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目前呈现出四个特点:对学人的生平事迹有较严谨的考证、由知名学者转向普通学者研究、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并重、注重档案资料尤其是美国档案资料的利用。未来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可从四个方面拓展与深入:扩大资料(包括外文资料、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的查找与使用范围、著述的通读与比较解读、民国图书馆学学人著述的恰当评价及拓宽民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视域等。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的研究集中在档案学人群体、学人档案工作实践和学人档案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文献以二手史料为主,研究对象以个体为主,研究方法以单一学科和内史研究范式为主,尚有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史料搜集整理,加强学人群体研究,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之后是我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的三个主要时期。民国时期是研究初创期,20世纪80-90年代是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2000年之后是研究新时期。民国时期的研究以翻译和介绍国外儿童图书馆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视角由国外转向国内,2000年后研究领域拓宽,儿童阅读推广成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学是指中国学者在借鉴两方图书馆学思想以及其它学科思想的基础上,用中国式的、民族化的思维去解释图书馆现象,探索图书馆基本规律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思想、体系、结论等.前人关于中国图书馆学历史分期有不同意见.图书馆学历史分期的依据,包括哲学依据、社会依据和学术内在依据.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史的分期划分应为:20世纪初-40年代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变革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今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变革中平稳前进时期.  相似文献   

5.
文章纪录了上世纪80年代走入图书馆领域的一代图书馆学人所经历的学术历程,描述了他们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群体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纪录了上世纪80年代走入图书馆领域的一代图书馆学人所经历的学术历程,描述了他们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群体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应认真开展对中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二代学人为主体,第一二代学人同心戮力,迎来了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新纪元。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第二代图书馆学人相继踏入图苑,开始了他们的图书馆生涯(杜定友等少数学人则起步于20年代初),为方兴未艾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竭尽心智,这正是中国图书馆学逐步“西化”的时期,诚如刘国钧所言,自1917年“新图书馆运动”发起以迄20年代中期,“七八年来,图书馆学始则规模东瀛,继则进而取法于日本所追逐之美国。今则本新图书馆之原理,以解决中国特有问题之趋势已皎然可见”。  相似文献   

8.
周余姣 《图书馆》2018,(1):41-47
1909年至1949年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含京师图书馆、北平北海图书馆)构成了20世纪一个独特的"精英思想世界",在这个精英思想世界里,涌现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奇异的人才井喷现象。加强对该馆学人群体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还可为当下的图书馆员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本课题拟采用社会学的"小群体"等理论对该群体进行研究,并基于管理学中的"美第奇效应"等理论来分析该馆人才荟萃的原因,将重点探讨:群体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群体的来源、构成、社会声望与基本特征;群体的学术交流、著述出版和成才机制;群体在图书馆的转型变革中对民国学术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人研究、学史研究和学论研究是构成档案学研究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只有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人才是档案学人。研究中国档案学人具有四个意义:对档案学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把对档案学人的研究作为档案学史研究的一个特殊视角;对档案学人的研究能够评估和定位档案学术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档案学人,是打造中国档案学派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档案学人的四个路径,即"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群体研究"和"学术著作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的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始于19世纪70年代,比现代口述历史诞生标志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1948年)早了半个多世纪。其口述资料的采集与收藏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80年代的"班克罗夫特口述"阶段;1953年至今的复兴阶段。"班克罗夫特口述"推动了美国口述历史的兴起,而图书馆在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提供利用方面的各项举措,如成立"图书馆之友"俱乐部、设立"磁带捐献中心",以及对访谈抄本的"批判式利用"等,对当今从事口述资料收藏的图书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图2。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1.
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实践评述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值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图书馆用户的重要性的同时,从国外图书馆价值观及其制度化安排、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操作层面两方面,对程焕文教授提出的“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的命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小馆办大事 有为方有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条件下,工作做得好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受到重视和支持,这就是“有为方有位”的道理。无论大馆小馆。受到群众好评就是好馆,我们只有用良好的服务造成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只有依赖才会受到重视,从而求得事业的发展。深圳南山区图书馆和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是小馆办大事,有为就有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值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肯定图书馆用户的重要性的同时,从国外图书馆价值观及其制度化安排、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操作层面两方面,对程焕文教授提出的“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的命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编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四大特点,即体现了: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公共文化发展的特色;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的特点;编制与内容体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作为研究出发点,以纽约公共图书馆为例,分析它的体系,发展历史,文化积淀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馆通论》一书的写作背景、体系结构、内容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校合并的现状,从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图书馆馆员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文探讨了吴江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融入的一些新理念,提出新的吴江图书馆实践了复合图书馆的理念、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传承地方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就图书馆是大学的必要条件、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关系、数字图书馆建设、馆员岗位进修诸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