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就“物质密度的测量”的教学 ,谈谈从习题入手来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领略发散思维 ,感受实验创新的一些尝试 .1 用天平及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背景题 :小明用天平称得一空烧杯的质量为 2 5g ,用量筒量出 4 0cm3 的盐水倒入空烧杯中 ,测量其总质量为 73g ,求此盐水的密度 .ρ盐水 =mV=1 2× 1 0 3 kg/m3实验设计 1 :用天平和砝码、量筒、玻璃杯等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 .用量筒…  相似文献   

2.
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原理是P=m/V.这是密度测量的主线和基本思想.但在具体情况下测量密度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 1 用密度定义p=m/V测密度 1.1 剩余法 器材:量筒、天平(砝码)、烧杯、待测液体. 步骤:(1)把被测液体倒进烧杯中,用天平称出其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量出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相似文献   

3.
1、用天平及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背景题:小明用天平称得一空烧杯的质量为25g,用量筒量出40cm3的盐水倒入空烧杯中测量其总质量为73g,求此盐水的密度。(p盐水=m/V旦=1.2×103Kg/m3)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测量液体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如同学们在测水的密度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再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2,则水的质量为(m2-m1),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就可以计算出水的密度了。实验结果发现测出水的密度值偏大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就引导同学们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发现是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简中时,烧杯内壁会残留一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物理试题中出现了一类开放性题目 ,它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突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近年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测液体密度的中考题。例 现有一杯菜油需测其密度 ,请至少用四种方法来测量 ,试写出每种方法所需的器材 ,主要实验原理及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方法一 :定义式 ( ρ =mv)测定法。这是测液体密度的一般方法。用天平测出菜油的质量m ,量筒或量杯测出其体积v。即可根据 ρ =mv 求出菜油的密度。方法二 :等体积、比较质量法。器材 :天平、烧杯、一杯水、菜油步骤 :1、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2、烧杯中…  相似文献   

6.
在交流与评估测盐水密度实验阶段,同学们看到了根据学校实验室能提供的测量仪器(标尺最小刻度为0.1克的托盘天平、最小刻度1毫升的量筒)所设计的三种不同方案.甲方案:(1)用天平称出小烧杯的质量.(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后,用天平称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的质量.(3)将烧杯中的盐水  相似文献   

7.
《中学理科》2008,(4):14-16
【优秀考题剖析】 例1: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相似文献   

8.
密度描述的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所含的质量不同的特性,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公式表示为ρ=m/V.密度的测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之一.怎样探究出多种测量密度的方法呢?其实,从密度的公式中我们便能发现:测量密度的关键就在于质量、体积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可用托盘天平直接测,体积的测量通常用排液法等.下面,我们就分固体、液体两类来探究测量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密度定义式ρ=mV可知,要得到某一物质的密度,只要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即可。实际上中考题已经改变了照方抓药的考查模式,有的考题仪器不给定,方法不限定,答案不惟一……本文来介绍几种测定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解题有所帮助.●一、用天平和量筒原理:ρ=mV 1、测固体密度①用天平测定物体的质量m ②将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体积为示数V1 ③把物体放入水中,浸没,体积示数为V2 ρ=mV2 -V1. 2、测液体密度①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体积V …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天平、量筒、烧杯测密度1.原理:ρ=m/V.2.方法:(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装有适量液体的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记下液体的体积为V;(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为m2.  相似文献   

11.
1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 一般测液体密度需要4步:①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液体,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上,称出其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人一些到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相似文献   

12.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密度的测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用替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物理思想.一、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方法,是根据密度的定义来测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直接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例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大理石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1组装好天平,把天  相似文献   

13.
题:现有一小金属块,实验室备有调好的天平、砝码、烧杯、足够的水、细线等。请你自行选择仪器,进行必要的测量后,计算小金属块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要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计算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选自学科竞赛辅导)1排水法方法1: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m1;2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缓慢浸没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且水不溢出),再用天平称出金属、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计算金属的体积:V=m3ρ-水m2金属的密度:ρ=mV1=m3m1-ρ水m22溢水法方法2: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m1;2烧…  相似文献   

14.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一般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是用天平和烧杯测量出液体的质量,再用量筒或量杯测量出其体积,由密度公式ρ=m/V求出该液体的密度。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利用现有条件测液体密度,这里简单介绍几种测液体密度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15.
1.用天平和量筒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由密度公式ρ=m/V计算即可.例1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1)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量出一只空烧杯的质量是25g.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已经学过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天平、量筒,百知道它们分别是用来测物体的长度、质量和体积,当我们学习密度知识后,测量就有了新的途径,如用天平测长度、面积或体积;用刻度尺和量简测物体质量等,从而扩大了测量工具的使用,下面举例说明:1用天平“测”物体的体积例1用天平测铁质木螺钉的体积方法:用天下称出木螺钉的质量177,查出铁的密度p,则木螺钉的体积V=m/P·2.用天平“测”线材的长度例2用天平测一团很细很长的铁丝的长度.方法:先用太平称出铁丝的质量m,再将铁丝顺次紧密地绕在圆铅笔上,并数好留数,;(绕20圈…  相似文献   

17.
一、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1.用刻度尺、天平测形状规则的固体物质的密度.只要这种固体物质的形状是规则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球体,都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它的几何尺寸,然后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V,并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m,  相似文献   

18.
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天平(弹簧秤)测质量(重力),用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水)测体积,用ρ=m/V(即G/gV),求密度。但也有比较特殊的方法,现举例如下:1浮力相等法例1手头有一把学生用刻度尺,一个正方形木块、一个烧杯、色拉油、水若干。用你所学的知识测色拉油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数学表达式。解答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把木块放入水中,待木块静止后记下液面的位置,取出木块,用刻度尺测出浸入水中部分的长度h1。②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色拉油,同样把木块放入油中,待木块静止后记下液面位置,测出浸入…  相似文献   

19.
一、不规则的几何体密度的测量(以石块为例)1、给定器材为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水、细线。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为m;(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使石块能完全没入水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石块,将石块没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石块密度表达式:ρ=V2m-V1。注意:若被测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如木块等,可用一颗针固定于一小木棒一端,将木块用针顶入水中。某些固体易吸水,在测定密度时应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这样能减少误差。2、给定器材为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实验…  相似文献   

20.
一、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如塑料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1.如何测密度:通过测量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