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是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它最初是形容词,到了唐代,“刚”分化出表时间意义的副词用法,这个用法在以后的演变过程中,继续保持副词的语法功能。本文针对“刚“的副词用法,把它的历时演变作一系统的描写。并结合描写对它语法化的诱发机制作解释。  相似文献   

2.
表示范围,表示强调的语气,这是现代汉语副词“都”字的两种基本用法。本文讨论“都”字的三种特殊用法:①疑问代词“谁”等,后边用上“都”与之呼应,就不表示疑问;②“和”“同”“跟”组成的短语往往会造成歧义,用上“都”可以消除歧义;③量词重叠作主语的定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表示何种语法意义,“都”起着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渡方言中“多少”经常作为程度副词使用,表示“多么”,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用法,通过对“多少”一词从古至今意义、用法的考察,发现这种用法古已有之,并且引进偏义副词、认知语法学的观点证明了该用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相似文献   

5.
“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语气词“呢”的意义学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有的混同了“呢”的意义与“呢”的用法,有的未能充分注意历时的演变对共时系统中“呢”的意义的影响,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存有偏颇与不足,现代汉语中表示疑问的“呢”与表示非疑问的“呢2”有不同的来源,本在对“呢”的语法化过程的历史考察以及现代汉语“呢”的主要用法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呢”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分析,现代汉语中语气词“泥”具有表示反诘语气,表示感叹语气,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表示疑惑的语气以及表示停顿等多种用法,但其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疑问语气,其他用法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词义泛义,句法功能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等语法化手段逐渐衍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越南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副词是表达汉语时间范畴的语法成分,文章从实际语料出发,结合汉语时间副词"正在"与"正"的语法特征,分析了越南留学生使用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偏误原因以及提出时间副词"正在"与"正"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说“最”     
“最”在现代汉语中作程度副词,在古代汉语中“最除这一功能外,还作时间副词,或与其他词搭配表范围,令人在说诗说词或古诗注释中,常将时间副词”最“误作程度副词,他们忽略了古今词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再”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因为“再”在汉语句子中有多种用法,所以在翻译成日语时,不能简单地使用日语副词“また”或“もう”来进行翻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语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来探讨其在日语中对应的表达方式,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张华莉 《培训与研究》2009,26(7):22-24,4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索性”在宋代的《朱子语类》中已经产生,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繁,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是清代用法与“索性”相近的副词相当多,如“爽性”、“率性”、“索兴”、“爽得”、“头信”、“投性”、“投信”、“干脆”等,不过后来“索性”类副词又趋于统一。这反映了语言现象大都是由纷纭繁复走向规范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时”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一词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表时间范畴的词和表方位范畴的词一样容易向其他认知城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作动词用的“竟”在历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其他用法,但一些用法陆续被时代淘汰,而作为副词的“竟”在明末的《型世言》中则用法多样。通过历时角度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竟”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跨类副词,乃至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15.
说“乃”     
“乃”是文言文中使用相当广泛的一个虚词。它在句中主要用作副词,其次是作代词和连词。本文准备就副词“乃”的一些用法特色,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希望有助于理解和翻译使用副词“乃”的文句。 “乃”作副词,一般多用于谓语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定、强调,确认等作用。如果用于叙述句后一分句之首,则有时间和事理上的相因关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副词“乃”的功用如何,一般说来,它大多带有事情发生之不易,结果出现之难,强调数量之少、时间之久的意义。这里的“乃”字,大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就”、“才”、“仅仅”,“原来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一”有数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实词用法 ,还有副词、连词等虚词用法。由于“一”的多义性 ,“一……就……”可以表示承接、条件和假设等关系 ,这些关系又与“时态”密切相关。“一”的各类用法所表示的意义由其基本义“最小的正整数”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17.
"彻夜"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副词。短语"彻夜"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之前没有出现,到了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副词用法的萌芽,并逐渐变多,大约至明清时期,"彻夜"基本从动词性的短语凝固成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8.
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时间副词“在”的形成与“正”“正在”的内在联系,进而通过对时间副词“在”的形成及其语法化过程的分析,探讨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虚化机制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否定副词“没”和“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如:“没说”“不说”“没对”“不对”。粗看起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敬轩 《双语学习》2007,(5M):68-70
“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用法非常灵活,包括介词,副词,和连词用法,前人对“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副词用法上,对介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就”从动词向介词演变的轨迹,揭示汉语介词“就”从古汉语动词,向近代汉语介词“就”演变,又向现代汉语介词“就”演变的一个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