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健健  李洁 《科技风》2011,(21):134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本文运用MIKE21FM建立长江铜官山河段新洲码头工程的数学模型,分析工程兴建对长江河道水位、流速及流场的影响,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水文实测资料,评价工程的兴建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计算成果令人满意,其精度可以满足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涉水桥梁建设对河道防洪的影响,采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系统的有限体积法,构建了一个河道水流平面二维流场数值模拟模型,用于模拟不同洪水频次条件下桥梁所处河道的平面二维流场,以便获取桥梁建设前后详细的水位、流速及其变化情况,为涉水桥梁规划、设计及河道行洪安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例应用与分析,检验了模型对含涉水桥梁河道平面二维流场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河道平面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涉水桥梁的防洪影响评价,计算精度高、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凌河细河霸王庄段主河槽截弯取直规划项目,目的使细河地表水域距精细化工厂距离符合国家《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同时符合防洪影响评价要求。文中采用曼宁公式及断面套绘法进行了水力计算、河道冲刷计算及防洪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河道上修建桥梁时,由于桥梁横跨河道,占用行洪通道,引起水位壅高,对河道行洪与沿河两岸防洪均产生不利影响。文章结合西溪大桥和龙门大桥防洪评价,采用经验公式对山区河流上的桥梁建成后局部水位壅高和壅高范围进行分析评价,为项目区附近河道防洪补救措施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淳杰 《大众科技》2007,(10):29-29,18
在河道上修建桥梁时,由于桥梁横跨河道,占用行洪通道,引起水位壅高,对河道行洪与沿河两岸防洪均产生不利影响.文章结合西溪大桥和龙门大桥防洪评价,采用经验公式对山区河流上的桥梁建成后局部水位壅高和壅高范围进行分析评价,为项目区附近河道防洪补救措施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消防喷淋系统的设计、建模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水力计算,通过水力计算来对系统的设计成果进行检验,也给设计调整给出了依据。相对传统人工精算方式耗时耗力,目前更常用的方式是借助水力计算软件绘制模型并进行自动计算,但由于人工建模无法避免因二次建模带来的设计误差。为减轻设计人员建模工作量,提高设计精度。通过研究消防喷淋系统三维设计软件和力学分析软件Sprink2000的平台特点,开  相似文献   

7.
王海亚 《金秋科苑》2013,(8):123-124
摘要:采用MIKE11模型对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及周公宅~皎口区间的水资源量计算进行具体应用,并与传统的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对比,验证了Mike11模型在水资源计算中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清淤和截污工程实施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本文选取深圳市福田区凤塘河暗涵段为研究区,采用MIKE11软件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工程实施,分析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最大清淤深度的清淤工况与截污工程实施的设计工况,定量分析清淤和截污后控制断面水位变化情况。清淤工程的实施恢复了部分行洪断面,对河道防洪有利;而新建截污管占据了部分行洪断面,造成沿线水位壅高,削减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对此,采取行洪补偿措施缓解工程实施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以凤塘河暗涵清淤和截污工程为例,为河道水环境改善同时保证防洪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桥墩的阻水作用,桥梁建设对河道的影响非常复杂,桥址河段防洪和航运的影响论证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对河流水沙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的推动,河道二维数值模拟以其优于传统经验公式法和水工模型实验的势头,在河道河势稳定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二维数值模型的建立,关键在于数值离散方法的选择和实现,以及定解条件的提法和模型参数的率定。  相似文献   

10.
王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3,(11):173+175
桥梁管理系统(BMS)的理论核心是桥梁使用性能的评价模型,现行的桥梁管理系统对于生命周期成本的考虑较少。通过对于桥梁全寿命过程的解析,发现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桥梁管理模型几乎渗透到了桥梁建设到运营的各个阶段,并且对于桥梁的养护维修时机决策同时应该将用户费用也纳入其中,即考虑养护维修中产生的交通影响成本及安全影响。本文指出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桥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如何纳入系统作为分析工具,特别指出在运营阶段,该分析方法的使用必须建立在桥梁寿命预测和不同类型构件的性能衰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较为常见的梁桥主梁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衰变曲线,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给水管网性能评价分为水力分析、水质分析和可靠性分析三部分.通过指定的两种状态变量使用给水管网性能指标评价方法对管网的总体水力性能进行评价.线性增加管网负荷参数,计算各状态变量指标值,绘制系统服务性能曲线,并通过百分位法计算出各状态变量指标值的分布情况,绘制指标值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2.
