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在清代曾经长期受到压抑,直到晚清方始复兴。随着汉学在乾嘉后的衰落,各种学术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为陆王心学的萌动提供了契机。大致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陆王之学尽管受到理学正统派士人的抨击,未能恢复到明末清初时的规模,但其学说则通过持调和论学者的阐发,保留下来,得到潜在性的传播。这一时期赞成陆王之学的士人不少都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他们对陆王之学的肯定、发挥,都用程朱理学的观点进行过滤,阐扬的内容只限于那些对封建统治无妨害而与程朱理学学理不相悖违的部分,而陆王之学中与程朱义理相矛盾的内容却掩而不彰。  相似文献   

2.
理学与晚清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期,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发展出一种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即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经程颢、程颐兄弟完善,最后由南宋的朱熹集其大成,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两宋这些儒学家的主张,被人们称为"程朱理学".南宋时另有一儒学家陆九渊,在"心"与"理"的关系等问题上与朱熹分歧很大,形成一门新的流派,人称"心学".心学到明代由王阳明集其大成,因此心学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这个广义范畴,两个学派有很多观点是相通的.然而,作为不同的理学流派,两派在哲学观和修养方法等方面却体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有其渊远的历史根源,蕴含在泰州学派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在明王朝后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它超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而独树一帜,对人的个体性价值的褒扬在王艮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影响到泰州后学,决定了泰州学派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明代心学     
《现代语文》2007,(10):127-127
宋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朱陆之辩”肇启于南宋,至明末清初仍有回声余绪。陈法著《明辩录》一书,从本体论、道德修养论等方面对陆王心学提出了严厉批评,即属于回声余绪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法对陆王心学的批评,是站在程朱理学立场上开展的,即以程朱理学为正学、为圣学、为道统,而以陆王心学为异端、为冀道。文章的意义在于透过陈法的批评,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理学和心学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湖湘学派发轫于南宋初年的建炎年间,营造于千年学府的湖南岳麓书院。其学术风格是能网罗众家、兼容并包、不囿己见、思想开放。其学术特征为包容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陈吕实学三家之长,而最终主“实学实用”、“经世致用”之学自成一家以名于世。在中国学坛史上,曾有三次发展高潮,一是南宋至元初,二是明末清初,三是清代后期至现代,他们在湖湘独领风骚八百余年,对湖湘的学风建设、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初出色的思想家与教育家,颜元经过为学三交的心路历程,即由深喜陆王心学到尊崇程朱理学而最终走向它们的对立面,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束缚,建构起一种新的理学形态的教育学说。即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旨趣的实用理学教育学说。颜元以“实学”为宗旨,批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教育哲学,指出宋明理学教育为无用之学。因应于“非气质无以为性”的人性论,颜元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对“格物致知”命题的阐释,认为读书穷理不足以为学问,强调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致知,倡导“经世致用”型的理想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型世言》和《三言》《二拍》之创作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一受程朱理学之影响,一受阳明心学之影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非对立之学说,其伦理指向是一致的。《型世言》中体现出的也不是传统的儒家道德规范,而是已经世俗、功利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阳明学说兴起后儒家伦理通俗化的运动,儒家思想在由上层向下层传播时所发生的世俗化转向如蒙书、功过格等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出现了新发展.人们习惯把新的儒学体系称为宋明理学。按照学术观点的分歧.宋明理学主要可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13.
阳明心学是作为萎靡消沉、一潭死水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出现的,尽管主观上是为了挽救儒学的颓势、重振理学的精神,却与当时知识阶层自我意识觉醒、厌常喜新、追求自由的心态律动相应合,与晚明呼唤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相一致,因此在当时僵化沉寂的学术界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海内耸动,趋者若骛,成为晚明学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清初学者为了调整理学中程朱与陆王两派的门户之争,针对王学末流空谈心性之虚理、与世无补、而流于禅学的倾向,提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倡导“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学风,主张“切于用世”,“康济群生”的理学.因此,明清之际出现了修正、反思理学,以回归原典;批判、继承理学,以经世致用等特色的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15.
李海亮  杨华祥 《文教资料》2010,(18):216-218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借用庄子的"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学,实际上丢掉了儒家平民性和实用性的一面,把佛老本体论、直觉主义的东西植入儒学,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遭到了实学家的激烈批判。  相似文献   

16.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史,过去隐而不彰.本文从理学与赣南客地的最初因缘、闽学在福建客家地区的传播、阳明心学在赣闽粤边客地的传播三个方面表而出之.认为周敦颐与二程在赣南的活动对理学的创立具有奠基作用;闽学先驱杨时、罗从彦及朱子追随者在闽西客家地区的努力使闽学在闽西得到及时和广泛的传播;明中叶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对于安定湘赣闽粤边区社会、促进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起到特殊作用,他倡导的阳明新学因而大行于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促使部分士人由理学改宗心学,使陆王心学在客地骎骎乎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7.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理学主流观点的主导之下,宋明儒学的认知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二分模式为准,理学、心学、气学三派说冲破了理学主流观点的束缚,为宋元明清儒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与此同时,随着唯物论范式的意识形态化,气学本身的相关问题未来得及细化和深化。以气学分系问题为契机,港台以及日本的学者的探讨使气学研究在当下活跃起来,大陆学界应当充分意识到气学分系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进来,并自觉汲取张岱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气论传统相结合的思想智慧,使气论哲学的研究在新的起点上复兴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从程朱理学的道德主体到永嘉事功学派的法政主体的转换过程,形成了治心经世学风.明清交替之际,朱舜水东渡传播治心经世之学,获生徂徕、五井兰洲的政治思想绍继了舜水精神,完成了东亚政治思想史的近代转型.而黄宗羲则开创了清代浙东学派,经过邵廷采、章学诚的发扬光大,最后形成了晚清变法思潮.马一浮则发扬了宋恕的变法思想,融合舜水精神与浙东学术,从文明本位的立场,树立了东亚政治思想的新典范.程朱理学与永嘉事功学之间的交汇与转化,揭示了东亚政治思想史近代转型的思想过程,蕴涵了从东亚整体回应全球化挑战的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潮对当时的文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明代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对明词创作的影响亦可谓重大。明代前期词坛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一种委婉曲折的特点;中期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词体创作中情感多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显得直接而强烈;晚明,在阳明心学走向末流和国家内忧外患的双重作用下,词体创作中情感表达注重寄托手法的运用,显得含蓄蕴藉、遥有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