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的迅速泛滥危害,有关该属植物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一枝黄花属植物的化学及其生物活性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对该属植物中的多炔、二萜、三萜、三萜皂苷、酚类、植物精油等化学组分,及其利尿、消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杀虫、化感等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综合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属植物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爬山虎属植物属于系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攀缘植物,全世界约有15种.爬山虎属植物生有粘性吸盘因此可以攀缘岩石、峭壁和墙壁等.本属植物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也不畏惧强烈的阳光.本属植物能够普遍生存于中国大部分土壤贫瘠、寒冷、干燥的恶劣生活环境中,若条件稍好生长则更加良好.本文对爬山虎属植物基本生物学性质以及爬山虎的具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国内外该属植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其中重点叙述了爬山虎和五叶爬山虎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介绍了爬山虎及其它爬山虎属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垂直绿化、绿化荒山以及治理风沙地中解决饲养家畜和绿化矛盾等用途并对该属植物的医药和食品研究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经发现的蒲公英种类已经达到了七十多种,而且这其中的很多蒲公英被广泛地应用到医学、食品等方面。并且我国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本文将首先阐述研究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意义;其次通过蒲公英属植物花期与花部的特点、蒲公英属植物的花粉以及繁育系统等三个方面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报道了在青海省西宁市发现的茄科(Solanaceae)假酸浆属(Nicandra)植物——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des),该植物代表了青海省一个新归化属。本研究对其形态特征、标本采集地环境进行了描述;基于rbcL序列对青海省的茄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假酸浆与茄属、辣椒属和曼陀罗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假酸浆在青海的发现更新了假酸浆属在我国的分布格局,丰富了青海省茄科植物的种类,但其对青海本土植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藏医药基础理论及对高原病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文对藏医药的理论基础、治疗特色、藏药资源研究和对目前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红景天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以西藏拉萨市当雄县阿热湿地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该湿地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热湿地共记录了129种种子植物,隶属32科,85属,分别占西藏种子植物科、属和种总数的15. 38%、6. 63%、2. 03%.该湿地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菊科、莎草科、豆科为优势科;中型属和单种属是组成本区种子植物的主体。该湿地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的科占优势,占本区总科数的75. 00%;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北温带和世界广布的属占优势,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35. 29%和22. 35%.  相似文献   

7.
紫堇属植物隶属于罂粟科,该类植物在形态上极为相似,鉴定困难,需借助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目前该技术在紫堇属植物鉴定中应用还不广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部分紫堇属植物可应用到中药中入药,学者们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60多种甾醇类、生物碱等多种类型化合物,部分提取物还有一定的抗菌、消除氧活性自由基、毒杀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8.
轮环藤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甾醇类及黄酮类等,其中生物碱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轮环藤属植物具有肌松、抗疟抗病毒等作用。文章现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轮环藤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用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大量文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仙人掌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对仙人掌花中黄酮类槲皮素的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属植物开发与医药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艾纳香属(Blumea DC.)植物隶属于菊科,具有药效作用的艾纳香属植物在民间被广泛应用:能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和利水消肿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艾纳香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质量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应用和开发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栽种于库布齐沙漠东段的岩黄芪属3个栽培种(羊柴Hedysarum Futicosum var.lignosum,花棒H.scoparium,山竹子H.fruticosum)和锦鸡儿属3个栽培种(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的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岩黄芪属山竹子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花棒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光合作用强弱顺序为花棒>山竹子>羊柴;锦鸡儿属小叶锦鸡儿在光合能力和抗旱能力方面都较强.光合作用强弱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岩黄芪属三种植物的光合速率要高于锦鸡儿属的三种植物.②岩黄芪属三种植物的蒸腾强弱顺序为羊柴>花棒>山竹子;锦鸡儿属的三种植物的蒸腾强弱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岩黄芪属植物的蒸腾强度大于锦鸡儿属植物的蒸腾强度.③岩黄芪属水分利用效率顺序为羊柴>花棒>山竹子;锦鸡儿属水分利用效率顺序为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锦鸡儿属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岩黄芪属植物.④在生物量方面,岩黄芪属植物显著高于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属3种植物3a之内生长缓慢,生物量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低,防风固沙作用较弱,在风沙活动强烈、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在短期内的生态经济价值较低;而岩黄芪属3种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栽种后2a即可获得很大生物量,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抗风蚀作用强,有机积累量大,短期内可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对广义的罗汉果属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上,进一步对该属作了分类学的修订。  主张将罗汉果属的三个亚属提升为三个属即自兼果属、小球瓜属和罗汉果属。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獐牙菜属植物的起源、散布和分 布区的形成。獐牙菜属包括11组16系154种,间断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中国西南部- 喜马拉雅地区汇集了大多数种类、不同演化水平的类群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有类群,成为该属的多样化 中心和多度中心。该属的原始类群和外类群也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极有可能是该属的起源地。该 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出现了各式的间断分布,根据有该属植物分布的大陆间及大陆与岛屿间分离和连接 的时间推测,该属的起源时间至少不会晚于晚白垩纪,也许更早,可追溯到中白垩纪。通过分类群间亲 缘关系和现代分布分析,显示出该属植物从起源地向周围和一定方向散布,形成了三个主要散布途径。在散布过程中植物本身也发生演化和就地特化,形成新的类群。  相似文献   

14.
