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其显特点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稳定。社区一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住宅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也将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的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互动形成的,并通过共同的文化观念维持团结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和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它足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这种地域类的主要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的相对独立型的地区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流动范式的兴起,要求研究者将数字融入和社会融合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在微信成为流动人口彼此联结的主要方式、人才之争日益升级的当前语境下,本文致力于探讨知识型新移民的微信使用对其地域认同的影响。基于福州和厦门两市599名知识型新移民的调查研究显示,微信使用对该群体的地域认同有直接、正向的影响;透过线上群际交往,微信使用反向影响知识型新移民的地域认同;透过线下群际交往,微信使用正向影响该群体的地域认同。这一结论在印证数字融入与社会融合的关联性的同时,启发研究者在预测微信使用效果时将群体特性纳入考量,并进一步发掘微信使用作用于地域认同的其他路径。  相似文献   

4.
《群文论苑》2000,(2):31-34
社区、新城社区与上海新城社区的发展。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指聚集在相对独立的地域内通过各种社会交往而组成的人口共同体。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社区的构成要素是:1.以一定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口集体;2.人口赖以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地域;3.能维持该社区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在我国,社区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而提出来的.并且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社区的概念与现状网络社区一词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有明显差别,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悬挂在现实之外的“拟想空间”。在网络社区里,由于传播的渠道由窗口变成平台而带来传播方式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传者与受者身份界限被打破、信息的搜索与发布权是主动和平等的、信息的区域界限被打破、信息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信息的泛对象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网络的功能——即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过渡到了点到点的传播路径,同时也对传统大众传播机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自强 《中国记者》2012,(10):108-109
社区报是新闻纸更是实用纸 社区是个舶来概念,中国近代以前并无"社区"这一说法,当然更无"社区报".在西方的文化理念中,"Community"意指社区、部落、团体、相对独立小社会等,最早把"社区"这一概念正式引入社会学的美国城市社会学奠基人罗伯特·帕克,把社区定义为"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可见,社区的本质是地理上的相近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归属感,其核心就是地域性和心理认同,地域性是它的物质特征,心理认同是其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众传播体系中各媒介渠道相对公信力、绝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媒介渠道之间的公信力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地域与城市类型差别。同时对整个传播体系中各传播渠道相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国内电视依然是公信力最高的媒介渠道,各媒介渠道公信力有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美国报纸联合网NNA这样定义社区报:"现在,区分一张报纸是否是社区报的特征是看它是否是为一个特定社区提供信息服务。社区是指一个地域上、政治上、社会上或者是宗教上的共同体,并且这个共同体共有从属感。一些社区报只在网络上存在。任何一家定位为一个特定社区服务的报纸都可以称为社区报。"1本文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社区报如何发展和社区报的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0.
冯钢 《新闻界》2005,(1):26-27
1、新时代的新课题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居住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标志是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由“住所认同”转向“社区认同”。“社区”(Community)一词重新开始流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一社区’由学者的专业术语开始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日常语言。”社区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由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种族、  相似文献   

11.
农业雇佣社区,是指建立在农业雇佣市场的基础上,具有一定地域和人口的社会单位,这一社会单位的地域由农业雇佣市场的边界所确定,即农业雇佣社区的范围主要是农业雇佣市场的辐射地域。民国时期华北地区主要有村内雇佣社区、基层雇佣社区和中心雇佣社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一个舶来词“社区”(community)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社区里涌现了新的读者群,这是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而目前我国报纸对他们的关注还不够。社区是报纸传播与发行拓展在城市中最基本的单位,报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支撑。对报纸来说,发展报纸必须要有一整套完备的社区战略。  相似文献   

13.
王婵  陆阳 《北京档案》2023,(11):8-12
地方特色档案产生于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有地域记忆基因,其自身对“特色”的要求,为地域认同构建提供代表性资料。论文通过辨析地方特色档案和地域认同的内涵,从地方特色档案区域性和文化性两个特殊属性出发,分析了地方特色档案的地域认同特性,以档案、记忆、情感、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框架,阐明地方特色档案构建地域认同的作用过程,并从地方特色档案的视角探讨了促进地域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语言现象常为人们所忽略,就是词在语句中的前后排列。排列是词在组合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语法手段,是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的,汉语词的排列尤为严格。排列不当,不能作出正确的表达。例如: “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产品,都要对其质量负责,绝对禁止盗用名厂、名牌商标。”(工人日报1980年5月13日第3版) 在“任何……负责”中,该用的词都备齐了,就是排列上有毛病。要改为“任何单位和  相似文献   

15.
<正>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共词网络社区的科研主题演化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为分析主题演化过程,将网络社区的演化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产生、消亡、分裂、合并、扩张与收缩。在此基础上,利用Z-value算法和社区相似度算法,构建一个科研主题演化分析模型。与传统的基于词频的分析思路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共词网络社区演化分析的框架不强调词频的变化,而是强调词间关系的变化,试图通过中观层面的网络社区的演化分析揭示科研主题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中央、省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播音员与主持人相对固定,基本上不存在播音员与主持人角色转换问题,但是,在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里,由于播音人员相对较少,又要播音,又要主持,且多数人没有经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播音与主持在风格上或者说业务定义上迥然不同,这样的话在县级台就出现了播音员与主持人之间有一个角色转换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的角色转换呢?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由一定的人口、地域、设施、管理机构、文化现象和社区意识等要素构成的小社会。城市社区一般是指经过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城市社区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一定范围的地域,二是一定数量的居民,三是社区的居民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一)社区档案的特点城市社区档案是指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和居民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等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  相似文献   

19.
党西民 《青年记者》2013,(28):16-17
地方虚拟社区促成了群体成员间的信息互惠,能够提高成员间的信任度及责任分担。虚拟社区是兴趣、经验相同的人,通过网络组成的社群,是参与者借助网络沟通、交流、分享信息和情感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虚拟社区主要有四种:综合类社区,主要有西祠胡同、猫扑、新浪论坛、天涯社区等;地方性社区,是基于相同地域的社区,主要有华声论坛、京华论坛、四川麻辣社区、19楼论坛、回龙观社区网等;社交性社区,主要有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网、QQ空间等;专业社区,主要有Nike与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报道大众生活事实、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模式。因而贴近感是构成民生新闻与民众相关的要素。地域上的贴近。身边的人物和事情上了电视,当然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新鲜。哪怕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都会让民众兴奋。但这种兴奋显而易见不会持久,因为地域上的贴近是相对的,也是需要媒体巧妙拓展的,不能机械地理解地域贴近。媒体要抓住“贴近”做文章,制造涟漪效应。为了达到使受众有地域上的贴近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远在天边的事情叙述得近在眼前。现在的世界开始步入地球村时代,因特网使民众与周围世界的远近亲疏,不再单纯地是地理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