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说明了房产档案的定义和范围,然后分析了房产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反腐工作中的价值,最后重点探讨了房产档案在反腐工作中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房产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住房改革持续推进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房产档案信息化,就是利用服务端、客户端、网络、房产档案管理系统、照相机、扫描仪等软硬件设备,将房产纸质档案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作为一种有效资源供社会使用的过程。下面,笔者主要就房产档案信息录入工作谈点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3.
娄文静 《兰台世界》2007,(6S):50-50
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形势和新任务,根本要把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房产档案工作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此,我们在开发利用房产档案服务社会方面,坚持根据房产档案的内容构成,及时掌握社会对房产档案信息的要求特点,把握房产档案利用的发展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已成为当今档案工作的重心,而随之产生的电子档案安全问题和如何进行防范就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只有保障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吕晶 《兰台世界》2005,(8):112-113
目前沈阳市房产档案馆为加强对全市房产产权档案的管理,对全市100多万卷的房产产权档案进行电子扫描,现已扫描40余万卷,力争在2006年7月末前完成全部房产产权档案扫描工作。届时,房产产权档案将实现电子化管理。这对我们工作人员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又要掌握档案扫描软件程序和具体方法,同时对房产产权档案的整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就扫描前的档案整理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房地产经济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房产档案,在推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新时期房产档案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做好房产档案工作,努力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满足房地产经济发展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2002年,宁海县房地产管理处开始着手房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已登记的产权档案资料全部进行数码影像微缩存储,实现了"图房证档"同步联查的档案查询功能;2005年,"一库二网三系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房产档案生成计算机辅助管理,建立了网络化的房产档案处理流程和管理体系,并开展了房产档案数据的备份工作,以磁盘形式同步备份业务系统数据;2006年,对网络系统设备和软件进行了添置和升级;2010年实现了房产数字档案定期向县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登记备份.目前,已备份房产档案目录数据库16万多条,档案数字化成果100多万页.本文就房产档案备份工作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凌源市房产处成立于1970年,现室藏各门类档案6.86万卷册,是我市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芟证和房产档案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近几年来,处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基础建设得到明显提高,档案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档案规范化建设得到改善,档案现代化建设已初具规模。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房产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房产处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在档案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房产档案是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城市房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根本凭证。房产档案不仅直接为房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服务,而且也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广大产权人服务。它为房产本身提供真实可靠数据,还为法院解决纠纷提供主要依据。要积极做好房产档案工作,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档案数量的不断增长.电子档案著录工作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因素的影响.当前电子档案著录工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对电子档案著录工作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0.
《档案时空》2008,(5):F0002
长沙市房地产档案馆于199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归口长沙市房屋产权监理处,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目前馆藏不同年代房屋产权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85万多卷,房屋抵押档案近20万卷,分别为直管产、自管产、军产、集体产、私有房产、联合企业房产、股份企业房产、涉外房产、港澳台房产、商品房、其它等产别档案。该馆于1997年12月荣获省一级档案馆,2002年底,晋升“国家二级”。  相似文献   

11.
正房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扫描数据、多媒体存储等高新技术,把房产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数字化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使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快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尽快实现房产档案的数字化,使房产档案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革新了传统档案的形成、积累、管理和利用。随着现代办公技术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在日常工作及公务活动中产生大量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汇成了浩大的档案信息流,并将在相当时间内长期共存。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使之及时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各项工作,这是档案工作面临的历史性变革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就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提高档案利用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浅议房产档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微 《档案时空》2005,(2):40-40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房屋商品化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房产档案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房产档案利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较以前有了较大地改善,这不仅表现在对传统房产档案的规范利用上,更表现在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上,但房产档案的利用仍处于初始阶段,远没有达到社会对其的需求。房产档案利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务实传统的档案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传统的纸质和声像档案的优势。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档案界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过热现象应适度降温。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的工作仍将占主导地位,与电子档案工作并存的时间将更长。目前不家盲目提倡实现双轨制,对绝大部分单位来说,要务实传统的档案工作,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归档少部分的电子文件;少数办自动化先进单位,主要是积累电子和管理的经验,但重要的电子文件仍应形成传统的纸质文件归档。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各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在如何提高公司外在形象,拓展市场等方面都倾注了不少精力.但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历,如何发挥、挖掘房产档案为房产营销工作服务,这方面的工作远未到位.  相似文献   

16.
1月23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张连红教授带领韩国韩信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师生31人来江苏省档案馆参观。省档案馆副馆长张姬雯热情接待了韩国师生。在交流会上,张姬雯详细介绍了本馆档案工作基本情况、档案数字化和档案开发利用等工作,特别推荐了本馆新出版的《文的电子时代》一书,鼓励青年学生为档案事业多做贡献。韩国师生观看了档案工作片《兰台之花》,参观了档案展览。管理部、利用部和档案展览陈列馆等有关人员陪同,并就档案业务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为认真贯彻浙委办[2009]140号文件精神,我县开展了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托数字档案馆管理平台,在数据接收及处理平台中增加登记备份模块,利用党政信息网络,实行电子文件、档案数字化成果及数据变动较小的电子业务数据在线传输的方式进行登记备份工作.房产权属档案登记备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琴 《兰台内外》2009,(5):45-45
房产档案数字化不仅仅是房产技术信息化的课题,也是档案数字化的课题。早在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颁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档案部门“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建设部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房产信息技术的规范。各地房产部门也在房产档案数字化的道路上进行了实践和摸索,但也暴露出许多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今后长远发展的弊端。本人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和房产档案数字化工作,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的实现,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电子文件的诞生标志着档案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电子档案阶段。信息技术融入档案工作,使得档案管理更加高效、迅捷、低成本化,加上档案电子化和网络化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档案资料,产生了巨大效益。然而,电子档案和许多新生的信息技术产物一样,从出生时起就面临着许多法律上的尴尬,本文就电子档案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档案鉴定工作面广量大,从鉴定的对象看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从鉴定的过程看有文件归档鉴定、档案进馆鉴定和存毁鉴定;从鉴定主体看有现行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的鉴定。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电子文件的数量日益增多,还有电子文件档案的鉴定。可以说档案鉴定工作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笔者根据从事档案接收工作的体会,仅就档案馆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难点,谈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