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尚任一生挚爱桃花。对桃花特有的感情是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思想基础。桃花激发了孔尚任的创作动机,伴随了《桃花扇》的创作历程,《桃花扇》和“桃花诗”共同成为孔尚任晚年的感情寄托。孔尚任众多的桃花诗作以及对桃花特有的感情,激发并促成了《桃花扇》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的“舅翁”秦孟岷和秦光仪、“舅”秦生镜与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等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可惜他们的资料极罕见,而《秦氏家谱》与《百城烟水》中却有较丰富的关于他们的资料。同时,《桃花扇》在立意、人物塑造及情节上受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桃花扇》的构思受到《周易》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从孔尚任特意写成的《桃花扇纲领》的表白中就可以看出。但鲜有论者对此给予充分重视,甚至不以为然。从《周易》的假象见义、"中正"思想、名小旨大、审微思想、阴阳对举等五个方面分别考察《桃花扇》的人物设置、道德评价、不奇而奇的构思、强烈的忧患意识、独创的天然对待法的影响,可揭示孔尚任借阐发《周易》之义理达到"有益于经济,有益于人心"的用世苦心。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抒写离合之情、兴亡之感的同时,宣扬了道家人生如梦、成道归隐的思想,并以此为纲,统揽全篇,使全剧自始至终笼罩在浓郁的道教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5.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笔者在文中以"气"这一传统文论范畴为着眼点,分析清代孔尚任传奇名作《桃花扇》气势充沛、气脉贯通、气韵悠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试论《桃花扇》的人格意识孙丕文汤国梁孔尚任历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而成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名著《桃花扇》,借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从中张扬、赞颂的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人格意识。人格一词的涵盖面较广,通常...  相似文献   

7.
纵观孔尚任一生,他并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却隐居山林达3年之久;他湖海飘泊仕宦坎坷,却时时有着隐士的情怀;甚至罢官归乡后,迫不及待的就是重游他魂迁梦绕的地方——石门山。在他暮年乡居的16年里,又多次对石门山的重游、重访乃至重修、重建,有史可查的就达6次。石门山是孔尚任理想中的桃花源,隐逸思想是孔尚任人生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8.
魏晋名士借琴传达反叛精神、摆脱孤哀之境、寻觅心灵知己、表现脱俗雅趣,赋予琴以深刻独特的文化内涵,使琴成为标榜文人身份和特质的表征。盛唐文士醉心于琴,是把琴视为可以彰显文人特性、寄托文人情怀的文人雅艺,借琴明清高之志、示超逸之趣、显放达之态、寄深切之情,并将其咏之于诗,表现出对魏晋士人所赋予琴的文化意蕴的认同。盛唐士人雅尚琴艺,正彰显其受魏晋风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楚辞》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在众多的香草香木当中,只有橘作了全篇歌诵的对象。这是因为橘具有内外统一的自然美,可以隐喻屈原内外兼修的人格美;另外,橘具有“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特性,又可以表达屈原为坚持“美政”理想、忠君报国而矢志不移的坚强意志;同时,“橘”意象还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橘”意象对后世文人创作影响深远,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相似文献   

