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教《捕蛇者说》末段,仔细研究,发现“于”、“疑”、“甚”在有关的古诗词中是被曲解;千古的三个比喻词。 一、于(古写作於) “苛政猛于虎也”的“于”字被看作介词,解释为“比”。但在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于”字也被看作介词,当“比”讲。如中华书局《唐诗一百首》解释说:“经了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华中师范学报  相似文献   

2.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有三个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4.
余辉 《衡水学院学报》2023,(5):101-104+117
《孟子》全文中共四处“廛”字用例,可归纳为三个义项:“房屋”“货物积压”以及“百姓居住的地方”。三个义项皆由本义“土地”引申而来,且后两个义项当为“廛”字临时性语境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四部辞书皆采用“愿受一廛而为氓”之句作为释义配例,并以训释词“房地”释“廛”字。由“廛”字“房屋”义可知,这种释义首先模糊了“房”与“地”的界限;其次该句作为“廛”字本义“土地”的配例也值得商榷。该义项可调整为“可供一家居住的土地”,以消除“房”与“地”的模糊性;例证设置可参考《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之句。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列出了三个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6.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7.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中有句: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其兵。(按,中学教材无“其”字,据文补。)其中的“当”字,被吕叔湘先生在《错字小议》中判为错字。吕先生觉得“当”字“有几分可疑”,查《古文观止》写作“当”,后“终于在《宋文鉴》131卷找到了这篇文章,果然不是‘当’字,而是‘常’字。”吕老一贯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其不惮烦难、认真查核,对读者负责的  相似文献   

8.
“啊”字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它常常因前一个字韵母的韵尾不同而发生读音的变化。一、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o、u”时,“啊”字就读“哇”。如:“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二、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i”时,“啊”字就读“呀”。如:“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云雀的心愿》)三、当“啊”字前面一个字韵母的韵尾是“n”时,“啊”字就读“哪”。如:“爸爸,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睡起来多困难·哪。”(《动物园的晚上》)四、当…  相似文献   

9.
“箬”和“篛”字一注,始见于人教版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诗词五首》中的《渔歌子·张志和》一词,该页注⑧为:【箬(ruò)笠】箬叶编的斗笠。箬同“篛”。三年之后,同册教材除将该注改成“箬,同篛”外,其余则完全相同。此注侧重于注释“箬”,细研其隐含信息有三:其一是音为“ruò”,其二是义为“箬叶”,其三是字“箬”和“篛”相同,为异体字。善留意者,是不难发现这些的。然而,当该字在教材第三册《核舟记》中“篛篷覆之”句里出现时,对其注释却几次三番,变化不断。首先看1996年版P226注④:“[篛(ruò…  相似文献   

10.
一、上古前期(西周以前)上古前期,“得”字是“获得”的意思,只作动词用。我国最早的文献甲骨文里,“得”字已经出现了。甲骨文中的“得”字从又持贝,纯属“获得”的意思(甲骨文中的“获”字亦作从又持佳;“得”、“获”两字不但构造相近,而且意思相同),例如《铁云庄龟》第百十六页:“不绍龟()贞”,又第百四十四页:“()不”。《左传》定公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说文》:“得,行有所(,古得字)也”。这些早期的文献和注释里,都告诉我们“得”字最初是“获得”的意思。在《周易》、《尚书》、《诗经》里①(《周易》“得”二十三见②,《尚书》“得”十一见,《诗经》“得”十三见),“得”  相似文献   

11.
一“老”、“道”、“脑”这三个字都是多义的。但在用作词尾,粘附在一个词的后面,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属性时,则用法相同,在古典戏曲中这种现象较普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兹举例证如下:(一)用“老”字作词尾者,例如:当提到人的眼睛,则曰“渌老”,如《西厢记》一本二折《小梁州》:“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或作“绿老”,如《太平乐府》卷九高安道散套《淡行院》:“矁粘的绿老更昏花。”或作“六老”,如《雍熙乐府》卷四散套《村里  相似文献   

12.
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的“了”字笔者一直怀疑它是一个多余的字,抑或是一个当属下句的别的什么字。怀疑它是一个多余的字,是从表意的角度说的,“小乔初嫁了”,“了”字完全是一个多余的字,没有它不仅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反而更精当。怀疑它是一个当属下句的别的什么字,是从句读即“念奴娇”这个词牌的断句格式的角度说的。因为最常见的“念奴娇”句读格式,后段第二句为四字,第三句为五字,而这首词则刚好相反。如果这个“了”是个多余的字,全词只有九十九字,与“念奴娇”又叫“百字令”的体…  相似文献   

13.
马振亚先生《从词的运用上揭示<列子>伪书的真面目》一文,通过考证《列子》一书中的“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来阐明《列子》的伪书性质。对前两个词语在《列子》书中的用法和意义的阐释多有未当,以后一个词作为论证《列子》的伪书性质亦不妥。文章参考先秦两汉文献的用例和小学专书对《列子》中“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书写形式上,并没有“你”和“妳”的分别。打开《辞海》,“妳”字,一作“奶”的异体字,一作“你”的异体字。又查“奶”字有“嬭、妳”二异体字,“你”字有“妳”作异体字的注释。现行《新华字典》里“奶”字的异体字是“(女用)”,当今电视台里播放通俗歌曲时字幕上也常出现“妳”字,演唱者发音时读作“nǐ”。按《新华  相似文献   

15.
《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生●”一句,“七”后一字当释为“生”,学者或释为“里”,不确。无论从铭文字体、铭文内容、同时期分封铭文的格式与内容,还是西周时期“里”的性质等,皆可得到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牛”字说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结合“马”字说解,从《说文解字》全书体例、语言学基本常识、词语文化释义三方面可证明段氏说法较确。但段氏将“牛,事也,理也”中的“理”理解为“文理”则不够允洽,《说文解字》在此应是采用了文化说解,“理”当为顺从之意。  相似文献   

17.
“莫”字辨     
《公输》里有这样一句:“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这个“莫”字当作何解?翻两本参考资料,见都解作“不”,“没有”。掩卷琢磨,似觉不妥。古文中的“莫”字,可作否定副词,相当于“勿”;亦可作否定性的无定代  相似文献   

18.
巧记妙喻     
姬姬姬姬“”旁字辨析“颐”“姬”“熙”三个字中的“”容易误写成“臣”,其实,常见字中含有“”的仅有这三个字,同学们记住就可以了。可用顺口溜来记:“颐和园里演《蔡文姬》,熙熙攘攘人真挤。”其他的字含“臣”不含“”,如“卧”“臧”“宦”等。(韩锋)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最新版本是1993年10月出版的,与1981年12月的版本相比,新版《中国石拱桥》作了以下修改。 1)“古代神话里说”改为“古代神话说”,删掉了“里”字。删去“里”字,意思不变。“古代神话”是名词,作动词“说”的主语比“古代神话里”更精练。 2)“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  相似文献   

20.
读了黄华静、陈元康《谈谈多部首字的检索》(《语文知识》1996年第3期)一文,很受启发。不过,关于多部首字的检索规律,我的看法同黄、陈二位老师的看法不尽相同。多部首汉字的检索,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有时同一个构字成分,在一个字里作部首,而在另一个字里不作部首,像“龙”在“龚”字里作部首,而在“笼”字里不作部首;有时一个合体字只取一个构字成分作部首,像“拢”取左不取右,“顶”取右不取左,“雾”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