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见《爱的礼物》,是在2010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韩国的同行向我介绍: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集,作者朴志殷女士是韩国童话界一颗耀眼的巨星,从读大学时就开始了童话创作,共创作了39篇作品,绝大部分都收入到了《爱的礼物》中.我翻阅了一下,虽然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但还是被那极精致的装帧设计和极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经过一番波折,《爱的礼物》终于花落青岛出版社. 拿到样书后,我请中国海洋大学的朋友帮助寻找合适的译者.经过试译,我们最终选择了韩语系研究生王淑君同学来担纲翻译.此后不久,王淑君打来电话,说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希望能和我当面聊聊.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老、中、青三代童话作家领军人物孙幼军、张秋生、汤素兰和汤汤的四部童话新作《皮特儿·独眼猫·笨鸭鸭》《公猫阿漆的奏鸣曲》《梦想号游船》和《蓝鸟》由天天出版社推出,为孩子们奉献一份承载着美好情感的"爱的礼物"。"爱的礼物"大奖作家新童话以"将人类的美好情感代代相传"为主题,力邀国内一流的童话作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全新创作,创作历时近两年时间,现第一批推出四部作品,分别承载着四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迅速扩大,以及观众接受心理的改变与提升,最初以《爱情是什么》为代表的韩国家庭剧和以《蓝色生死恋》之《秋天的童话》为代表的韩国偶像剧(纯爱剧)的创作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起码,纯粹的“家长里短”和“哭哭啼啼、生离死别”已经开始被看多、看腻了此类剧目的观众所排斥。  相似文献   

4.
黄维  胡英 《新闻天地》2005,(11):30-33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展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歌手光良的代表作《童话》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在《皮皮鲁总动员》的首发式上,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坦言“要试一试现代营销的威力,把《皮皮鲁总动员》交给营销实力强大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看这套书的发行量能比哈利·波特如何。”郑渊洁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作品累计总发行量已超过1亿册,经典童话人物皮皮鲁影响了两代人成长。他一个人写一本杂志《童话大王》,月发行量达100多万册。此次,由30本书构成的《皮皮鲁总动员》丛书囊括了郑渊洁创作的所有以皮皮鲁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其中包括郑渊洁最新创作的中篇童话梦中人》、《小汽车和小兰》。更引人注目的是…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记者缪立平)著名海派作家谷清平的第一套少儿读物"汤小团"奇幻文学系列近日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故事书的主人公汤小团是一位爱看书、爱调皮捣蛋的小男生,既让大人们骄傲又让老师们头疼。一次晚归,汤小团误入一间古董书店,从奇怪的书店老板那里意外得到了一份神秘礼物,从此有了进入书中的能力。谷清平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表示,当她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最爱的《东周列国志》《说唐》《三国志》放到女儿桌  相似文献   

