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休闲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与西方关于休闲观念的理解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中西方对休闲生活的向往及休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中西方对休闲需要的理解不一样,其认知的出发点不同。中国认为休闲是人自然本性的欲求,认为休闲是人的自然欲望,强调以道制欲,仅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有利于个人修养的休闲生活才值得肯定;而西方则认为休闲是上帝赋予人的神圣权利,休闲是快乐的源泉,仅有高贵的和有利的事物才会令人愉悦,只要能够满足个人快乐需要的所有活动都应该肯定。  相似文献   

2.
王一楠 《美育学刊》2022,13(1):69-74
迈珂·苏立文的著作《山川悠远》是一本面向西方的中国山水画简史,贡布里希围绕山水画与自然和真实的关系对此书提出质疑。但二人对该问题的认知均存在偏差。其一,《山川悠远》基于线条艺术的抽象性将山水画视作微缩自然,而中国传统画论认为山水画中具有整全自然,自然通过绘画得到了更充分展现。其二,《山川悠远》认为宋代之后现实主义与复古风格此消彼长,程式化的文人画不再追求自然的真实。但受心学和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影响,山水画重在从心灵境界中探寻绝对真实,仅将自然的真实视作表象。这一艺术史事件折射出20世纪海外学者以扩张性的西方视角观察全球艺术的倾向,以及将中国传统美术纳入西方现代学科与知识体系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罗斯金是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奠基人和精神领袖,对艺术设计与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其论著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罗斯金肯定自然事物本身生命力的美,认为艺术表现自然有助于增强其审美价值和美育作用,重视艺术家的能动性和情感表达,强调艺术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罗斯金从其所处的社会现状出发,对机器大生产给人和艺术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为减轻人的痛苦和使艺术脱离困境,他反对艺术的机器生产和机制饰品,认为机器的模仿和批量生产是毫无生命力的,提倡由人创造的艺术,并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使人获得健康高尚的灵魂和幸福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重要的代表著作和人物,《乐记》与柏拉图在音乐的作用方面都强调音乐对个人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论特征。但二者在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却又有根本的区别:《乐记》强调人内在情感与外物刺激的和谐统一,重在"天人合一";柏拉图则强调数与比例的和谐,重在"天人分际"。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儒家与道家的天人观各有不同,儒家的天人观从人道出发,赋予其道德含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伦理道德性;道家则从自然出发,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天人观,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的分析,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中体现了道家的天人观,中国戏曲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中国,"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被提出,促使人们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追根溯源。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同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两种思想在大的理念相近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诸多微妙的差别。在其影响下的东、西方体育教育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中国体育教育强调尊重自然、身心和谐、人格完满;西方体育教育则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竞技精神与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中国,“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被提出,促使人们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追根溯源。儒 家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同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两种思想在大的理 念相近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诸多微妙的差别。在其影响下的东、西方体育教育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 。中国体育教育强调尊重自然、身心和谐、人格完满;西方体育教育则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竞 技精神与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8.
高建群与劳伦斯两性关系视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群和劳伦斯都具有童年生成的对女性的密切情感。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 ,他们的许多作品都以两性关系为艺术表现的视角 ,而对女性、两性关系及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又表现出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劳伦斯立足英国工业社会的文化背景 ,表现工业文明对人及其两性关系的异化 ,探索西方文明社会的出路 ;高建群则主要是在半封建的或前工业时代的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背景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 ,透视两性关系 ,借对女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掘探索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以及饮食习俗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主要强调长寿,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以健康为主;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和世俗性,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体主义色彩浓厚,而西方的传统节日则强调个体主义价值取向。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方交流越来越紧密、频繁,了解中西方在传统节日上的异同有助于中西之间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广告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中西化妆品广告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化妆品广告崇尚自然,突出群体行为和权威性;西方的化妆品广告则强调领先的科技和实验数据,鼓励发扬个性。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西方再现主义和中国近现代以前的表现主义对艺术生命的阐释迥然不同。从艺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本质特征来看,西方再现艺术主要偏重于客观、必然、感性和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中国的传统表现艺术则主要偏重于主观、心灵、理性和事物的内在气蕴。  相似文献   

12.
曹明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19-121
因为世界观的不同,中西古典版画在艺术表现和审美趣味上拉开了距离。西方古典版画遵循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和物象的立体感。中国古典版画的空间表现则在本体之"观"的引领下,承继绘画、篆刻的意象精神,营造虚实相生的心理造型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史上一位奇异的人物,杜尚对生活和艺术所持的无为思想和超然心态正暗合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给人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新境界——无染无着的自由,并把我们领进了一个生命美的自然天地,从而启发并引导着现代艺术的观念走向,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改写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惯用自然意象作象征来传情达意,作为自然的代表,它们象征着希望、自由和生命力,与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工业文明相对峙。本文结合劳伦斯的三部重要作品《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分析劳伦斯的象征艺术。劳伦斯借自然意象象征人的心灵、人的情感和欲望,抨击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扼杀和摧残,并以此来揭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以及寻求男女之间和谐共处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 ,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 ,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 ,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 ,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用“游”来描绘中国传统美感心态,是基于对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艺术所固有特质的把握,这种美感心态把主体放在主要的位置,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融洽统一。中国古典艺术是“游”美感心态的产物,同时又培养和强化了“游”美感心态,表现出一个思维和表达来回往返的内循环圈,不深知中国古典美学“游心之所在”,是不能深知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  相似文献   

17.
斜阳暮草烟波茫茫——谈柳永词的黄昏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阳暮草烟波茫茫———谈柳永词的黄昏意象●李冬红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崇尚“天人合一”,强调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以情观物”把内心情感投入到外在的万事万物中,从而情景交融,达到个体心灵与自然造化的高度和谐,成为中国古人典型的审美方式和审美境界。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明显地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并随着这一特征不断加强,最终使传统绘画由客体对象的表现转向了主观情感、气质、精神的表现.西方绘画中的形体代表了形体本身的比例、结构的和谐与秩序,强调色彩的视觉真实,追求科学的色彩规律,从而形成了以写实主义绘画为传统的西方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西方哲学着重强调一种认知关系,把人视为认知主体,把世界理解成认知活动的客体,并由此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形成主客两分的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则强调一种价值关系,自然不可能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相反却把人的需要及其合理性始终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因此,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应是情与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活教育学” ,在教师管理上运用民主平等、用人育人的情感管理艺术 ;在学生管理上运用了解尊重、关怀善诱的情感管理艺术 ;在环境管理上运用外近自然、内融情感的环境管理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管理艺术 ,可为今天的学校管理者一参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