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被引入国内以来,出版的"崩溃"一时成了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老出版家宋木文和巢峰在2005年初的对话更是敲响了警惕崩溃的警钟.  相似文献   

2.
"创作出版论"在教材出版活动中的可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当年所创造的日本出版奇迹,还是如今因日本出版崩溃而遭人诟病,"创作出版论"都没有与教材的出版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深入剖析这种颇受争议的出版理论,分析我国出版界对教材出版的认识误区,我们会发现,"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信息和出版大国,日本的出版业在二战前后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市场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而在上世纪末涨幅下降,开始进入十年萧条期。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出版"大崩溃"的事实。直至今日,日本的出版业虽有回暖,但仍然是在艰难中前行。据统计,近5年来,日本出版业  相似文献   

4.
我不欣赏对日本出版业用"大崩溃"这种夸张的语言来描述.但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所谓"大崩溃"的说法,对我们不无警示作用. 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哀叹?这种"大崩溃"的基础,中国出版界是否亦已显现,两国不同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出版界有哪些自身独有的潜在危机?我认为思考这些问题比简单地跟在日本人后面变本加厉地惊呼"大崩溃"即将来临,要理性得多,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日本出版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崩溃现象"持续不断,出版销售总额从1996年的2.69万亿日元(1万日元约等于700人民币)下降到2006年的2.18万亿日元.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出版大崩溃>讲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出版行业的销售额开始描绘出完全下降的曲线,整个出版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有研究报告表明,原因之一是出版社的泡沫路线,主要体现在出书太滥.上世纪70年代,新书出版品种数每年平均2万种左右,后突破了6万种大关,年出版数量超过65000种,每天出版的新杂志接近200种.把新书和新杂志加在一起,平均每天出版250种.笼统来算,图书、杂志年发行共60亿册,但是,其结局却是有20亿册要作为退货返回来,且多数被化浆处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7.
甄西 《中国编辑》2004,(6):86-91
“出版不景气”的态势虽然成了日本出版行业的主要特征,大崩溃的乌云虽然在日本出版行业的上空长期不肯消散,但是,整个日本出版界并没有放弃努力。一大批出版社,杂志社抛弃旧有的框框,凭借进取的精神,敢于挑战的斗志,选择最新最佳方案,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日本的有关出版专家指出,这给重新振兴日本出版业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佘晓灵 《出版经济》2005,(12):30-30
记得一年前,一全<日本出生大崩溃>图书在国内特别流行,也引起出版界很大的影响.研究这本书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图书出版的实际,我个人认为中国出版业离崩溃也不远了,2005年的中国图书市场除了一些乏善可呈的亮点图书以外,一片沉寂,每每问起各地出版界同仁最近日子过得如何,大多以摇头代之回答.书业喧嚣之后寂静,也许更能让人反思.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副署长为甄西同志翻译的《出版大崩溃》一书所作的序.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作以晓畅淋漓、入木三分的笔力。透辟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崩溃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对中外出版业的深层思考和理性分析.它对我国出版业目前所进行的改革无疑会起到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征得作同意后。本期刊发其重要篇章以飨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信息和出版大国.日本的出版业在二战前后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市场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而在上世纪末涨幅下降,开始进入十年萧条期。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出版“大崩溃”的事实。直至今日,日本的出版业虽有回暖,但仍然是在艰难中前行。  相似文献   

11.
“出版大崩溃”的乌云虽然弥漫在日本出版业的上空长期无法消散,但是,整个日本出版界并没有放弃努力。一大批出版社抛弃旧有的框框,凭借进取的精神、敢于挑战的斗志,选择最新最佳方案,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日本的有关出版专家指出,这给重新振兴日本出版业带来了启示。本刊将陆续介绍一批日本出版社的成功案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业告别幸福时代——《出版大崩溃》读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小林一博的这本书,上海三联版书名为《出版大崩溃》,此前台湾尖端版书名为《日本出版大崩坏!?》。台湾版的书名似乎更贴切一点儿,事实上日本出版远未崩溃,单从《日本出版大崩坏!?》这本严肃而忠言逆耳的专业读物能卖一百万本这一点,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重读此书,我的思绪不再停留在日本,有点浮想联翩。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纵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林一博《出版大崩溃》一书中日本出版业从辉煌到崩溃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出版业应从出版供应链整体的角度考虑行业的发展,而不能仅仅考虑每个实体的利益。信息技术对出版业的冲击巨大,其影响涉及供应链各个环节。文章提出,发展按需出版,利用信息技术对出版供应链进行流程重组以及参与知识生产是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李松 《新闻世界》2014,(4):255-256
小林一博的《日本出版大崩溃》一书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日本出版业大崩溃的现象。本书深刻具体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的泡沫化现象以及面临的困境,试图找到解决之道。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纵深去看,日本出版业的困境,很多方面其实并非日本所特有,中国的出版业也正面临着相似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出版业曾经盛极一时,到1996年到达顶峰,随后日本出版行业首次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主要表现为出版物退货率增加,发行册数不断萎缩,销售额不断减少.在其行业缓慢衰退的过程中,针对日本出版业的现状也出现了大量有失偏颇的批评论断,譬如曾经在国内造成一时轰动的<出版大崩溃>.实际上,面对困境,日本出版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不断进行反思和新的探索,并逐步发生着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出版大崩溃》一书中,小林一博对上世纪末开始的日本图书业的崩溃作了详实的介绍和评述,引起全球出版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研究日本出版社在新技术条件下寻求成功突破的书,也是一本可资我国出版人借鉴的书.几年前,我国曾翻译出版过日本一本叫做<出版大崩溃>的书,其提借的更多的信息是出版业似乎已日薄西山.而这本<出版大冒险>则向我们展示出了刺破云雾而透射出的一束束希望的霞光.  相似文献   

18.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两大主题.然而,中国出版业的现状却与时代发展的潮流极不协调,其问题令人忧虑:买卖书号、恶性竞争等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着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潮水般的退货和巨大的库存把一些出版企业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如何使中国出版业突出重围、摆脱困境?如何使中国出版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这些问题已引起业内不少人士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被引入国内以来,出版的“崩溃”一时成了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老出版家宋木文和巢峰在2005年初的对话更是敲响了警惕崩溃的警钟。假如说,中国的出版业也处在崩溃的边缘的话,那么,这一崩溃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是毁灭性的,还是一次小波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取决于对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赵勋 《编辑之友》2007,(4):26-27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版企业与其员工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从业人员不再"从一而终",而更加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对组织的归属感有所下降.出版行业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出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日本学者清水英夫认为:"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是至关重要的,是命脉."因此,在出版业产业化背景下,开发和运用编辑出版人才的"职业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事业发展"双赢"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