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的学校文化重在建设,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而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建设的要素及其建设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应当将学校文化建设看作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核心,由此,需要认真探讨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中被广泛研究,那么,我们也应该关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表现,就如何培育及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以“研究性变革实践”为主基调的时代背景下,教研组这一学校中层组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学校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宠儿”。叶澜教授认为,重心下移是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型的核心特征。改进教研组的活动方式,强化教研组在整个学校变革中的枢纽性地位,是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必然产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校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化建设是特殊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就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因此,学校教育改革的真正实施,关键的一条就是选拔和培养一个好校长。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组织,是学校的核心,增加凝聚力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热衷于谋求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大,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内在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了学校文化的构建。一部分有识之士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认为学校必须尽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核心竞争力包括学习力、文化力、创新力、领导力。而文化力是学校现代化建设和迈向一流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构建学校文化力。对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加快学校发展,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纬世 《上海教育》2006,(7A):59-59
对学校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对于学校化核心的定义也是各有见解。作为一所拥有90年历史的学校的校长,在对学校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中,我得出结论,优秀学校化的内核是,一个让教师乐于奉献,让教师感到温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校参加了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的改革,以期联合社会、家长的力量促进学校发展。一年多来,学校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以教育议事会为核心,搭建制度平台,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方面做了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1.
李元 《中学教育》2009,(10):40-43
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内质之中的,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的,并且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竞争优势。笔者结合上海市育才中学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具体实践,指出提升中学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即通过发展学校文化来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强执行力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优秀团队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教职工完成党在学校各项任务中的政治核心。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党组织如何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教科室是学校的核心组织,是学校校本研究的管理机构。学校教科室建设是学校校本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是学校领导进行校本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因此,作为学校校本研究的核心,要把教科室建设成教师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化建设的核心。以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提升学校化品位,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学校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羽冰 《湖北教育》2005,(11):20-20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谁把握住教师这个学校发展的主体核心,谁就抢占了学校发展的先机。云梦县实验中学大胆改革陈规陋习,在全县率先创设专题性的学校发展教师论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致力于学生成就,是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学校管理体制与学校质量密切相关,变革学校管理理念,深化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水平,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热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的学校重构运动,使得学校管理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呈现出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的基本主题。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及学校都提出了“打造学校品牌”的口号。应审慎对待品牌概念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如果全盘照搬企业中的品牌概念,会给学校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提升学校品质应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努力方向。学校品质是“学校品位”和“学校质量”的统一,核心是从师生的视角来发展和提升学校。“学校品位”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和“学校建筑”上,“学校质量”可视为由“学生学习质量”和“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构成。要强化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课程教学的深度变革,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彰显学校建筑的“场所精神”,通过这些策略来有效提升学校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多元智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建设的重要指导理念。P小学以此作为学校的核心精神,着力建设一种多元智能文化,突破过去一元化的学校文化,从学校共同愿景、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实践等多层面深入地进行了探索,将学校的九学理念与教育实践进行了整合,积累了一系列经验。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一位著名政治学家所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难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难以成为一所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20.
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我们考察清华、北大直至哈佛、剑桥这些重量级学校时,我们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这些学校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