7.
童话大王 1986年,偶然结识了郑渊洁。那时,他已经被罩上了童话大王的光环,在这件事上他并不谦虚,从未见他推诿过,他觉得自己就是童话大王。《童话大王》是一本杂志,专登童话,每期40,000字,都是郑渊洁一人所写。一次我俩喝啤酒,两杯下肚,我说,我能不能也写几篇登上,郑渊洁说,绝对不行。童话是郑渊洁的天分,也是他的谋生手段。他自己的活法就跟童话里人物差不多。他说自己小时候很爱在家玩,可妈妈偏把他送到幼儿园。一路哭着去,到幼儿园门口,他立即不哭了,飞也似地跑到幼儿园另一端的墙角,那儿有个墙洞,可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建国四十周年,湘少社计划有重点地出版一些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集,《神秘的小奇人——邬朝祝童话选》便是其中的一种。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1)“邬朝祝几十年坚持童话创作,童心一直不衰,影响遍及全国。”(摘自康濯在中国作协湖南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据我所知,邬朝祝从1957年发表第一篇民间童话《锑牛和锑孩子》起,截止目前已发表中短篇童话以及故事、寓言126篇,结集出版了15本书。其中,有17篇作品选入了23种全国性选集,如《石子小粒粒》、《杜鹃声声叫》均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儿童文学集》,《百鸟床》已译成缅甸文在缅甸出版,等等。也就是说作品众多,有选择的余地。(3)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湖南在童话创作方面的成绩。可以起一个引导的作用。(4)更重要的是邬朝祝创作的童话已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在启发思想、陶冶性情、增长知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情谊     
一个人离开童年总是越来越远,可是童年的回忆永远是亲切的,多少事,历历似在眼前。一个作者对于创作道路上的起步阶段,也是这样,也有不少难以忘却的事。这一阶段,也许可以称为“创作的童年”吧。一九四六年夏天,《中国儿童时报》领着我走进儿童文学这个天地。当时尽管风雨如磐,在这个天地里还是有花香,有鸟语。《小朋友》、《童话连丛》、《现代儿童》、《儿童故事》、《儿童知识》、《儿童世界》、《新少年报》,集中在上海,它们都曾给我这个青年作者以帮助和鼓励。《小朋友》就是十分值得我纪念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3,(6):36-37
<正>本系列面向5岁以上的孩子,精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写的《云与波》《孩童之道》《沉睡》《童话》《如果》《在火车上》等6首经典诗歌,配以手绘创作的精美插画,建构了一个充满童心、爱与美的诗歌世界,让孩子通过阅读大师的经典诗歌作品,体悟诗歌的语言之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8,(4):47
爱得华.菲舍尔在1983年2月的.《圣母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讲了一个斐济的麻风病人的故事。那个病人的双手已经扭曲,但他仍然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艺术家。他说:“我把我的病看成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如果不是因为它.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李亚男 《图书馆杂志》2023,(9):I0013-I0015
“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我在阅读过韩国“国民育儿导师”吴恩瑛的最新力作——《最温柔的教养》一书后,所铭刻于心的最深感悟。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月,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了卡尔·爱华尔德的四部经典作品,即《两条腿》《池塘》《蜂后以及其他自然故事》《我的小儿子》。除《两条腿》外,其他三部作品尚属国内首译。在丹麦文学史上,爱华尔德的童话风格与安徒生大不相同。他用童话的形式来阐述自然、科学和现实,写出的是一种科学童话。只可惜国人提及丹麦和童话,脑海中只有安徒生,殊不知还有此公与之平分秋色。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5.
任国芳 《中国出版》2022,(S1):81-84
《多年蚁后》是一本叙事巧妙、充满哲思奇想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名叫童童的男孩,偶然间与蚁后成为朋友,获得抗拒孤独的力量,内心逐渐强大的暖心故事。作为当代文学名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孙惠芬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本书于2021年7月上市,第二个月便入选“中国好书”榜单。“我做梦也梦不到会写一部童话。”孙惠芬在创作手记中如是感慨。熟悉孙惠芬的人都知道,她从来写不了命题作文。她自称是很笨的写作者,创作这件事如同生命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宣部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中,由我作词的儿童歌曲《长江我的家》名列其中。此前,我创作的另外两首儿童歌曲《雀尕飞》、《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也荣获了第五届、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些奖项,对于我个人的创作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鼓励。在此,我愿意谈谈创作体会,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真的没想到     
收到《新闻三昧》杂志社给我邮寄的2000年《新闻三昧》杂志合订本时,我吃了一惊,无缘无故我咋能收到这么好的礼物。这时我才想到原来我在前段时间参加了由《新闻三昧》杂志社举办的“读者评刊”活动,被评为热心读者。这是他们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捧着这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多彩的业务书,我认认真真地读了  相似文献   

18.
正欧·亨利用诙谐、风趣的笔调描写了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的生活,但同时描绘了在这种生活中也还是不会磨灭的爱。《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一对小夫妻在圣诞节的前一天相互赠送圣诞节礼物,然而阴差阳错,两个人本来都十分珍惜的宝贵礼物在对方那里却变成了无用的东西,然而通过这  相似文献   

19.
老翻译家叶君健同志直接从丹麦文译出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初版于一九五七年。《全集》共十六册,包括安徒生所创作的全部童话和故事一百六十八篇。上海译文出版社决定于年内重版。这次重版,除了在文字上作些修饰外,叶君健同志特地写了新的《译者前言》,对作家和作品作了深入浅出地介绍和分析。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一八三五年至一八四五年)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想象丰富,故事生动,语言活泼,  相似文献   

20.
德尔莫的礼物——纽约笔记本宋明炜著,上海书店,2007明炜送我他的近著《德尔莫的礼物》时说:"本想写一本关于纽约知识分子的著作,后因种种原因成了现在的样子。"读罢,我的感觉是幸亏成了现在的样子,而且必须以"笔记本"的样子才能体现其旨趣,才能真正写成一本"纽约知识分子"之书。在该书后记中,明炜述说了命名为《德尔莫的礼物》的原因——"书的正题为《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