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述档案在不同的领域被人们称之为“活历史”、“活资料”或“口述证据”、“口述资料”、“口述史”和“口头传说”。早在二战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肯尼亚、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展开了这项工作,并得以迅速发展。在我国近几年口述档案工作方兴未艾,己被同行高度重视,己成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的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始于19世纪70年代,比现代口述历史诞生标志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1948年)早了半个多世纪。其口述资料的采集与收藏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80年代的"班克罗夫特口述"阶段;1953年至今的复兴阶段。"班克罗夫特口述"推动了美国口述历史的兴起,而图书馆在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提供利用方面的各项举措,如成立"图书馆之友"俱乐部、设立"磁带捐献中心",以及对访谈抄本的"批判式利用"等,对当今从事口述资料收藏的图书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图2。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3.
尹培丽 《图书与情报》2011,(3):53-56,84
口述资料是指所承载信息的原始获取和传递方式来源于口头的资料,依据其形成过程中信息流的方向,可将其区分为叙述式和访谈式两种。依据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应当对口述资料以"作品"的形式加以保护,但是需要区分职务作品以及访谈式口述资料的合作作品等情形,对于其整理和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应尊重"意思自治"的原则,通过"授权委托书"等方式明确权利归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寻找失落的历史记忆,社会各界特别是史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而档案工作者也往往介入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于是"口述档案"的概念应运而生,由此引起了关于"口述档案"概念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激烈讨论.一时之间,出现了"口述历史"、"口述史"、"口述资料"等一系列的相关概念.本文暂且使用"口述档案"这一称法,并对其概念、性质等做一些探讨,笔者认为对"口述档案"的探讨应突破概念的界限,注重其历史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指出口述资料受到国内历史学、档案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图书馆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领域的特点,并对30多年来我国口述资料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着重归纳总结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的进展和特点,最后针对目前该领域口述资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口述档案”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来源于档案机构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资料收集与管理程度加深的结果。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工作起初只是专业机构和学术机构,特别是史学机构为社会保存和研究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的记忆而进行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的结果被称之为“活历史”、“活资料”或“口述证据”、  相似文献   

7.
口述资料与文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培丽 《图书馆学刊》2012,(10):115-117,143
口述资料通常被认为是与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列的资料来源与表现形式,但从"文献"二字的源头及其注解来看,文献可以分解为"文"和"献",其中"文"对应的是文字资料,"献"则对应的是口述资料。因此,口述资料也是文献,这在实现文献概念回归的同时,为通俗文献观增添了新的注解。作为例证,口述资料对我国古代典籍的形成和创作,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认识与行动: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对口述档案认识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口述档案"改称为"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见解。通过对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行动的梳理,提出了口述历史档案访谈制作、对已有口述历史档案收集及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杨静 《图书馆》2023,(4):92-96+103
土家族口述史资料是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族口述史逐渐陷入濒危的困境。针对土家族濒危口述史资料的现状和特点,文章结合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优势,从技术应用、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土家族濒危口述史资料数字化保护的思路。最后,文章针对口述史资料数字化保护的现实需求,从统筹整编、规范信息采集、共建共享、开发利用、营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综述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丝绸老专家口述档案采集实践,从概念、价值、规范等理论源头对口述档案采集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更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口述档案定义,分析了口述档案及采集工作的特殊价值,以及规范性操作在实践中所包含的两层含义。最后,文章指出,当现有理论不足以指导实践时,应该反思理论,给予"新生事物"相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从编目工作"查找"和"聚合"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紧要性和迫切性,并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基本现状。然后分析了口述档案与传统印刷资源相比较,其编目工作的独特之处,比如载体形态多元、没有现成的规则可以独立适用、著录信息源获取难度大、需要进行"前端控制"等。最后,从指导工作实际出发,给出了不同层级口述档案的著录方式和主要款目。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口述历史的复兴以及时口头文化的重视,为图书馆这一保存人类记忆的“公共大脑”开辟了新的领地.引领图书馆发展方向的IFLA和UNESCO等国际组织在图书馆参与口述历史工作、收集口述资料等方面有着明确的立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图书馆界已经在口述资料的收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图书馆界近几年也开始重视和涉足这一领域.开展口述资料收藏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发展所需,也是多媒体时代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口述资料"是一种表现形式和资料来源,是与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并列的,一般指的是将口头传承的一些信息用声像、符号、图形和文字等办法固化在特定的介质(比如说数字载体、磁体、胶片、纸张、树木、石头、简册、绵帛、青铜以及甲骨)上所形成的一种特别的文献形式。本文主要指出了我国图书馆学、社会学、民俗学、档案学以及历史学等一些领域对口述资料的广泛关注,对图书馆情报档案领域研究口述资料的特点以及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提出了解决研究口述资料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慧波  王玥  尹柯柯 《晋图学刊》2021,(1):14-19,3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口述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发展。记忆的回归、生长的有机体、多元文化服务的理论;积极保存、科学处理、活用益人的实践理念;预防法律争端、权利保护优先的法律伦理原则等促成了图书馆口述史的发展。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成果数量、资源公开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未来的图书馆口述资料建设应从理论联系实际、多机构联合构建馆藏网络体系、线上线下服务多措并举、建立图书馆口述史智库体系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 "口述历史"是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把他们的回忆陈述记录下来,最终形成录音材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回顾了口述历史的渊源,分析说明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指出重视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挽救历史资料,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史学研究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共展览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称LAM)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口述历史因其对亲历历史等一手资料的存录功能,近年来日渐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系统的关注,而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这一案例展现了口述资料在展示叙事和陈列设计中的应用,可为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们提供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口述档案:构筑民族的立体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历史不仅仅是档案馆中的现有记录,抑或史学家笔下的教科书,她也是大众的记忆聚汇。二战后,鉴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述资料的调查工作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由此而产生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愈来愈多国家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明古国,更应该以口述档案这一“活历史”的形式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立体记忆。  相似文献   

19.
口述回忆录是由口述资料编撰而成的回忆录作品,虽不如口述资料原始,却直接面向公众读者.目前,口述资料的收集受到了较多关注,口述资料的编纂同样值得重视.尤其是商业模式下的口述回忆录编撰,将口述回忆录视作一种文化产品批量生产,这更有必要规范其编法.考察从访谈录音稿到口述回忆录的编撰过程,旨在协助编者解决编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口述回忆录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口述校史是学校档案的有益补充,它的采集要本着对历史和现实负责的态度,以"叙述真实、口述有效、兼顾档案特征、注重声明及版权"为原则,按照项目立项、撰写采访大纲、确定采集形式、确定权属、执行口述、主持人控场、口述成果的后期整理等流程规范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