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形"与"神"是中国画论史上重要的对立统一的概念,《淮南子》里提出的"形神论"在中国画论关于形神问题的形成和发展道路上起到了先驱和拓荒者的作用,有了这一基础,才为魏晋以后比较系统的美术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将《淮南子》"形神论"与先秦及后代相关思想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其次对《淮南子》中涉及"形神论"的具体章节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展现其在画论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掘出其更多更深层次的艺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对于先秦墨家事迹的记述为探究墨家提供了一定资料,也暗示出墨家在秦汉之际必然的衰落命运。对墨家思想,《淮南子》总体上是持贬抑态度,尽管其对墨家的某些观念思想也有采纳,但却进行了儒道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贯注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刘安是徐州历史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人。它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文化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是汉代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其体系庞大而系统,表现出汉人的宏伟气魄。它所包含的逻辑思想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以这明清,其所富含的逻辑思想一如中国传统的逻辑思想,繁星闪烁,虽然不很系统,但涉及到的逻辑问题,透彻明了,博大精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逻辑思想:一、《淮南子》及其作者。二、《淮南子》的逻辑思想:(一)《淮南子》论“道”的概念;(二)《淮南子》的名实观;(三)《淮南子》的推类思想;(四)《淮南子》对多难推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两汉名实思想在先秦名实理论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论述主要体现在《淮南子》和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淮南子》认为名所表达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同时主张操名责实,并主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名实关系,同时看到了名实关系的多样性;董仲舒则对名号关系做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与先秦时期纯理论研究的理性因素相比,两汉名实思想主要是为了达到"正名以正政"的政治伦理目的,表现出为政治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一书的古今取向比较复杂.从坚持道家自然主义道论思想出发,《淮南子》在其具有总论性质的篇章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崇元古倾向,故而其文艺思想也体现出与道家文论思想相一致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事”“物”的过程中,《淮南子》又抛弃了论述“道”“术”时的古今取向,推崇圣代、主张乘时应变,从而对儒家思想及其注重教化、重质尚实的文艺理论进行了肯定和实际践行.而《淮南子》“通古今之事”而求治的编撰思想与目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在古今观念及文论思想上的这种矛盾.由此,其古今取向更能反映出《淮南子》对先秦诸家尤其是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综合性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先秦美学和魏晋美学两个高峰,汉代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性特点。《淮南子》、《乐礼》、《诗大序》、《论衡》以及司马迁的美学思想,既有对先秦美学思想的发挥和整合,也有对魏晋玄风的兴起与文艺美学的自觉的前导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中,道家天道观具有重要的地位。《淮南子》作为汉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道观,形成了丰富的天道自然论思想,成为汉代道家的典型特征。道家天道观所具有的自然意蕴对汉代神学目的论的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淮南子》的天道自然论的理论渊源及其丰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天道观在汉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秦两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子》的学思想对于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部杂家作,其理论本身又具有驳杂零散的特点,因此它对后世的影响又具有多样性和多侧面性。《心雕龙》对《淮南子》多有征引,对其理论有很多吸收和发扬。《淮南子》的“适宜”论、“君形”论以及“原道”,论和批评论对于《心雕龙》的相关思想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心雕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对祭祀之礼的自然性、岁时性、简易性、历史性、差异性、变通性等方面的认识和运用,综合了先秦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十分全面,也很独到。《淮南子》给祭祀之礼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又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中生命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汇合道、儒等多家思想,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论.文章从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美学建构,到人性虚静与性善说的贯通,再到德福间的矛盾对《淮南子》生命美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学中有许多关于人文关怀的宝贵思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个人品质塑造的关怀,以及"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思想的关怀。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吸取先秦儒学中关于人文关怀的有关内容,着重建构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德性伦理。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兼采各家学说所长,在论述哲学和治国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发扬先秦诸子的审美观,充分体现汉初美学道儒杂糅、重情尚用的时代特征。“道事合一”哲学观影响下的《淮南子》,形成了宽容并汇、“大浑为一”的审美对象,将先秦儒道推崇、追求的“大美”从注重个体人格精神的升华转向关注现实人生,并分别从审美形态、观照视野、审美体验、彰显人的本质力量等方面,给老庄“大美”注入新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中某些主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解读儒家思想中关于法律的主张和观点,以图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对《淮南子》的研究往往关注于形、气、神等方面,却忽略了它对建构审美空间理论的贡献。其实,《淮南子》所建构的审美空间主要在想象中展开、在时间中展开、在物象中展开,表明人们既以审美的态度观照外在世界,又在敞开自身的审美经验。当然,《淮南子》所展开的审美空间还不是艺术美学意义上的审美空间。即便如此,它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依然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性。  相似文献   

16.
在儒家思想复兴的今天,解读《论语》、理解孔子儒家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现世生存,也关心人的精神追求。通过把孔子儒家思想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相联系,我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精神旨趣能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黄河夺淮入海以来几百年间,淮河泛滥不止,历代屡有治理,但限于认识、技术等条件限制,未能科学认识和治理淮河水患。民国以后,不断有中外有识之士及水利技术专家对此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因局势不稳.未能实现。国民政府成立后,专门成立了导淮委员会,参酌中外专家的调查结果,结合以往治淮的经验,制定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程实旌计划,同时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使得在抗战爆发前基本完成导淮计划的初步工程。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陈果夫贡献最大,出力最多,他还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唐代走向鼎盛,在理论上得到空前发展,而作为中国正统思想代表的儒学虽然表面兴盛,但实际上处于一种衰落状态。面对儒学衰微,韩愈、李翱挺身而出,举起重振儒学的大旗,直面佛老挑战。韩愈与李翱关系介于师友之间,李翱继承了韩愈排佛精神,但与韩愈的排佛思想特别是心性论思想相比较而言,却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对两者的排佛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唐代儒家排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切宗教的核心是通过信仰而表达人类精神的超越性。儒学是哲学还是宗教?儒学虽然没有明确指向一位人格神,但具有内在的超越性因素。它将天道置于首位,并认为天道存在于人道之中,人要努力在人道中发现和体现天道,这种努力便形成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向。同时儒学还强调人性的修养,强调高尚道德或成圣的可能性,它持守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以建立一个以道德价值为纲领的社会,从而又在对现实世界的阐述中坚持自我向超越境界敞开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与佛教特别是天台宗、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佛理对其贬逐心态的调整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人生道路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诗人认为儒释相通,弘佛可以济儒,生活中常以统合儒释为己任,身体力行,并体现在山水诗等创作的审美进程中。他的诗艺因此有着新的开拓,达到一种宗教和艺术相互交织的境界。柳宗元统合儒释的精神义脉源之于谢灵运,而他的这一努力又对苏轼等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