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杨正茂 《教育文汇》2012,(10):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在“知、好、乐”这三层境界中,“乐”的境界最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  相似文献   

2.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快乐教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让当今的学子快乐学习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孔子在教育中是非常注重激发学生“乐学”的。而让学生把“苦学”变“乐学”的灵丹妙药是什么呢 ?那就是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如何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数字与符号变得生动形象 ,使一个个问题变得兴趣盎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学”为“乐学”呢 ?  一、精设导语 ,引发“乐学”。  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为课堂教学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那就要求教者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德育课教学是一门说理性很强的学科,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要想使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最终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学”境界。要使学生从知学,至好学,进而达到乐学的境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了,这就要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说理性很强的学科,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最终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学”境界。要使学生从知学至好学,进而达到乐学的境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了,这就要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以“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这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么,到底怎样使学生“乐学”呢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露才华的舞台,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本领在众人面前展露,得到他人的赞美和鼓舞,激励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自己;同时也唤醒和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一次,某位同…  相似文献   

10.
李彩霞 《语文天地》2010,(12):105-106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颢阐释道:“学至于乐则成矣。”由此可见,“乐”应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最能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1.
吴丽娟 《甘肃教育》2012,(11):68-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乐学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乐学课堂把学生由知识的"灌装桶"变为独立思考的研究型学生,由学习基本知识变为对知识的探究体验,由内向羞涩变为大方勇敢,由胆怯变为自信。乐学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那么,如何成就一堂高效率的课,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总结出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寓教于乐,以乐促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1.注重导入措施,创设乐学情境皮亚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乐学欲望是学好新  相似文献   

13.
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已作古2500多年,但他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素质教育仍有借鉴的价值。孔子的学习观,集中地记述在《论语》这部经典之中。孔子是第一个提倡乐学的古代教育家。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刻苦学习固然是好的,但不如乐学更佳。把读书当做苦差事,是学不好的。只有把读书学习视为人生的快事,怀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相似文献   

14.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龙云平 《成才之路》2010,(8):I0018-I001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怎样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就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节的教学,提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6.
在《实用汉语词典》中,“玩”的第一个义项就是“指参加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我所说的“玩”即为此义,只不过这个“玩”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已。“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劳动,怎么能在玩中学呢?”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玩、道结合说”似乎为我找到了理论依据。“玩”而有“道”,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之极佳境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把“乐学”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玩”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7.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高涨,就会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乐”学也是成功的汩罗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字经”之一,“乐”才会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那么,如何使学生乐学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几年来在自然科学(生物学部分)教学中尝试性实践的点滴体会。至善住上课构的“兴奋点”对某些大型的公开课,学生会报紧紧张.这时应设法迅速稳定学生借给.同时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次公开课前,我就讲了一个心理学实例“剪去胡须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其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可通过自我指导或自我调节来实现,学生是控制自己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科成绩的关键。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学、好学,同时也会令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快乐教育"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让当今的学子快乐学习呢?基于以上认识,工作中我始终把"快乐育人"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