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初中生》2012,(32):12-15
我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第一节语文课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结果很多学生都是大段地抄袭书本上的套话,排比句连篇,却看不出他们家乡在哪里——重庆的孩子写"我家乡的天总是那么蓝",而广东的孩子则写"冬天来了,我们出去堆雪人"。而有的学生文字虽然笨拙,错别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人们对家乡总是一往情深,昼思夜想,永远有一种眷恋之情。那么,怎样指导孩子写好可爱的家乡呢? 一、抓住特点写好家多的景写家乡的作文一般说都是以写景物为主的文章。这是因为人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包括山川田野等自然景观,也包括房屋桥路等社会景观。写景物的关键是在深入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这里说的特点就是与别处不同的地方,是你家乡的特色,是你为之自豪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乔能俊 《师道》2013,(5):9-11
故事一:我不会写放寒假回到老家过年,亲戚朋友一见面,和我聊的最多的还是"教育"。教师这个角色,真有点"羊"的属性,走到哪里都有割舍不掉的"膻气"。我堂姐的小孩读六年级,是个很乖巧的小女生,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她的"家庭教师"。《寒假作业本》上有道写景的作文题,她是怎么写的呢?题目叫"家乡的小路",大致的意思是:家乡有条长长的小路,路边长着草和野花。这条路曾是一条泥巴路,现在铺成了水泥路。家乡的变化真大,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看到这类"感谢党感谢政府"的习作,我就起鸡皮疙瘩。我问她为什么要写家乡的小路,她说别的写不出来,只有写小路。  相似文献   

4.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著名作家阎连科回忆自己童年和家乡的作品。该书写了作者小时候发生在家乡田湖寨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写了“文革”中的往事,写与小伙伴见娜的离别,写自己离家出走去寻找李白的冒险……全书语言朴质又不乏幽默,感情细腻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家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心目中的海安同学们经常以家乡为题写作文,可是在写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直接对家乡的各种景观加以描写呢?这一期的“作文碰碰车”就给大家提供了用两种不同的手法描写家乡景色的习作。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有点新意?  相似文献   

6.
《枸杞树》是季羡林先生1933年写的第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再现了作者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北平考大学,住在西城一个公寓里,伴着院内一棵苍老的枸杞树,读书备考,做着理想之梦的生活经历。抒发自己初到北平考大学时内心"有点惊异,有点担心,有点好奇,又有点迷惘"的心情,借枸杞树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有故乡,人人都会思念故乡。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情结。对故乡的思念,各人的表达方式不同,然而,在爱家乡这一点上,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殊途同归的。赵娟同学对故乡的深情,表现在她对故乡的一山一水的深深的眷恋之中。作者首先引用台湾乡愁诗人席慕蓉的一首乡愁诗,道出自己离别家乡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后引出对家乡山山水水的回忆。作者写山,把家乡平淡无奇的山与名山相比,意在写出它的平凡但正因为平凡,在她心中却显示出不平凡的地位。作者写山,写山的品格,写山的美丽,写山的丰饶,大山孕育出孩子的聪颖;作者写水,写水的秀美,写水的…  相似文献   

8.
内心深处,我对给别人的书写序有点犯嘀咕。这次为丁孝文《在美国看热闹》写序,倒是自觉自愿,而且自信能写出几句话。原因是我和他有共同点:我也爱看热闹,而且和他一起在美国看过一些热闹。丁孝文毕业于中国外交部所属的外交学院,是一位年轻、内向、刻苦、好学的外交官。他家乡江苏海安和我家乡都有个说法:“外行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如果说读书是我的最爱,那是因为父母谆谆教诲,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而且那所谓的读书并不是很多文人雅士所指——博览群书的那种,而是为升学而努力攻读课本。所以提笔写闲情时,  相似文献   

10.
青年诗人袁鹰曾写了不少成功的儿童诗歌,“图样”(初小语文第八册38课)就是收集在“篝火然烧的时候”中的一首。这首诗,抒写少年儿童看到自己家乡秀丽的山河、丰硕的庄稼、绿色的草坡……之后,要把家乡建设成花园一样。虽然四年级的孩子,不一定马上就参加家乡的生产建设,但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和建设家乡的愿望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全诗分  相似文献   

