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社会性,文明体现着社会进步程度和开化的状态。对于人类文明类型的划分,存在种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两大文明说”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就明确提出过“精神文明”的概念。①在我国,“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时期,就有器物文明与精神文明之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共十二大从哲学角度明确把人类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大类。物质与精神是相互对立的哲学范畴,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成果总和,包括以劳动资料为尺度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程度和人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为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提供思想参照。从“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历史哲学观点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以资本运行逻辑为基础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实践超越与理论扬弃,打破了以西方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终结模式的历史偏见,创造出了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物质与精神间关系的更为合理的人类文明演进方向。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包含五大文明体系在内的整体性文明;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并最终指向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式文明;其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而创造出的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径,并为人类文明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具有多方面功能,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是由少数人占有的,文化大众化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与结果,科学技术是文化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包含着民族文化的公共化,社会主义文化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文化、思想和社会风尚发展情况的反映。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精神文明则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进步和提高。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到位,把握本质.现实生活中,精神文明建设滞后,重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首先须把认识由感性提到理论高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则是这两项活动的必然结果.两个文明,是人类活动成果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指示器,也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因此,否定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是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肢解.精神文明的成果与物质文明成果不能同步.社会将是残缺病态,人类自身将由极端而转入荒唐,社会进步将被愚昧所取代.精神文明的本质是人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情操不断增进,思想与文化进步的载体不断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是进步的,这种进步就体现在人类对其所面临的两大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进行改造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中。人类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即物质文明,对精神世界进行改革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物质尺度,精神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精神尺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是人类社会文明在不同方面的体现,其本质规定性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限自然状态相区别并且反作用于自然界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表明人对周围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能动关系,表明人把自己跟周围环境区别开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知道,文明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所谓物质文明,是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表现为劳动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等等。所谓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这两个方面。它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其中教育的发达,科学、文化的繁荣,属于智慧的领域;理想、信念、情操、风尚,则属于道德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们最常用的语词之一.它的涵义宽泛而富有弹性,最不容易下定义进行界说.不过,它一般则是指相对“自然”而言的那一部分由人类意向和活动影响或改造了的存在,是人类心灵及其深层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的结果.所谓传统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本质力量及其存在历史状态的体现;而当代文明,则是指当今人们在现有条件所进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一定方式和形式,亦即在当今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是古老的,它是前人的生活样式和精神状态,属于一种历史现象;而当代文明则是崭新的,它是一种眼前  相似文献   

9.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对自然和社会能动改造的结果。它们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测量器。从本质意义上来说,物质文明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着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不仅表现为以生产工具为主导的物质手段的进步,而且表现着人对自然界索取,占有的质量与数量的水平。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的自然世界和改造主观的自身世界中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即包含人的主观世界的丰富和深化,又包括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拓展。在我国,人们通常把它分成两大块:一是思想道德,如理想、情操、信念、观念、伦理道德等;二是科学教育文化,具体包括教育、卫生、体育等在内的文化设施,文化形态以及人们的文化活动等等。从总体上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反映了一个社会发展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密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它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精神文  相似文献   

10.
安之林 《科学课》2013,(6):12-13
从广义方面讲,人类所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文化。不同的时代、地域、民族、国家的人们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教育作为对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化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传承、发展和创造人类文化的使命,并藉此影响和促进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要获得发展,必须吸收、借鉴、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首先要正确把握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内涵。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包括哪些内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否都姓“资”?迄今为止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从而妨碍了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积极利用。因此,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全面把握其内涵,克服“恐资症”。人类文明是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  相似文献   

12.
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不同形态的现代文明,而且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文明在一个民族或特定社会中就会以公认的制度、公德、规范、习俗等表现出来;文明在个体身上就会以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要求的行为方式(或习惯)表现出来。而个体的文明行为不但受所处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文明决定道路,道路催生新型文明,道路决定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三重建构因素:民族复兴是基本主题、社会主义是基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基本路径。这一道路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逻辑特征:意蕴着民族性的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逻辑,体现着世界性的科学社会主义文明逻辑,内含着现代性的现代化文明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探索与文明实践,一方面着力从本质上解决本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作为文明形态的开拓与创造,承载着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性变革的伟大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构建,为全人类的发展前景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文化”与“传播”的再认识 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徽和催化剂,它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文化的本质就是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文化与传播间存在着共生互动的效应。文化通过传播达到了增值、同化和重构,并且通过“传播”这一载体的作用,对人类的进步起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同样基于人类对于文化沟通及信息交流的需要和人类对高一级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使传播活动向高一级层次腾跃迈进,人们自古不断地运用着“传播”,并研究者“传播”。  相似文献   

15.
休闲学: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休闲不仅标志着人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标志着人从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开始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意味着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转向“消费———生产”模式,预示着人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的发展。休闲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休闲以独有的文化意蕴诠释着人的崭新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思想,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就世界文明而论,主要是三个命题: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应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言,主要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许多观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首先,继续坚持物质文…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文化应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内容。也可以说,文化是迄今为止,人类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古长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现代人的锦衣玉食、机械化生产,远古人的独木舟、老牛破车,现代人的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等等,既是物质的,又是文化的。物质为载体,文化为灵魂。它记录着、标志着、展示着人类各个时期进化、发展、进步的文明程度。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活动主体,带有自发性、自愿性和非职业性特征,以满足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并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和谐理念的科学阐释,必然会贯彻到其历史观上,从而描绘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辩证图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前人对文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明的本质作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解释。他们认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总和都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与确证。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来推动其自身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野蛮到文明的前进上升的辩证发展运动。由此可见,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社会矛盾的不断解决。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新发展,是对先前的人类文明的超越,尤其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内容推进人类文明在当代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创造更加文明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最初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邈远的原始社会时期。早期人类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曲折而艰难 ,大概经历了三百多万年 ,才步履蹒跚地从蒙昧、野蛮状态跨进了文明的门槛。关于“文明”一词 ,以往曾有过诸多不同的解释 ,大体上是指人类社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状态 ,涵盖了古往今来所创造和积聚起来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部文明史也就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总汇。但人们在习惯上更倾向于把“文明”的产生 ,同一定的国家政治权力和管理制度的创建、阶级分化与对立的凸现、城市的崛起、文化的繁盛或文字的创制联系在一起。从人类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