迅同情乃至服务劳苦大众的思想意识,反映在课文中,就是对少年闰土的喜爱和对中年闰土的同情。  相似文献   

18.
知识的价值观,是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时,人们大声疾呼要重视知识,于是便引用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有人还介绍说培根是这一论断的首创者。其实,这一论断的首创者乃是我国东汉时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4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这句名言激励着人们不断向科学进军。此后的几个世纪,自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现代人正在享受着的移动通讯、互联网、电子商务、3D打印、大数据……将培  相似文献   

20.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从"知识"到"力量",需要"能力"这座桥梁的架设.联系到数学学习,掌握知识是学习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