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文教事业更是促成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巩固的强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川陕革命根据地文教事业的政策、方针、宗旨等问题,旨在阐明川陕革命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特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有200年以上历史的统一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只有唐代没有实行独尊儒学的文教政策,而是实行儒、佛、道三教并存的文教政策,其主要原因是唐传承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的成果,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正因为唐朝执行了开明、宽松的文教政策,才使唐代最后完成了这一历史阶段民族融合的使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多数的统治者在其建立政权之初,都会精心制定相应的文教政策,并使其充分发挥巩固、服务统治的作用。作为统治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为缓和、化解与汉民族的矛盾,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制定了以推崇儒教,提倡程朱理学;笼络士子,实行怀柔与威慑并用;重视科举,以科举调控学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教政策。通过对清朝实施的文教政策来解读康雍乾三世,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更好地认识、理解、评价"康乾盛世",总结康雍乾三世的经验、得失,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外国文教专家和高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高校和外国文教专家的心理纽带.文章借助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提出何为外国文教专家的心理契约,分析在高校外国文教专家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并探讨性地提出了高校外国文教专家心理契约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清朝的文教政策,是其政治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压制与笼络兼施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清初统治者通过实施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文教政策,诱导广大士人跻身于科举之途,士人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储才以应科目”的官学只是作为考课机构存在,教学功能基本丧失,无法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在朝廷政策的导向下,书院发展成为培养科举人才的主要机构,科举化成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最大合法性。可以说,清初的文教政策是导致书院科举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分析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来华工作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外国文教专家管理体系)的性质、原则、内容、机构和职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外国文教专家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创新理念,完善法规政策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日常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完善共公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闽之先贤蓝鼎元一生致力于推崇程朱理学,振兴文教,他的教育思想是源于程朱理学而又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的。其“崇正去邪”“、经世致用”等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与自身的政治立场、生活经历、清初的文教政策及闽省学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重教兴学的举措和教育思想中的精华,至今仍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雍正朝的文化政策与清前期一脉相承。雍正帝多次拜诣孔子,在文教方面不仅继承了前朝政策,还开了不少创举。他定朝考、开书院,继续开设博学鸿词科。这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笼络了人心,日益加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社会日益安定。然而,从侧面来讲,其文化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衰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宋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教政策的转变是私学兴盛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证.宋代私学在教育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即私学的兴盛与政府采取的管理措施密不可分,私学教育逐渐趋于正规化、制度化,形成了学术自由的办学特色,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宋代的学术,对当代发展民办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五月十九日至六月十日举行的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次会议依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所规定的基本任务,根据文教工作过去两年中在“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下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前新情况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了今後一个时期内文化教育工作的新方针,即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发展,在地区分布上实行合理部署,对公私文教事业加以统筹安排。会议并根据这一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又根据这些方针和政策修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中的文教事业部分,规定了实现这些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为甚麽这次会议所制定的文教工作总方针中,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这是因为当前文教工作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幸福村居”建设是广东省落实国家新农村政策的一项举措。选择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和“广益村”作为典型样本,调查了村民文教需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幸福感”低,生活压力大;村民培训需求呈现多层次化趋势;村民的文教活动缺乏专业指导。村民文教活动的实现途径应该多元化;政府应该加大对村居文化生活的建设与经费投入;村居文教活动应该依托高职院校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杨婧 《现代教育科学》2007,(6):61-62,117
本文从江户时代的文教政策、教育机构、教育普及的原因及影响等几个方面研究这一时代的教育状况,从而达到更深刻全面的了解日本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六千零六十六名文教战线上的先进代表走进庄严宏伟的人民大会堂.红旗飘飘,金光闪闪.这些英雄人物会师首都,标志着我国文教事业的空前繁荣发展、文教干部队伍的迅速成长壮大.这些英雄们将团结全国文教工作者,把我国的文化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是外国文教专家和高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高校和外国文教专家的心理纽带。文章借助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提出何为外国文教专家的心理契约,分析在高校外国文教专家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并探讨性地提出了高校外国文教专家心理契约的管理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文章从唐代家庭的基本状况切入,分析唐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政治时代、统治思想、文教政策等思想文化背景,对唐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清政府文教政策与海南书院兴衰的关系。首先阐明书院教育与官学教育本质区别;然后按朝代顺序具体论证清朝海南书院在顺治与康熙年间的起步、复兴;在雍正与乾隆年间的发展;在清末的衰落与清政府文教政策的关系;最后指出清朝海南书院兴衰的历史教训:政府及其官员的倡导与支持,尤其是政府及其官员的先进教育理念,是教育得以持续发展与繁荣的基石。反之,政府的压制排斥、严格控制及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创新看宋代的科技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科技人才辈出,科技成果大放异彩,这一切都缘于当时有一个宽松的文教政策、完善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其许多成功的经验对当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朝统治者依据文化多元发展态势,制定并推行多元文教政策。一方面,官方积极推行兴儒政策,将儒学奉为教育之基。另一方面,官方积极扶持佛道二教发展,以笼络宗教人士,控制宗教势力发展。同时,政府借助一些当世鸿儒开办私学的优势和基础,出资建设学馆,以作为分科教育机构。这种倡导兼容并包的多元文教政策促进了南朝多元文化的发展。儒学得以逐步走出发展低谷,走上复兴道路。佛、道二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佛教在南朝时期大放异彩,发展势头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文学、史学、医学等领域在这种教育政策下,也得以较自由、快速的发展。南朝各文化领域成就斐然,交相辉映,呈百花齐放之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