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民国时期的司法档案中,有一些贴附在与案件相关纸张上的"司法印纸",这是当时各地方法院在受理民(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收取的裁判费、缮写费、抄录费、罚金等费用的凭证.那么,民国时期的"司法印纸"有哪几种呢?  相似文献   

2.
初春回暖的日子,使人容易忘却去冬的凄冷. 年前,"兰成长死亡事件"几乎"搅和"了我们半个冬季,使晋北高原上为恶者的狰狞、受害者的蒙羞、帮凶者的伪善、义愤者的同仇,都--暴露在黑色杂染的枯黄田野中,让任何了解这一案件的人节日里都过得不那么安然.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4.
云大"2.23"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于2004年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无不争相报道.有的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辗转万里,掌握新闻资源;有的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新闻背景;有的则通过律师,预测案件前景;有的则发挥图片视觉冲击力,刊登大幅图片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的媒体在报道这起案件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案件发生在1993年4月22日的黄昏,京东通州。这件案子太耐人寻味了,一连串的悲剧,把年轻的女杀手最终推上了刑场。从被捕到伏法,她一直冷面对待审判,至死没留下口供。  相似文献   

6.
素有"世界超市"之称的浙江义乌,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商品市场仍每天仍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外籍商人.但义乌的外贸秩序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一些市场经营户由于缺乏外贸专业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市场内涉外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这给市场经营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作为驻地在义乌的都市报<浙中新报>迅速作出反应,推出金融危机专题栏目,从"市场防骗"这一特殊的角度着手,为义乌市场的读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11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农妇缉凶 警察何在》的评论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7凶杀人恐怕在当地让群众听来已是耸人听闻,难道还有很多比这更恶劣的案件吗?”笔者认为,句中的“耸人听闻”当为“骇人听闻”之误。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日本东京的"6·8"街头杀人案一度引起日本民众的恐慌,这个最知名的电器街曾是步行者的天国,然而,就是在周日这一天,加藤智大的行为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媒体争相报道此类案件新闻,对加藤智大作案动机进行猜测之时,更多的"御宅族"走上效仿之路.案件新闻的报道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正确地引导受众.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已经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共识似乎并未成为共同的实践。有些地方有些人,似乎正在热衷于搞“依批治国”,建立一种“批治”社会。什么是“批治”呢?所谓“批治”,就是以领导人的批示取代国家的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公众遵纪守批。或许有人会问:如今中国还能有这等事么?有。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今年初,沈阳市(也就是因“慕马案”出了名的那个市)一个私企老板报复杀害市土地局局长一案,在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一个公众关注的案件,也是一个依照法律要公开审理的案件。既然如此,那就…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家企业生产的小磨香油,被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全国唯一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小磨香油生产企业.后来,该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注明"正宗驻马店小磨香油认证"字样. 平顶山市工商部门认为,产品标签上的"正宗"二字涉嫌虚假宣传.2010年8月16日,对该企业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2010年8月25日,企业将工商部门告上法庭.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企业,能不能称之为"正宗",成为争执的焦点.2010年10月20日,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无疑,案件的最终走向,将在业界起到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8日,由姜岩的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这是我国法院第一次审判此类网络侵权案件.[1]姜岩的大学同学张乐奕、大旗网被判侵权,天涯社区不构成侵权,王菲获赔精神抚慰金八千元.  相似文献   

13.
"艳照门"事件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网络名誉权保护的问题上,网络时代的名誉侵权案具有区别于传统侵权案件的特殊性.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公民的名誉权保护遭遇新的挑战.网络侵权案件的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网民如何避免侵权等都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不久前公布了一起借款合同案件的判例,在民商事审判领域开始实施“判例指导制度”,以提升法院司法的统一性,确保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这在我国省级法院中尚属首次。这一做法在法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会理事、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陈耀东认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在陕西汉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16”特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邱兴华仅因与一位寺庙住持发生了一些口角,便举起手中的屠刀,在深山道观铁瓦殿外,一夜之间杀死10人,包括9男1女,年长者63岁,年幼者不过12岁。案件发生后,各大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报道兴趣,犯罪嫌疑人邱兴华于8月20日晚在家中落网后,一些媒体纷纷派驻记者到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地进行实地采访,发回一系列连续性报道,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对这一耸人听闻的案件进行再度描摹,满足受众对犯罪案件的好奇心理。在这些关于邱兴华案件的连续性报道中,笔者发现许多媒体将邱兴华在未接受相…  相似文献   

16.
搅得众多高校不得安宁的“校园大盗”虽被重判了,但案件给人们留下的思考却远未因案件的判决而终结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一家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在复旦大学演讲时,特别提到了发生在郑州的张金柱案件.他全面回顾了这一案件发生之后,新闻媒体与办案机关之间的博弃过程.颇堪玩味的是,这个被学术界称为"新闻审判"的案件,最先报道的新闻媒体负责人在看到判决之后,却在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撰写内参,上书司法机关请求改判.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以患者的父亲公开道歉而告终.在这起医疗纠纷案件中,部分媒体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它们不仅放大了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而且在未经核实基础上向社会传播了谣言.  相似文献   

19.
一个年青妇女,上身赤裸,仅穿一条短裤站在一个厂家大门口,讨要工资.当事人此举是为了吸引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将讨薪纳入有关部门的权责视界.① 国土资源部出台<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中提到:"2006年,对中央媒体曝光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率要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和几个搞舆论监督的同行小聚.没想到,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苦水,抱怨监督尤其是对司法机关的监督空间越来越小.谈到的问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只说一个,就是报道和评论的时机问题.几个同行都谈到,一些地方明确规定:案件判决之前不得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