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派,还在于他发展了婉约词。目前,还很少有人从词的风格、内容、题材等方面入手,来探讨苏轼对婉约词的突破和发展,而这种探讨和研究无疑对全面了解苏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清代浙西词派词人王初桐词作呈现以“雅正清空”为主、“婉约艳丽”与“豪放疏旷”并存的多元艺术风格。形成这种多元词风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王初桐个人词学思想的多次转变、纠正浙西词派弊端的必然结果以及词坛生态转变带来的影响。同时,王初桐作为浙西词派中后期多数词人的代表,其词作成为后世了解当时词坛风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北宋苏轼突破了柔媚纤弱的传统,以浩瀚之气开豪放一派。辛弃疾最终确立了词体地位,是 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作家。尽管苏辛并称,但他们的词风又有各自独立的个性,二者在形象意境、语言 运用和精神内涵上都存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历来学者对辛弃疾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其豪放词之上,却较少有人研究过他的乡村田园词,而在了解了南宋的社会现实之后,我们会发现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有很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相符的地方,至此本文以系统概述辛弃疾乡村田园词为基础,对这些词的特点;作者取得的成就;及作者的创作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为什么会出现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相符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代全真教有词传世的道士词人共13位,丘处机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全真道士词创自王喆,王喆词作俚俗浅白、民间俗曲化的词风影响了其后的许多全真词人,但到了丘处机,不仅对全真教义有了较大发展,他的词也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化倾向:在词的内容、审美风格、作词目的等方面都表现出向文人词的复归。作为齐鲁词人,他的词风还具有北国词人特有的境界阔大、旷朗之风,表现出与金代文人词相同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6.
后村词,主要表现出两种情调:豪壮与疏旷。豪壮中蕴含着苍凉悲慨,疏旷中又体现出旷愤的色彩。这两种基本风格特征的融合统一,便形成了后村词豪雄旷放、排宕悲慨的基本风貌。在“簸弄风月”和“寒蝉凄鸣”之风笼罩的南宋后期词坛,这样的作品能自具特色,并为宋代抒发豪情壮志的豪放词添了有力的一笔,客观上成为一个强劲得力的殿军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论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革新主张,并以此作为其创作的基点。自北宋中后期开始,文人对“以诗为词”可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毁誉互参,许多评论家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在他的词作上也有体现,创作了一些既有婉约派的特点又更具豪放派特点的词,在词的音律、内容、形式方面都作了创新,突破了以往词创作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词风,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南宋的社会现实出发分析其对豪放词发展的影响。南宋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内有和战之争以及激烈的阶级对立,外有金朝的不断侵略。这样的现实状况影响了豪放词的题材内容,题材内容上表现为怀念西北沦陷土地,同情中原人民;斥责主和派,不满偏安局面;表达征战沙场的豪情,倾吐恢复失地的雄心;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  相似文献   

9.
宋代词人中柳永是第一个对词体作出贡献的人,他不仅革新了词的形式,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从贵族手中送回民间。他的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喜爱,但统治者与士大夫却瞧不起他的词。苏轼在不满柳永为人与词作的同时,立意要别创一格,别立一派,以与柳永争胜。他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在词调选用上也与柳永不同,结果创立了豪放一派,而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0.
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表现着人们的各种情感,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着变化,到了苏轼,他用词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士大夫化"的抒情主人公,他忧国爱民,"深有抱负",他热爱生活,感情丰富,他饱经忧患,覃思深虑.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其创作风格既不同于崇尚豪放的阳羡词派,也不同于崇尚婉约的浙西词派。把豪放与婉约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他的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特别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词祭奠亡妻,这些词作以真挚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使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2.
在苏轼的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情厚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闹情遗志,无论是对田园风光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苏轼的婉约之作,既是对传统婉约词的有益开拓,更是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3.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人生和人格却有着相似之处,且在悼亡调史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纳兰则是他忠实的传人,他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使用词写悼亡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高峰。二者都把悼亡作为词的重要的严肃题材来看待,抒发了崇高的感情和人间的至情至爱,突破了词的题材感情界限,提高了婉约词的气质,在悼亡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认知结构影响着语言的变化。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之一,隐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词汇的意义,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将以"deep"一词为例从隐喻视角下解读一词多义现象,比较英汉中该词一词多义的异同,揭示出该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中具有共性,但在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影响下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文章从音韵学的角度考察碧山词,从中不仅能够发现碧山词的用韵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层次理解和欣赏碧山词,从某种角度上也有助于了解宋末元初词人们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Michael Lewis(1993)的词块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为理论基础,尝试把词块教学法应用到中职商务英语写作中。在本实验中,笔者以词块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辨认、内化吸收、积累词块等一系列活动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中,探索词块教学法能否有效地提高中职生的商务写作水平,揭示其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为改进学生的写作找一条更好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词本是一种音乐文学 ,它生长过程中的音乐社会背景对词作题材具有过滤作用 ,并且受音乐的影响 ,词律要依曲律而审音用字 ;词体结构类似于音乐结构而跌宕曲折 ,这就使词具有了接近于音乐善于深致表达情感的特点。晚唐后文人审美心态的转变与经过前人创作而固定下来的文学惯例使作家们在作词时都善于用委婉之笔抒内心之思。这样 ,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 ,专司抒情、委婉深致就成了词的本体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华绝代,光耀千秋。其对中国词坛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之前的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的狭窄境地中得到提升,加进了国恨家仇的内容。但这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无心插柳。他只不过用词记录了他的生活轨迹,却在无意之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处明清易代之际,在天崩地裂明清易代环境中的王船山具有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但其词中却在多处出现了“闲愁“。其词继承了辛弃疾写闲愁的特点,与唐宋其它闲愁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探究王夫之闲愁词的原因,一是情郁于胸中,借助词体特点以词言志,展现一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表现了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忧虑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三是有意识地提倡雅正,对清初艳风流行的《花间》词风有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