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蓉蓉 《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之间的差异。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对影响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因素的分析,对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个人理解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儿童的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在很多方面(如习得年龄、手段、模式、环境和动力)都有区别。由此得出结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毫不费力的,而成人的二语习得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不同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效果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二语习得是指课堂上或课堂以外,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学习。在二语习得中,母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分析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并从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方面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母语学习策略,以期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迁移现象,学习者若能结合语言及文化的异同,便能促使其在学习中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讨论了语言迁移的概念,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层面上都存在着迁移。系统地对比分析语言的迁移现象,提出二语习得中对母语的恰当运用在语言学习中可以起积极作用。通过这些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中英文语言及文化的异同,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6.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是客观存在的。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二语学习者在这些有“共性”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表明,在二语教学、二语阅读及二语写作方面,借助母语有助于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这既是学习者的一种策略,也是二语习得的一段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母语对习得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本文简单地回顾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初步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和促进作用,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良性作用,才能使教学相长,促进二语习得者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丹 《考试周刊》2014,(7):94-95
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负向迁移往往被认为干扰和阻碍了学习者的学习,而母语的正向迁移通常被忽视了。本文从语言的共同性、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表达和理解上、汉英语言对比层面上分析了母语的正向迁移对二语习得有积极影响,从而引导学习者借助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提高二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有关研究,探讨了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母语对二语作文的影响以及母语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并指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所起的消极作用往往被认为大于其积极作用。由于语言的共性特征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进程。要适当、合理地利用母语资源,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充分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语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而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只对外语学习具有负迁移(干扰)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逐渐变得片面化,不能反映出语言学习的本质。基于此,以语言普遍性理论、早期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和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为基础,全面介绍语言迁移以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期促进业界充分认识母语对二语学习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通过积极地开展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发挥出母语最大限度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母语习得的发展程序与外语学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玲 《巢湖学院学报》2006,8(4):119-123
从母语习得与发展的角度描述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及特点,并对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年龄、认知能力、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母语干扰几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母语习得与发展的角度描述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及特点,并对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年龄、认知能力、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母语干扰几方面的异同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肖晏 《考试周刊》2007,(49):55-56
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众多焦点研究问题之一。从早期比较分析学说到后来的中介语理论,研究者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许多相似或相悖的假说,并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对各自的学说进行论证。80年代,随着乔姆斯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诞生,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常人在母语习得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却感到困难得多,并且所达到的最终水平也相差很大。文章旨在探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第二语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输入同输出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通过较为细致的对比分析,发现并掌握了母语习得中输入、输出的自然平衡关系和二语习得中常规性失衡的特点,以及二者心理机制方面的主要弄同,进而可知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联结主义角度看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二语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联结主义学习观证明母语影响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母语积极的一面,并通过建立新的权重联结来克服其对二语习得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对高级二语学习者和初级二语学习者母语语音漂移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语音产出和语音感知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漂移源于近期的二语经验;第二,母语漂移始于二语习得的早期阶段;第三,对于二语初学者来说,母语漂移在二语习得初期到中期最为明显,在习得后期恢复到学习前的水平。同时,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如何避免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漂移提供了思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语言的共性特征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进程,要适当利用母语资源,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在教学中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需要,我们在学好自己的母语之外还要学习第二语言。而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母语的迁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在二语习得中我们都会认为母语只会产生负作用,也就是说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产生的是负迁移。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母语在产生负迁移的同时,其实还会产生正迁移。本文将重点讨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根据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来探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在二语习得中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正迁移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文化四个方面对汉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