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的在华活动注定与中美两国的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他的西学翻译与晚清政治变革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他的整个翻译活动绝不是一种偶然、孤立的再创作行为,而是与政治有着多层面的互动。也只有在这种互动下,他的西学译作才在客观上产生一定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晚清入闽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的西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在中国门户开放的情势下,福州成为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美国传教士蜂拥而来,他们在传经布道的同时从事大量文化交流等活动,其中卢公明在西学翻译方面做出其他入闽美国传教士难以比肩的贡献,他译介的西学客观上对晚清福建社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的著作《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从知识史的角度切入,对晚明来华传教士的西学汉译经典进行了论述.该著每一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详论了晚明西学东渐的十个经典案例.该著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教士西学汉译的影响跟踪到晚清,还将中国社会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追溯到晚明.邹教授的这部专著,既属于知识史,又属于翻译史,对于中国翻译史的书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主要就在于其介绍的西学知识。在其介绍的西学知识中,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万国公报》介绍的西方教育制度及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其之所以如此,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用基督教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6.
明末至晚清,“洋译华述”的译书方式,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明末的肇始期、墨海书馆发展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的繁盛期。直至近代中国华人翻译人才的大量涌现才终结。在与华人的合作译介过程中,传教士不可避免地竭力渗透基督教思想。但是,大量西书的译介仍然有效地传播了西学,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的时代背景下,林乐知深受多重规范的影响,本着教育兴国的目的将《文学兴国策》译介到中国;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采用题名意译法,译名本土化,引用儒家经典,采用古文书信格式等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广为传播;从图里提出的三类规范探究晚清的规范对于翻译过程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林乐知是晚清著名来华传教士,作为主编,他在《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大量有关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对中国女俗陋习的批判、缘由的探求,到提出一系列积极且有价值的解决办法与实践,林乐知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启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探求林乐知与中国妇女问题,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林乐知在华传播西教西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是美国基督教南部监理会牧师。1859年他受监理会派遣离美赴华任教,从1860年到1907年,林乐知在中国生活近半个世纪,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西教西学传播活动。他先后创办《教会新报》和《万国公报》,设立中西书院及中西女塾,他曾担任上海广方言馆的西学教习,参加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工作。19世纪90年代,林乐知积极从事外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出版机构广学会的西学传播活动,他所撰写编译的文章、书籍,特别是《中东战纪本末》等书曾,经风行一时,产生了较大反响。林乐知曾因西书有功得到清政府赐予五品官衔的  相似文献   

10.
王韬是晚清社会较早接触西学的著名文人。1849年到1853年底,他在上海墨海书馆襄助传教士翻译《圣经》。由于他流畅地道甚至带有儒学色彩的译文风格,该译本显得颇为与众不同,成为当时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一个译本。1862年到1872年,他在香港和英国协助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后三卷,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分析论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翻译教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直译”、“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翻译中也各有所长。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阐述了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相应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翻译现状,提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设想和原则。即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被动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积极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学必须遵循真实原则、交际原则、透明原则和充分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对后世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后世翻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形式,甚至是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陆秀英  周灵 《培训与研究》2009,26(9):122-124
回译是以译文为原文的翻译,曾被广泛用来检测译文的准确性以及研究对比语言的特征。除此之外,回译也是培养翻译能力,尤其是提高翻译应试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能力以及相关检测翻译能力的一些翻译考试,围绕着翻译能力各个方面的培养,着重强调了回译在针对测试翻译能力细节的各种考试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认为回译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