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自己在母语汉语思维里想英文该怎么说,照汉语表达方式转述英语就可能导致说出中式英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汉语思维的干扰,说出写出大量汉语式的英语句子。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用汉语思维模式来取代英语思维模式,或者是用英语词汇堆积转述汉语思维往往会逐字理解、对释,这种一一对应的错误模式违反了英语表达规律。所以在交际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尽量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思维模式差异对其语言结构及其功能存在很大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英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结构的作用和关系,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转换思维模式,走出学习误区,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思维模式差异对其语言结构及功能存在很大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英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结构的作用和关系,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转换思维模式,走出学习误区,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思维模式影响着语言表达方式。汉民族和英语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特征,因而两种语言的表达运用也有差异,只有充分了解这种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才有可能避免母语思维方式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双元结构理论出发,探讨在双元结构理论下的英语学习中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而以英语阅读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在英语阅读中汉语思维在不同水平层次学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汉语思维在英语阅读中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汉语言文化一汉语语言构成的本身和以它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内涵自始至终影响着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作为母语较为自然地支配着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交际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活动,进而影响对英语接受体系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初学英语的人对英语的语法规则还不是很熟悉,学习时对汉语存在依赖,汉语的规则被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如果母语对英语的学习起到了正面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正迁移:如果母语对英语学习起到了负面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中国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迁移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迁移是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其原因包括: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完善,不了解英汉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直接在写作中套用汉语的用法,从而导致负迁移;学生不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系统和思维差异的对比分析,减少和排除母语干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是深刻的,二语水平较低者在二语学习中常常依赖母语思维。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的影响,如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在其初级阶段就普遍存在。运用对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解读汉语和英语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也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这里主要阐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中,汉语的基本地位。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必须以自己的母语——汉语为基础才能入门,进入真正的英语学习。首先,中国人的认知能力是学好英语的认识基础,因为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其次,汉语语音,即汉语拼音,既是学习英语语音的切入点,又是记忆、掌握英单词的法宝;再次,汉语语法是学习、掌握英语语法的重要因素;最后,汉语词汇,毫无疑问是初学阶段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 ,回顾汉字的历史与现状 ,进一步认识理解汉字的特点及与汉民族心理与思维特质的关系 ,再谈汉字的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外往来的增多,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为外来词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外来词在汉语这一文化土壤中"落地生根",不可避免地染上汉民族语言的独特色彩。试从文字的角度来谈一下外来词的汉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描述语规范政策以及语规范化的现状,分析当前语规范化出现的问题,并探索汉语教学(包括汉语基础教育教学和高校汉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汉语修辞在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和"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两个方面,阐析了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越南汉语文学与中国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由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教(尤其是禅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与认知方式,而且,儒家和老庄的经典以及许多佛经,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越南文学创作的蓝本。因此,在汉文化的浸润下,在越南汉语文学的作品中,找不到完全不受儒、佛、老庄思想影响的作品。当然,对于越南汉文小说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相对说来,唐宋传奇和明清小说对越南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在内容取意,还是在体例技法乃至审美趣味上,都表现出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汉字古老而神秘,汉文化是以汉字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汉字承载文化,文化包罗汉字。从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汉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和汉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汉文化圈",其影响波及域外,成走俏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集视觉、听觉和意义于一体的特点,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形象生动、高雅益智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汉字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各国文字和文学相比较所独有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引领人民开创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想;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崭新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渝追求,是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不走好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深刻理解把握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明确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