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覃玉朗 《考试周刊》2013,(28):47-4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思考,让他们感受生态的美好和不足,从而得到启发,学会思考,树立生态价值观,而且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价值观是在人类改造社会中逐渐形成的,生态教育是人类对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在初中语文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可行性、生态意识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进而提出教学活动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对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应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并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为宗旨,引导大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使他们确立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以实现内外转化为路径,即引导大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管理手段,在传授学生新颖丰富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活问题。初中语文教材涉及了很多生态环境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想要进一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育与生态教育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热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对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它肩负着促进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养成的重任。高校思政教学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紧密,在思政教学中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渗透,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效能,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目标。为此,作者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关概述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高校思政教学中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题思想。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德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论述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德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大比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科技发展的脚步,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仅就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态价值观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然而,当下许多学生依然没有树立生态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生态价值观可以从社会环境优化、教学培育机制形成以及家庭生态价值观培育方面进行,以促进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主义教学价值观:教学目的,培养人的生态理性;教学内容,生态科学人文主义取向;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结合;教学评价,遵循差异性和生成性原则;师生关系是"我—你"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韩宝委 《教学随笔》2016,(9):145-14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大比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科技发展的脚步,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仅就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内隐性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美国是一个重视价值观的社会,其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价值观教育。美国学生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教育目标,基于培养合格公民而设定教育内容,运用隐性渗透的教育方法,并形成了动态评价为特征的教育评价体系。这启示我们,为改善我国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需在教育目标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育方法上,注重课外课程与家庭教育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隐性渗透作用;在教育评价上,去功利化,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注意情感陶冶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15.
道德信仰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是非判断,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环境行为习惯和平等的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属于生态道德培养范畴。而生态道德的培养是中学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思政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思政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效能的提升,有效实现思政教学的目标。高校作为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对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振鹏 《天津教育》2021,(9):171-172
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思想认知观念,使其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远大志向与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与进行的重要使命之一。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榜样;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教学目标有三维: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的教学,也是思想教育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美的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究其根本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融的过程。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20.
梁大建 《学周刊C版》2024,(5):122-124
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是践行《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更是改善社会现状,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文章以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为主题展开分析,帮助教师形成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完善相关教学与研究。文章指出,教师应转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理解《课程标准》生态教育目标,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