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期”,其智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均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并对其今后的一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更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许多课题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生。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应抓住学科特点,把人性教育与科学知识学习紧密结合,逐步由单纯的知识教育向社会生活、人性教育转移,通过实施心理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极不稳定的时期。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加之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等原因,这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较多的心理烦恼,这些问题困扰和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控方法,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期。体育活动符合幼儿爱活动、爱模仿、爱游戏的天性,是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蒙古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蒙古族幼儿园适当渗透蒙古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心理完全健康的人约占9.5%;大约84.5%的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毛病。心理问题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突出问题。因此,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应该在中小学中普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6.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强身健体, 同时也会对人心理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人心理过程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体育活动还有助于矫正某些心理缺陷,并减缓心理衰老。总之, 只要引导得当, 体育活动将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日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可能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是保障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心理辅导技能,能够提高他们心理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详细阐述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心理辅导技能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含义的基础上,又对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认识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同时提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从人的发展来看,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不仅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的心理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期。而正确认识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对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在当前的社会中,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和娱乐已成了很多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网络在给学生们带来丰富的知识和新的观念、新的视野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差、承受力弱,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及高校教师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处理种种心理问题,提高其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