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性是人生而固有并后天习得的各种属性。人都是在人性中、为了人性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但中小学教师普遍没有对其自身人性及其理念进行反思,其人性及其理念始终处于放逐状态,从根本上导致了各种不良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因此,应有意识引导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方式,逐步完成其人性及人性观,才可能预防和杜绝不良教育后果发生,并努力取得积极的教育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人网络教育应是基于人性、发展人性和升华人性的教育。在技术至上、人文关怀缺失和教育目的功利化倾向明显的情况下,深刻把握网络教育内涵、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关注生命以促进人性的升华是成人网络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认知心理学认为,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组成的,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反映倾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将情感与认知目标更好地融合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态度的习得阶段做起.  相似文献   

4.
<正> 如果说,粉碎“四人帮”之前存在着一种只承认阶级性,以抽象的阶级性定义来排斥、代替具体的人性的倾向的话,那末,近几年,随着人性问题的深入讨论,又出现了另一种把人性看成是一种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之物,认为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可以不受任何客观生活的影响和制约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表现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学业不良、社交困难,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界关注的热点,而习得性无助正是这类学生的一种普遍倾向。探讨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表现及其治疗,有利于教师理解习得性无助学生,从而帮助其克服这种障碍。  相似文献   

6.
史秋波 《考试周刊》2013,(20):127-127
<正>认知心理学认为,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组成的。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反映倾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将情感与认知目标更好地融合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态度的习得阶段做起。新课标提及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7.
判断一种学说是出世抑或入世,关键看其对社会世间和人性的根本态度.佛教以彼岸世,界为终极目标,对人生世间、现实社会及人性都采取了彻底批判与否定的态度;儒家则立足现实,对社会政治、人生价值均持肯定态度,对人性也基本上是肯定的,性善论是其人性论的主流.因此,佛教的基本倾向是出世的,儒家的基本倾向是入世的.儒佛不同的精神趋向根源于各自理论对人性理解的差异,人性论上的对立与互补体现了儒佛的根本分际.  相似文献   

8.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通过学习后天形成的,表现出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无济于事、无可奈何和无动于衷的消极心理状态与行为倾向。学困生习得性无助体现在放弃主动求助,丧失积极动机,爆发心理问题。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归因,增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成功体验,形成理性的教育评价和积极的教育期待,是引导学困生消除习得性无助的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儿童语言中副词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调查的1~5岁汉族儿童语料中,共出现101个副词.儿童副词语法功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组合能力的发展上.儿童副词语义的发展呈现出三种倾向:限制性副词的习得优于评注性副词、描摹性副词的习得;宏观限制性副词的习得优于微观限制性副词的习得;积极义副词的习得优于消极义副词的习得.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学习困难学生的习得性无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学习困难学生习得性无助倾向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及危害性 ,并提出了消除习得性无助的六大对策 ,为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中外哲学家一直努力解决且很难说明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整体上解答了人的本质问题。面对当代哲学都在不同程度地回归现实、回归人,提倡重建人的精神家园的当代,人的本质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在不断努力实现人类的整体本质和每个人的本质的过程中获得生生不息的圆满感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考察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化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介绍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指出进化心理学人性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具有先天的人性;人性的基础是由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人性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性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分析了进化心理学人性观的意义:进化心理学对先天知识的来源、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为从实证角度研究人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内蕴着人性的主题,直到今天,人的本质问题仍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关于人的本质,本文区分了中外不同哲学家关于人性的理解,并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入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正确性,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对于批判"人的本质自私"的思想观点,对于提升自己的人性品格,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度既具有强制性,又有一定的伦理性,它与一定的习俗、道德传统密切相连,并与人的现实性即人的需要和本性密不可分。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制度及其正当性的不同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不同,西方主导文化所持的人性恶论和理性主义,使得西方的制度伦理呈现出独特的景象。从总体来看,人性恶思想在西方制度伦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对理性的假设和认识则经历了从承认理性的存在到肯定完全理性,再到坚持有限理性等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权利,人权的特殊性在于有了人权人才成为人,没有人权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的类本质、现实本质和需要本质,为现今我们界定人权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万物皆有性 ,万物皆以性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是人有人性 ,人性具有后天性、可变性、二重性。自我修养是完善人性的必要条件 ,也是实施“德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战国秦汉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的假设是任何管理理论的前提之一。科学管理的前提应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人性假设。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因而,研究中国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对创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人性观”具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态滋生与演绎的哲学前提。因此,追问和探寻西方心理学更替的根基所在以及发展脉络势必为拓展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