首次全面论述了全世界黄华属(豆科)植物地理。黄华属是豆科少数几个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之一。对黄华属5组21种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本属4个频度分布中心依次是:东亚地区(8种/3组,其中特有种4种),伊朗-土兰地区(7种/3组,其中特有种3种),落基山地区(7种/2组,均为特有种)及大西洋北美地区(3种/1组,均为特有种)。基于以下事实:在东亚地区存在本属最多的组与种;在此区可以见到黄华属系统发育系列;该属最原始的组种及最进化的组种也在该区出现等,可以认为东亚地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及分化中心。伊朗-土兰地区(中亚东部至喜马拉雅)及落基山地区所含种、组数仅次于东亚地区,而且多倍体现象多发生于这两区,因此可认为是本属的次生分布中心及分化中心。在此二地区,物种分化较活跃且复杂,先后描述了很多新种和变种,也曾进行过较多的归并处理。最近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不断揭示,在这地区曾被归并的一些分类群存在着较大不同,从而提醒分类学家对年轻区系中物种分化较活跃的类群进行分类处理时,无论是建新分类群还是对某些类群进行归并,应持谨慎态度。作者根据黄华属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形态演化趋势、现有的化石及地质历史资料,推测黄华属植物在中新世之前早已形成,并且在晚第三纪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失去陆地连接之前在两大陆已经存在,很可能是于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在劳亚古陆上起源于一个含羽扇豆生物碱的古槐成员。两大陆分离后,在不同的成种因子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演化格局:在亚洲,晚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古地中海消失及第四纪冰川作用引起的旱化、寒化,促进了该属植物的强烈分化;而在北美,第四纪的冰川作用及局部的山体隆起,可能是促进该属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根据黄华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及原始类群的分布式样分析,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亚区可能是本属植物的原始类型中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16.
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整体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9组43种l亚种1变种的植物叶分泌 结构的类型、形态、结构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泌结构是金丝桃属植物叶片普遍的结构特征,根据其分泌结构的特征,可划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道)和韧皮部中分泌小管道等3种分泌结构。其中,分泌细胞团按其在叶片的分布可分为叶缘型和散生型;分泌囊按其在叶横切面中的位置可分为栅栏组织型、海绵组织型、居中型(位于栅栏组织型与海绵组织型之间)和横跨叶肉组织型。根据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在该属植物叶中的分布可划分为3种类型:(1)只有分泌囊的类型;(2)只有分泌细胞团的类型;(3)具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的类型。两种主要分泌结构的类型、分布密度、分布位置及其形态等方面在组间和种间均存在—定的差异,对金丝桃属属以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一定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该属分泌结构的形态演化以及金丝桃属各组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们对国产百合属(Lilium)引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已知该属有二个分类群具四合花粉, 本文依据花粉形态、外部形态及地理分布的特点,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湖北省三种泽泻属 Alisma L. 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和形态研究。  结果表明:     泽泻 A.plantago-aquatica L. 和东方泽泻1) A. orientale (Sam.) Juzep.  2n=2x=14,窄叶     泽泻 A.canaliculatum A.Br. Bouche 2n=6x=42。  其中东方泽泻的核型是未报道过的新     类型,这与前人所提出的该属植物核型为同型的结论不同,且泽泻和东方泽泻在形态方面亦有     很大差异,因而支持将泽泻和东方泽泻分立两种的观点。又结合前人的工作,讨论了该属植物 核型变异的三种式样。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采自内蒙古准格尔旗早二叠世山西组的华夏齿叶Tingia carbonica的标本,首次揭示 了该植物叶表皮构造。表皮为单面气孔式,表皮细胞呈不规则长方形。气孔器属多细胞类型中的无规则型,排列稀疏、近散生,气孔长椭圆形,保卫细胞周围具5~6个表皮细胞。依据表皮特征对该种植物的分类、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产肉苁蓉属(列当科)花粉及种皮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扫描电镜,对国产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的花粉外壁及种皮纹饰进行了观察,并讨 论了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该属各个种之间在花粉外壁纹饰及种皮纹饰上的差异可为种的区  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