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常用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负荷控制。认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结合比赛速度和比赛节奏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让大脑与肌肉更加协调地配合工作,力量训练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要注意用力的方式,应加强速度耐力训练中的力量和步频的连续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核心力量在短道速滑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例关系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随着蹬冰技术的发展,对核心力量训练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有效的结合,满足专项体能与技术的要求,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短道速滑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要求,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与获得的途径,揭示了专项力量耐力是影响、制约体能和技能能力的主要因素,寻找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应用于训练实践,可使得二者有效地结合发展,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引用新型短道速滑专项力量模拟训练器和空气阻力伞器械,并研究设计了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将其运用到陆地和冰上的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来强化专项动作过程中的外加阻力负载刺激,以实现不同层次的运动员不断突破专项力量极限水平值.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来  王巍 《冰雪运动》2011,33(1):18-20
短道速滑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虽然在冬奥会上屡创佳绩,但还是存在只重视技术体能训练而忽视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对专项能力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创新出2组适合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核心力量的练习方法,并分析目前实施此训练方法的存在购置经费不足,不容易普及到基层训练单位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5.
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生理、心理和运动训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因素。了解与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化和个性化,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科学化选材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短道速滑属于技能型竞速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尤其是在陆地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的高发率直接影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创造优异成绩,目前短道速滑的运动伤病问题已成为困扰运动训练和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的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探究与分析,希望能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短道速滑比赛中,在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素质比赛所需能力方面,对运动员的要求都已达到相当高度。因此,在对儿少短道早期训练中,根据儿少运动员特点和短道速滑项目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训练,将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素质是决定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比赛当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干扰到运动员实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特征入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由情感培养入手,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技战术训练入手,强化运动员的判断力与感知力;加强抗干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强化回忆能力训练,加强运动员的思维与技术水平等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在未来的比赛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通过对几个短道速滑强国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展示了不同专项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特点,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为我国短道速滑项目专项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定的运动训练方法对短道速滑青年运动员下肢小肌群的训练进行实践性干预,寻找出小肌群训练在整体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中的权重地位。研究认为:一般专项训练方法往往忽视小肌群的专门性训练,然而在青年期时,肌肉迅速发达起来,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通过传统的专项训练会导致大肌肉群发展速度过快,这个时期根据运动员的自身需要,注意安排小肌群的力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监控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后的身体反应状态,对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采用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短道速滑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接受专项负荷刺激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心血管与免疫系统、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和内分泌系统等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机体的各项机能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专项特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对负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欣  邵中平  宋来 《冰雪运动》2011,33(5):15-18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通过对几个短道速滑强国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展示了不同专项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特点,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为我国短道速滑项目专项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影响短道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况,认为我国短道速滑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仅仅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运动智力和文化修养,情绪控制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优势竞争意识和技战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适合运动员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等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心理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家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以及国内外专家经验访谈,从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生物力学"瓶颈"3个视角分析影响短道速滑项目后程降速的核心要素,结合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当中的比赛成绩与表现,提出教练员可以通过个体乳酸阈训练、最大乳酸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运动员后程降速的问题,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于涛  于睿 《冰雪运动》2012,(1):10-13
在总结多年从事速滑专业和青少年速滑训练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特点,探讨了这些特点对力量训练的影响。速度力量素质是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要根据速滑运动的项目特点,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力量素质发展特点,科学把握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特点和训练方法,为促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训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英男 《冰雪运动》2008,30(6):16-18,24
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与重要性,认为核心区域参与运动的肌肉构成,加强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训练符合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外形的技术结构特点,能提高其驾驭冰刀的能力,是当今势在必行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核心区域训练持之以恒、高质量和不同周期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及髋部、躯干的训练方法、手段与衡量训练负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冰雪运动》2014,(1):18-21
科学的营养补充对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力和运动能力的发挥以及运动后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短道速滑项群特点、青少年发育特征和训练环境特点等项目特点,总结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所需能量为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无机盐和维生素;并分别提出各种所需能量营养补充的方法和手段,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的损伤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损伤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认识到短道速滑是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专项运动技术特点、训练安排、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并根据其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及发病原因,对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