10.
《自君之出矣》,自徐幹确立后,历代拟作不断,成为乐府诗题,形成固定结构样式。女性创作该题,从鲍令晖始,但中断一千馀年,至明末兴盛。明清闺秀诗人的《自君之出矣》创作,有继承、模仿男性文人的一面,但在第二句的否定式表达结构与非否定式表达结构,第三句的"思君如"与"不如",以及第四句的承接等方面,闺秀诗人都显示出独特的创新性。《自君之出矣》题闺秀创作的兴盛,与女性社会的进步,女性自身的发展,她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尤其对前代经典的阅读离不开,反映了女性的时代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庆历新政不仅超过宋代历史上任何一次局部改革,甚至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亦有所不同,它关涉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集中了当时朝野士大夫要求改革的主要意见,是针对宋代弊政有感而发,可谓“宏且深”,“详且博”,凸显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群体的无限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约拿书》虽然篇幅短小,却曲折生动,悬念迭起。而其中的悬念并非一般作家所通用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程度低的悬念",是受圣经叙事模式限制的悬念。文中一系列悬念所展现的约拿与那些以传达上帝旨意为目的的传统先知不同,是一位敢于反抗权威,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具有鲜明反叛精神的先知,而文中的上帝亦不再是往日面对叛逆人群的愤怒形象,而是一位循循善诱、谦谦可亲的长者,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神特质,成为一位彻底的世界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曹禺话剧人物繁漪、陈白露、愫方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在人物追求生活理想和悲苦命运中展示其叛逆性格,刻画复杂心理,捕捉闪光灵魂,揭示必然归宿。人物形象塑造的演进,表现出作者探索创作新路的勇气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油画"指受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的影响,以"象"写"意","意"、"象"和谐融合的油画。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实现各种艺术形态并存和互相影响渗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时代性表现。笔者认为,当代人文观念、图像时代和传统文化对意象油画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意象油画的当代性取决于表达,是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还是远离社会生活,值得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江州经学的崛起与兴盛,范宁在余杭、豫章的崇学敦教及其一以贯之的力批玄风、崇儒抑俗与忠而能犯的经学人格,使范宁<论语>注在玄、佛盛行的东晋经学中独树一帜.具体地说,范宁注文独有的特色就是在秉承儒经本旨、抱守汉儒尤其是郑玄朴实解经的基础上,兼容魏晋重义解的新学风:其既通训诂与尚音韵、考据;更重义解,通过义解来探求<论语>经文原意,发明先秦儒家的道德修身和伦理政治等孔门意旨.这与魏晋玄学<论语>注旨在借由义解而过分阐发三玄玄理,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贾翔 《职大学报》2013,(4):16-18
方方对她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和两性关系中的男性形象的虚伪和丑陋进行揭露后,又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她的作品在展现女性主义的同时,毫不掩饰地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男性的虚伪、怯懦,用"第三性"的视角来审视男性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和情感表现,对传统的男权世界给予了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17.
向前大回环振浪技术是发展高低杠动作的先导基本技术,也是衡量运动员高低杠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用固定高速摄影(100格/s)、影片数字化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方法,对世界冠军樊迪等5名运动员的向前大回环振浪技术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1)樊迪的技术与众不同,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体操技术特点,代表了高低杠难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可供广泛借鉴和运用。2)在振浪技术中,过杠和沉肩两个环节是关键;不同的重心位置和身体姿势以及过杠、沉肩时间的早晚都会对其它环节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3)身体摆越低杠时,头部和肩、髋关节角度的变化,可反映出过杠技术的优劣,并直接影响整个振浪技术。  相似文献   

18.
壮族女性是众多民族中形象特别突出的一个群体,她们是族群的创造者、家国的护卫者、爱情的主动者、风情的演绎者。在长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壮族女性扮演着“女强人”角色。壮族女性凭着她们对族群、社会与家庭的特殊贡献而赢得壮家人的认同与崇敬。壮族社会中一代代传承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民俗风情等艺术形式呈现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壮家女子风情画,展示了壮族女性丰满而独具魅力的复合形象。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中的角色常常有特定的称谓,而婢女则多名为梅香。虽然同为婢女,但是每个梅香却各具特色,她们时而促成美好姻缘,时而对小姐给予清醒的当头棒喝;一方面是闺阁小姐的代言人,一方面又谨遵老妇人的言语。梅香具有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类型化人物,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全面了解元杂剧的独特魅力和特定角色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保山名士范仕义任如皋知县时,政绩卓著,1841年邀名画家汤贻汾等补禊于如皋城内的水绘园,汤即作《水绘园补契图》题诗赠之。书画精妙雄劲,众人亦题诗,历经苍桑共有42位大家题诗,书法皆称极品。今名画归国,令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