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干差万别,有的习惯整体感受,有的善于细部推敲;有的能管中窥豹,有的能由浅入深;有的会边读边思,有的喜欢掩卷遐思……所以,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有效阅读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学生)的情趣、心理,创造机会和气氛,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们享受一吐为快的轻松,挑战和被挑战的紧张兴奋,成功的幸福;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感悟有深浅和多寡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苟凝霞  白雪 《考试周刊》2011,(84):114-114
不同文化的人群在交际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交际风格。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中国学生对于阅读过程的认知、阅读目的的理解,以及他们所采用的阅读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介绍将KWL阅读策略有效地运用于阅读课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课本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介绍了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利用章节知识小结和不同的时段在物理工作中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的教学,除了基础的音、词、义的教学,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训练,老师要积极引入新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并让他们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气氛,鼓励学生阅读,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让人文精神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鼓励阅读,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与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因阅读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的课程一样,但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他们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学生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学生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及访谈方式,对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不同阅读能力的归因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普遍自我评价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2)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认为词汇和阅读习惯是影响他们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师指导因素受到忽视;(3)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各项归因因素上显得相对集中,具有趋同性,是积极归因;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各项归因因素上显得相对分散,且外因多于内因,是消极归因;(4)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词汇、策略和课外阅读因素上解释一致.但对课堂教学因素的解释以及阅读学习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世界、触摸生活.因此.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是我和学生们一直以来共同恪守的。 阅读的时间由孩予们自己安排.书的来源有的是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有的是学生自己带来的,阅读比较随性。有好的图书我就向学生们推荐.定期会让他们写上一两则阅读感受,偶尔也会跟他们聊聊阅读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习伙伴,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智能、体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审美能力等方面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积极的阅读加深他们的感悟,使他们有效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他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那么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学习方向,按照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运用自己的方式解读阅读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展现阅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文学名著是文化精华的沉淀,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对于阅读名著兴味索然,只是出于考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读名著,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在名著教学中以考代读,通过让学生做名著阅读的题目背诵答案的方式应付教学任务。这些都造成名著阅读死板僵化,达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高效  相似文献   

12.
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或深或浅、  相似文献   

13.
阅读评价NAEP犤1犦测评体系测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阐释能力,以及对不同文本的思辨能力。鉴于认识到读者会出于对阅读不同文本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NAEP的评价体系设定了阅读测试的三种类型:文学体验型阅读、获得信息型阅读、完成任务型阅读。(完成任务型阅读在四年级的测试中不作要求)测评所用的阅读材料选自于各类出版刊物以及学生在校内外能够得到的其他典型资源。在阅读的这三种类型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体现他们的理解能力,这些问题能反映出四种不同的理解文本的方式。NAEP在考查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时使用的不同方法中设…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接受启蒙教育,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积极的作用。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中很值得使用的方式,细读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意,才能抓住文章的灵魂,从阅读中有收获。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相应策略展开探讨。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对于阅读文本体验深浅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阅读习惯的不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5.
聂清萍  董吾衍 《甘肃教育》2023,(14):105-108
对于听障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其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书面交流是听障人群和健听人进行交流、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听障学生完全或部分丧失听力,导致其语言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致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健听学生明显低下。基于此,本文从听障高中生自身生理缺陷、学校教育教学、家庭教育这三方面入手,对听障高中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力图探索出有效提高听障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为他们的社会化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来源的不断扩大,知识的容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基础、审美情趣不同,阅读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阅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已成为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于普通学生,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经过学生的认知加工才能发挥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适合于阅读理解困难学生的多媒体呈现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阅读理解困难学生的多媒体学习特点不同于普通学生,图像在其阅读理解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稳定,文字结合综合图像呈现方式更适合他们.发声语词的作用不稳定,在多数阅读理解阶段中自控型发声语词方式与纯文字方式差异不显著,同步型发声语词不适合阅读理解困难学生.  相似文献   

18.
贾丽娟 《考试周刊》2011,(67):88-89
尽管大学生已经学习英语至少6年。有的甚至9年或者更长.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原版教材或阅读英文前沿知识时仍感到十分吃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学术阅读能力匮乏.而学术阅读能力在国内的现行英语课堂鲜有涉及。、本研究试着讨论将英语阅读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包括概括能力、寻找细节、快速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实验表明,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学术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振英  黄艳  曲静 《海外英语》2013,(3X):130-132
以国家重点理工院校39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分析了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包括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英语课外阅读目的、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困难、阅读作业及需要哪些方面的课外阅读指导。这些结果对专业英语教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在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阅读,并在中学和大学继续学习。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与加深,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不同的阅读教学环境影响下,中学生养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有的人阅读时从不作批注,而有的人则“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人拿起书来一字一句从头读到尾,而有的人则能迅速地略读。阅读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导致阅读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