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建永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5):57-61,91
朱光潜在《变态心理学派别》和《变态心理学》中,肯定了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同时认为其理论存在泛性论倾向以及缺乏生理依据等问题。在美感经验理论中,朱光潜批评了弗洛伊德的文学是欲望的满足的观点;在天才观中,批评了弗洛伊德的文学家与精神病同源的观点。在悲剧快感理论中,朱光潜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矛盾情感理论和宣泄理论;在灵感理论中,借鉴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这些借鉴给悲剧快感理论和灵感理论注入了现代心理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记梦的形式悼念亡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两首悼亡诗中表达的不仅是梦者对亡妇的哀思。苏轼的梦中,隐含着“人世”与“出世”的矛盾愿望;而弥尔顿的梦念还包含重获光明,一睹妻容以及性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哲学史上,辩证法形成最有影响的两大系统:一是儒家学派的尚刚、主动、贵有,开创于《周易》;一是道家学派的尚柔、主静、贵无,开创于《老子》。这两大学派的哲学思想从明(儒家)暗(道)两个方面影响着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各个领域。 老子由于是代表了“小国寡民”的思想意识,他反对剥削(“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他们于1961年创建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这个学派是针对反对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而出现的,当时号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影响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愈来愈大,地位继续上升。下面仅就这个学派的学习理论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李会青 《中国教师》2011,(21):78-80
<正>爱利希·弗洛姆(Fromm Erich,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缔造者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爱的艺术》是其代表作之一。弗洛姆在此书中最重要的主张是只有把实践爱当做一种信仰,才能真正地懂得爱的艺术。当代青年对爱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很多教育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心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是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十分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与划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伊底”)。在这里,弗洛伊德所指的“性”与一般理解的性有所...  相似文献   

7.
关于皮亚杰与弗洛伊德的关系,目前国外心理学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二者的研究是根本相反的:皮亚杰研究认知,特别是要揭示认知结构(“图式”)在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弗洛伊德研究情感,特别是要表明意识思维产生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和情结。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在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在当代教科书中,皮亚杰的理论常常被看作似乎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替换物”。笔者不同意这两种看法。本文旨在于论证。皮亚杰既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很大影响,同时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集中体现在皮亚杰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发生学转换”上。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性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主要思想支柱.因此,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性理论,无疑这对他的整个精神分析学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为解开世界民间故事类同性的奥秘,各国学者借助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说,除我们介绍的神话学派、人类学派和流传学派外,还有心理分析学说也介入故事研究,用人类心理的共同性来解释民间故事主题和情节的广泛类同。一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的主要成就是提出“无意识”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好像一座冰山,只有很少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则淹没于水下,成为无意识状态。他在早期认为无意识中的“自我”即求生存的本能和“力比多”即性本能是两种对立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与韦伯的文明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和韦伯都认为社会发展是基于对人内在的非理性的欲望的控制和利用之上的,前者认为这个非理性的欲望是人的“本能”,后者则认为是人的“获利欲望”。同时,弗洛伊德和韦伯都认识到文明对人的伤害,弗洛伊德认为这种伤害是文明的结果因而是不可避免的,韦伯则认为它是资本主义文明时期社会全面理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将文学创作看成是作家深层心理活动的产物,从而对其进行批评,这就是文学批评中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是这个学派的创立者,他的著名理论是"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它的作用就是满足人的原始本能的欲望,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力图帮助"本我"实现要求,既防止因过度压抑而造成危害,又避免与  相似文献   

12.
三本世纪上半叶在美学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克罗齐的直觉表现主义的影响渐渐超过了移情主义学派。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本来是没有什么主客体关系好讲的,因为其宗旨在于对人的潜意识进行心理分析。不过,当它涉足美学之时就不能不关系到审美活动,所以还是有个主客体关系问题,不是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性欲升华”说嘛。在这方面我们就不必去多说,不过迈过弗洛伊德的美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望是一种“里比多”的力,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其出路就是“升华”,也就是用一个社会上可以接受的目标去代替一个不能直接满足的目标。可以接受的目标,从艺术家的角度看就是艺术想象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事后性理论是从弗洛伊德学说里移植过来的。弗氏学说的基础是泛性欲观。他的学说中有个基本概念就是“压抑”。所谓“压抑”就是压抑性欲 ,把色情欲望压到心灵的潜意识深处。梦是性欲的满足 ,欲望的化装 ,被压抑的欲望可以在睡眠中以梦的形式得以出现。弗洛伊德的重要贡献便在于他无意识问题的阐述、潜意识存在的论定及梦是人的愿望的达成的论述等几个重要的心理学成果。弗氏从临床实践而得到的这一些理论总结 ,如果与语文教学相比 ,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因为语文同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在于 ,语文学习 ,必须引…  相似文献   

15.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奥尼尔深受当代各种哲学和文学思潮及表现手法的影响。在他的剧作中,正如一位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或称弗洛伊德学说)即是其中之一。在奥尼尔的重要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中均有明显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关于美感和快感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美学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感就是快感。美国近代著名的美学家乔治·桑塔耶那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心理分析学派始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认为,美感就是人的原始的性冲动的升华。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补偿的手段,艺术家就是去寻找那种能满足他内在欲望的代替物,把那些不现实的要求,转换为似乎能现实地感觉到的目的中去,在幻想的世界中满足自己。另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通过对潜意识进行考察与探索,得出人的本质主要是无意识的和非理性的潜意识,而潜意识主要是人的本能欲望.在弗洛伊德看来本能的满足就是人的自由之实现,人在本能满足的过程中,使个体摆脱了压抑,也就意味着自由的实现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彦 《娄底师专学报》2004,(5):62-67,76
选取色彩语言为视角,观照萧红和张爱玲的文学风格,从她们相似的人生、情感经历和文学、美术修养出发,并结合弗洛伊德“替代性满足”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理论分析发现两人均选择色彩语言作为主体性印证,并进而形成了各具“悲壮”与“苍凉”特色的含蕴丰富的色彩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统编教材中学语文课本注:“一个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饥饿。之,句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按:此条注释不甚妥当。“之”字不是句中助词,而是代词。“或受之饥”是一双宾语句,“或”字是主语,“受”字是谓语,“之”字是间接宾语,代“一夫不耕”这种情况,“饥”字是直接宾语。全句译为现代汉语是“有人因之受饥”。动词“受”字在这里是“因动”用法,含有“因……受”的意思。间接宾语“之”表示动作发生原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两句话在《管子·轻重甲》中写作“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为,因为)。“或受之饥”与“民或为之饥”意思完全相同,而句式不同。“之”字在句中不是助词,而是代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事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