11.
七、孩子与家乡 2.捕捉家乡流转的风情 经常收到少年朋友的来信:“张老师,城里的小朋友写作文可以写汽车、高楼、商厦、公园,他们的作文可以展示现代的美。农村的小伙伴们接触的除了田野、大山就是贫穷、落后,我们的作文该怎么展示家乡的美?”  相似文献   

12.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把孩子的成长逐日记下来,那一定很有意义和价值。 我教孩子记日记经历了三个过程。孩子上小班时,日记完全由我和爱人模拟孩子的口吻来写,后来读读,觉得有点成人味,缺少童心。况且完全由我们代劳,孩子井不“参与”,他成了日记的“局外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我的孩子欣16岁就顺利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别人都说我教子有方,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我说不上有什么好方法,唯独孩子小时候学习上的一件小事记忆深刻。如今写出来,也许会对那些为教育孩子而头痛的年轻父母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丽 《教育文汇》2008,(1):49-50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我的孩子欣16岁就顺利考上了全围重点大学。别人都说我教子有方,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我说不上有什么好方法,唯独孩子小时候学习上的一件小事记忆深刻。如今写出来,也许会对那些为教育孩子而头痛的年轻父母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江俊 《辅导员》2016,(5):38
辅导点拨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孩子。在他笔下,普通的事情也会变得有趣起来。在这篇文章中,他按照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写了家乡的中秋习俗,把"拜神"和"观剧"写得绘声绘色,让人回味无穷。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相似文献   

16.
正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在学习方面能够认真一点,但有的孩子在刚刚学会写字的时候,表现得有点认真过了头,常常是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反反复复,没写几个字,橡皮擦用掉了一半,时间也被这样磨蹭掉了,在一旁看着的爸爸妈妈真是着急。这样的孩子是太认真了?还是有文字洁癖?再想严重点,是不是强迫症的表现……NO1.紧张,害怕出错  相似文献   

17.
【写话内容】这次“写一写”要求围绕本组“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家乡”这一专题,结合“口语交际”(“夸家乡”)的内容来“写一写”:或“写山上的美丽景色”,或写一写很有名的“家乡特产”(如“板栗”)……【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夸家乡”充分对话活动中形成写话的兴趣,打开写话的思路,真实有感情地夸夸家乡。教师坚持充分对话促进写话的教学思想,发挥三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适机点明写话训练的主旨;二是创设对话写话意境;三是点拨关键激励学生的亮点。【教学目标】1.把夸…  相似文献   

18.
<正>"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是可爱的,爱故乡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夏至捉知了猴》写的是童年往事,没有一句话、一个字直接写爱家乡,但通篇文章对家乡都浸透了一个"爱"字。夏至来临,听到知了的叫声,我就想起小时捉知了猴的情景。捉知了猴,是我们乡间孩子乐此不疲的事。一放学,大家回家把书包一扔,拿起铲子和罐子,跑至村头柳树下,树林里,猫着腰,勾着头,  相似文献   

19.
两篇不同的作文:《我发现自己是如此幸福》和《迟到的发现》,内容迥然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思考:对人生的发现。《迟到的发现》写的是一个孩子和哑巴奶奶的故事,故事令人有点心酸。这个孩子因为常常到老奶奶店里去买小吃,与老奶奶无形之中建立了感情。后来孩子因为功课忙,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老人。后来才知道老人住院了,而且得知老人病中还想念着她,当她和她见面时,老人欣慰地离开了人世。《我发现自己是如此幸福》写的是花季少年对生活的认识,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人生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幸福感。两篇作文写的是不同的生活,却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父母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如何"问",还是有点讲究和艺术的。变"好问"为"问好"有一些"好问"的父母:孩子写封信,要问是写给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学校里某门功课做次小测验,要问排在第几名,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孩子这里问不出,还要向孩子的老师问,向孩子的同学打听。这种"好问"主观上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但问得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