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2.
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出岫玉即《尔雅》中所裁“医无闾之珣玗琪”,早在新石器时的红山化时期就得到开发和利用,并赋予均乙以深刻的化内涵,成为名扬四海的美玉。  相似文献   

3.
玉器是红山文化物质遗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出土的红山玉器质料和造型来看,其文化功能远远超越实用功能。某种程度上,玉器承载了红山先民远古图腾、巫术礼仪等文化功能。本人试图以礼器的角度来诠释红山玉器的文化功能及内涵,从而进一步认知礼乐传统下的中国史前文化。  相似文献   

4.
红山化玉器可全面诠释“玉神物”说.红山玉器是取大地之精、类水之性、合人之情以悦天神的“神物”;是人沟通阴阳、合和天地的通神之器;是中华民族追求生命与精神的永恒,实现人与自然、天地合一这一伟大理想的珍贵物证;是接引中华民族回归精神伊甸园、皈依祖先神的灵物。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化的发现和研究历程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受出土材料性质和质量的制约,各阶段研究的内容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不同。在红山化的年代和分期问题上主张“西水泉期”和“东山嘴期”两期说,两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中原的半坡一庙底沟化和半坡四期化。认为以西水泉和东山嘴为代表的两种遗存反映的是红山化的历时性差别,而不是该化的地域类型上的差别。关于红山化的来源,族属问题需做进一步的论证,“玉器时代”和“玉兵时代”概念不能成立,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的发现,表明红山化在中国明起源和中国明形成的进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就鞍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几件玉器,玉石耜、玉石斧、玉石刻刀做了深入分析,对当时鞍山地区原始人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几件玉石器的文化内涵做了较深刻的剖析,指出鞍山地区发现的玉器与岫玉的关系,以及与红山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齐家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都是中国史前玉器的代表,它们在玉质、材料、器型、工艺等方面各具特色,在史前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5):F0002-F0002
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问加拿大.中国派出了《中国古代玉器展览》随行。在中加两国总理出席的展览新闻发布会上,作为背景资料,六件中国古代玉器被摆放在显位置,天津博物馆的红山化黄玉兽形玦便是其中之一。该器高14.1厘米,宽10.4厘米,为椭圆形猪首龙身状。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本区玉器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始于仰韶时代的大溪文化。其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一带就已经出现了玉器,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时期,随着玦、璜、坠、璧和环等各种器类的相继出现,本区史前玉器获得了重要发展。丰富的玉器考古材料表明,长江中上游一带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基此,本文拟在对已有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基础上,就本区史前玉器的起源及初步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有补于这一学术缺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尚玉传统,追根溯源,与史前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密切相关,红山文化的玉器,与兴隆洼文化玉器一样,都是当时社会政教礼仪生活的产物,史前西辽河地区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群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内在关系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海域仙人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的有人工打击痕迹玉石片的分析,认为该玉制品属于岫岩透闪石质玉。该玉制品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遗址的绝对年代测定是距今2-3万年,从而把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玉的历史提前到晚期智人阶段。这是中国玉化研究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叙述了辽宁岫岩县软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并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剖析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此基础上与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了对号分析,提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点可以与岫岩软玉对上号,而与新疆和田软玉不同,岫岩软玉为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中国玉的宗教、道德、政治、审美的内涵的分析,指出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光辉成就。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厚实,赋予了玉以深邃的哲理与内涵,使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成为一个特殊的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两块著名的石头,《西游记》里的“仙石”《红楼梦》里的“顽石”。如果说花果山上那块石头是块尚未经过历史加工的原璞,那么青哽峰下那块石头则是经过历史雕琢过的美玉: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带有原始野性的猴。那么贾宝玉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在从“石”到“玉”,从“猴”到“人”的转变中,表现出了各自性格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从万全县拾得的一块玉髓羊头像造形随形就势,风格稚朴.应为新旧石器过渡期从石器分离出来的文化器物.因为其发现于桑干河洋河流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两河流域是史前人类长期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玉文化尤其是独山玉文化独具特色,南阳开发玉文化专项旅游意义重大。通过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评价,提出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构想并指出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考古学与历史献等多方面对岫岩玉在中国玉化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证,认为岫岩玉是我国利用最早、范围最广且历史持续最长的玉材,在我国玉化起源中占有不容置疑、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