现场实践表明,水力振荡器可以有效减少滑动钻进过程的摩擦力,缓解托压问题。为了揭示水力振荡器与钻井提速之间的关系,本文考虑了摩擦力的非线性,建立了带水力振荡器的钻柱动力学模型,引入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钻柱振动的有限差分方程,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流程。将模型应用于实例研究,比较了带振动器和不带振动器的钻柱参数变化,并对水力振荡器的振幅、频率和安装位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水力振荡器可以更好的降低摩擦力,有利于轴向力的传递;水力振荡器的振幅是影响钻井提速的主要因素,合适的安装位置和频率对钻井提速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安全钻进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增大水力振荡器的振幅。研究结果对水力振荡器的优选及钻井提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索论文学术创新力指标体系中特征的重要性,为学术创新力评价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过 程】系统梳理学术创新力评价相关研究,根据对现有成果的分析以及对学术创新力内涵的研究,提取学术创新力相 关的特征指标,并给出特征指标的计算方法。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动态网络测度法计算论文创新力,并通过散点图 分析单个特征与创新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单个特征对创新力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各指标特征与论文学术创 新力不是简单线性关系,不能简单使用传统指标体系来评价学术创新力,需要探索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创新/ 局限】从新的视角研究特征指标体系,通过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各个特征对创新力评价的重要性程度, 筛选出真正与学术创新力相关的特征,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更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金坛市防洪石桥枢纽地质条件,对场区的渗透变形进行了类型判别,得出场区为流土变形的结论,并进行临界水力比降的计算,为后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家坝大桥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跨越巴河,研究其对河床走势及防洪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近年来实测河道资料进行河流演变分析,应用平面二维有限单元水流数学模型,通过相关计算分析,确定大桥建立前后断面水位、流速变化,壅水及回水影响等,结果表明本大桥建设后对河段行洪、两岸防洪环境满足防洪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排涝泵站是沿江滨湖平原地区和低洼圩区防洪除涝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交叉建筑物,穿堤排水涵洞在泵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过流能力计算是确定其断面大小的重要依据,是影响到整个泵站水力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穿堤排水涵洞的过流能力,结果表明,必须先对过涵洞水流的流态进行分析,再对其过流能力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陈泽雄 《今日科苑》2009,(22):115-115
随着人们对重要桥梁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与监测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由于桥梁监测数据可以为验证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假定和设计方法提供反馈信息,并可用于深入研究大跨度桥梁结构及其环境中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问题,因此,桥梁设计理论的验证以及对桥梁结构和结构环境未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扩充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本文结合近十年来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状况以及大跨度桥梁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较系统地阐述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桥梁倒塌事故发生频繁,桥梁结构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随之成为热门研究课题。首先依据现有规范对桥梁结构受弯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进行了推导,得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表达式。然后根据可靠度理论以规范规定的裂缝宽度限值作为构件的抗力,以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作为荷载效应建立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状态方程,给出极限状态方程中各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由此得到钢筋混凝土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对钢筋混凝土桥梁主梁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并对其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港内波浪要素的计算以波浪绕射为主,本文分别用MIKE 21 SW模块和BW模块分别对单突堤地形进行了12组波浪垂直入射模拟计算。对两个模块计算堤后波高分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层次分析法鉴定混凝土桥梁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混凝土桥梁健康状况评价模型,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借助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和直接打分相结合,分析确定影响混凝土桥梁健康的各因素的权重及隶属度,并计算出混凝土桥梁综合性能得分。据此确定混凝土桥梁状况等级,为混凝土桥梁结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了合理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