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北京市1016名流动儿童和446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水平存在学校差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校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公立校和混合校;(2)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水平有显著年级差异;(3)师生关系中,师生亲密性、支持性和低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4)学业行为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欺负与学校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58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对象,采用儿童欺负问卷和在校行为子量表施测,探索城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欺负与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结果发现:卷入受欺负和欺负的流动儿童比例相对较高;男生欺负他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而受欺负比例低于女生;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儿童受欺负和欺负他人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学校适应的性别和学校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主效应均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不同欺负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差异显著,具体体现在常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上;受欺负、欺负他人程度与学校适应及其五个维度之间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某三所打工子弟学校随机抽取301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流动儿童施测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学校归属感问卷以及城市适应问卷,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特点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适应好于男生,初中生在兴奋与好奇、震惊与抗拒、探索与顺应上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生。(2)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与城市适应呈显著相关。(3)学校归属感在人际交往能力对城市适应四个维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中的震惊与抗拒和探索与顺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不良图式问卷和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对394名城市流动儿童进行测查,发现:流动儿童在自我放纵性图式上存在性别差异;流动儿童的不信任感和自我放纵性图式、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无助感、自我放纵性、不信任感、自我放弃感等图式对学业拖延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力。这些表明,高年级学生的不良图式与学业拖延相对而言比较严重,且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不良图式与其学业拖延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和成都509名流动儿童和245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显著正相关,与学校环境和教师行为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现状.结果表明: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学校适应性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公办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在人际适应即同伴交往方面,流动儿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同伴交往是影响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和西安两所城市四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159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学业行为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和师生关系问卷,考察中学生学业行为的特点,并探讨人格、师生关系对学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中学生的师生关系可以划分为亲密型、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不同类型的个体在学业行为各维度差异显著。(3)学业行为与人格五因素、师生关系各维度具有显著的相关。(4)人格五因素和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能够显著预测学业行为,谨慎性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和学业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现状。结果表明: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学校适应性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公办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在人际适应即同伴交往方面,流动儿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同伴交往是影响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并与城市公立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对于五年级男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五年级女生,三类学校班级气氛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六年级学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氖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打工子弟学校的班级气氛总分和内聚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因素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五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之制度性阻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为主”政策的出台,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从政策施行的实际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是存在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冲突、教育制度内部的冲突、正式教育制度与非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实现各制度之间的均衡协调是保障农民工子女顺畅地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4个东部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义务教育承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并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普惠性民办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效缓解流入地政府的财政与教育用地压力,合理化解流入地政府“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的师资配置困局,灵活应对随迁子女的非预期流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包括财政经费支持有限与价格管控过紧,师资队伍不稳定与发展动力不足以及随迁子女升学路径不畅与流动过频等。为此,应科学核算随迁子女民办校的办学成本,政府以购买学位方式提供足额的经费补贴;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入地教育部门提供办学指导与教育资源支持;流入地教育部门严格监测教育质量,逐步淘汰低层次学校。  相似文献   

14.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保障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民工子女的教育权,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对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规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移民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是随着库区人口的迁移变化而相应展开的.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问卷、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对库区移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库区移民学校的数量和功能是否与库区人口的变动状况和规模相适应,是否能够满足广大库区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总结和分析库区移民学校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平等权从近代以来已经被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确定下来.平等的内涵构成大致包括无差别对待原则、接比例原则和补救原则.文章通过对平等内涵的理解,来讨论民工子弟学校的历史过渡性和当下文化合理性,结论是民工子弟学校未来必须终结与废除.但是,必须考虑到其在当下文化的合理性,废除民工子弟学校的前提是逐步改进我们的教育文化为全纳丈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明晰民工子弟学校的实然状态下,将关心教育理论引入民工子弟学校,探究其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性考察,结果证实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教育机会公平问题,还有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公平问题。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是实现民工子弟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其师资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王强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2):53-56,61
对来自沿海与内地300名大学生(有效260份)、100位民工子女校教师(有效88份)、150名民工子女家长(有效129份)进行问卷及访谈。结果发现:大学生对顶岗实习意愿不高,主要因为"缺导师、考研就业冲突";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意愿高于公办校,主要因为其压力大、进修少;公办学校家长意愿低于民办民工子女校家长,主要因为公办校家长对大学生教学胜任力信心不足。针对问题,通过完善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遴选退出机制、顶岗生就业支持机制、及地方适应课程来提高利益相关者支持度。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理论为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教育券制度在我国实行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