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熏陶.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必须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除了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饶秀英 《教师》2010,(4):32-33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读心诵,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巧设教学情境导趣(一)将学生引入情境为使学生专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并及时有效地吸收、消化知识,就必须设计一个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1.将音乐带入课堂。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借助音乐手法,能渲染气氛,能帮助理解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共鸣。如教《枣核》时,可先播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配乐诗《乡愁》的录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  相似文献   

5.
陆晓燕 《考试周刊》2010,(45):52-53
本文作者把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特点有机地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以恰当的音乐为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化、情趣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感、习作等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意思,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重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自然、情趣、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表达的意境,沿着文字的血脉回环诵读,逐步进入文本语言的深处,体会语言文字中浸透的作者思想和情感,寻觅语言折射出的灵动。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清新,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我采用了简笔画、音乐、语言渲染等方法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去感悟诤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霞 《甘肃教育》2014,(19):103-103
正语文教学是一种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要搞好教学就不得忽视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也不例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课文朗读的方法作出以下思考。一、创设情境——集体朗读法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称象》这篇课文之前,笔者精心设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诗歌富于想象,语言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图画美、想象美等特点,因此,诗歌教学应注重阅读教学的训练,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品悟诗歌创造的情境,感受诗歌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激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探索出一条诗歌教学之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联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总体感受“迷人”。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大餐中的味精。英国人罗杰·诺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音乐魅力极大,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音乐美妙的旋律、诗化的歌词和生动的画面,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营造了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加深了情感体验,更好地走入课文,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展开美好的联想和想象。在享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在教学中应用音乐增加体验呢?一、在课前,营造情境…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的初衷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更乐于加入语文学习课堂,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导入及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能动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古诗教学,应先立足单元整体,充分理解单元语文要素与古诗内容之间的契合关系,再借助课后思考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方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建立与文字、作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三者之间的对话,进而体会作者借助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达成学习目标,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4.
陈德从 《考试周刊》2012,(39):23-23
古人写诗作文讲求“诗情画意”,融情人景,以境会意。苏轼评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自清也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诗中见画意,画巾品诗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艺术情境,与文中人物一起体验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境教学,教师导人是关键,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学生难以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也就无法体验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也就无法深人。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不可小觑。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反复的读中才能理解和显现。因此,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朗读训练。本文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正确捕捉、领悟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引导学生以读传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文学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以情为线,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以情为线,以境激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8.
徐伟涛 《考试周刊》2012,(82):52-53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作者从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的重要意义谈起,说明注重感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从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语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理解中领悟读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朗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配乐朗读。配乐朗读以其情境性和音乐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促进了学生对文章更真切的感受。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例,介绍多媒体课件中配乐朗读的具体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小学课程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模拟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