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的本质     
要发挥教学的促进作用,必须要了解学习的本质。只有把握学习的性质,我们才能在教学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学习是在某个学习场所中学习者个体自身所发生的事情。许多人在一个场所"学习",但是并不等于说他真正在"学习"。梅耶认为,一百多年来的学习理论研究对学习的刻画可以分为三种主流认识:一是把学习看做增强反应;二是把学习视同知识获得;三是把学习喻为知识建构。我认为,如果加  相似文献   

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看到陶行知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你有没有陷入沉思?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闪光,指引着我们今天的教育之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做人,明白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其他知识,才能把这些知识用于社会。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陶行知先生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人的"真"的,即德中求真、学中求真、爱中求真,下面就对每个方面做一一解释。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是学校领导的行政决策,还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都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上。而要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了解,就离不开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调查对象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并根据观察材料,分析研究其内在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弄清客观事物,使我们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直接的了解。例如研…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历程就是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史,这看起来好像是研究者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具有公共的学术价值的。研究者对教育概念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思考,一方面获得了教育概念认识上的不断进展,而且自然生成了一个教育概念的认识史个案。简而言之,研究者对教育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批判地接受了一种权威的教育界定;第二阶段是从"教育性"概念入手进行分析,获得"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这一结论;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教育性"判定依据的追寻,获得了"教育意念的结构"。研究者对教育概念的认识,从接受成见到生发出个性化认识,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对教育从外部形象到内在依据的谨慎认知。  相似文献   

5.
山子 《中学教育》2014,(3):35-44
当前基层学校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存在六大问题:(1)中小学教育科研即等于做课题研究;(2)"两张皮"现象;(3)与教育教学任务冲突、矛盾增大、增多;(4)课题获得不均衡现象突出;(5)支撑条件不到位,而多重机构及其指挥的"负面"作用显现;(6)"写科研"或"写研究"的问题。通过梳理,客观呈现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和看法;通过分析,则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早已存在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开展起点上,并通过与宏观环境和科研体制的共振而将问题激发了出来。也可以说,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或校本研究的目标和定位上,就已存在了一定的错位。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是一种富有体验快乐和探究趣味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探究中获得发现,积累经验.在中班幼儿的科学微项目"蜗牛之旅"中,教师引导幼儿从兴趣、问题出发,让幼儿通过亲身寻找、照顾、探索等方式,认识并了解蜗牛.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用眼、用手、用心去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34):168-169
<正>开学伊始,我们齐聚科教馆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经过两天的经验交流,以及组内成员的讨论交流,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组内讨论时各位老师都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对这一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研讨之后我感到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的含义之一是真实、实在,就是说实话、做实事、实事求是。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的是求真、务实。我们的学校管理追求"实",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师研究"的定位为:一是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二是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三是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改进工作、提高自我是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发现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是在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区别于其他研究的"教师研究"的特性表现为:一是"教师研究"的反思性;二是"教师研究"的儿童立场性;三是"教师研究"的实践指向性;四是"教师研究"知识成果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行知学校始终以陶行知六字真言"求真、生利、创造"为校训,探索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行知职教模式。在德育方面,学校根据"三贴近"原则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开展了"德育注重自治"和"校本德育"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为提高德育实效,我们结  相似文献   

11.
司雯雯  邵帅  王延松 《中国教师》2014,(Z1):180-181
通过对音乐的认识,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感知音乐,这个过程就是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艺术的音乐在于求美,学术的音乐在于求真,今天,我们的生活不仅需要音乐艺术,同样需要音乐知识。东西方古代教育都非常重视广义的"乐",从而把音乐当作是地位最高的科目以及教育的基础去认识和从事,这既是针对个人,也着眼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至今,发达国家的学校效能研究已经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制定教育政策、改进学校办学、提升学校内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深入了解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表现出如下新的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化;测量技术和评价模式的专业化;价值取向和分析视角的多元化;理论推广和实践探索的全球化。发达国家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学校效能研究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问、思、辨"是为学的重要方式与路径,质疑、思考、辨析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思辨,即思考问题条理清楚,说理明白;求真,即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思辨是求真的必由之路,求真是思辨的终极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问题设计、问题思辨,引领学生质疑,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进行辨析。数学问题设计的条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中小学校的每个专用室、教室、艺术训练场’所,都自然得没有一丝作秀的痕迹。没有特意的布置与装饰,把本来朴素自然的环境展示给我们,这本身就是一种求真求美的教育思想,一种求真求实的校园文化。比如,很有名的学校也就仅用一个很小的电子屏,不断发布着校内外的最新信息,利用率最大化;学校后花园有花房,里面养着小鸟、小鱼,有几张普通的小桌椅;食堂里的桌椅是活动的,有轮子可以合并;橱窗是镶在墙里面的;活动展板是一个三合板上包一块布,再用装订器装上照片、纸张等,或两根笔直的密度板条可以挂作品等……可以看出美国虽富有,但并不浪费,实用、耐用就是最好、最美的。  相似文献   

15.
文贵求真。写作讲究真性、真情、真话。我们渴望获得真知、真理、做真人,我们都主张写作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当下,"我手写我口"的观念获得了普遍的认可,阅卷评判也因时代发展而变得更为包容。但在考场上有一类"写自己的话"的作文间接地反映了某种社会存在,被标榜为"真实"。这类现象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考生的价值观念多元、认知水平各异、语言表达水平参差,"自己的话"就一定是真的吗?这是我们"求真"的价值导向和操作蓝本吗?思考这个问题与我们对作文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和认知科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求真",这种"求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从认知的效度上看,科学求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也可以说科学求真需要步入三重境界。探求"真相"。在认知论上,科学的哲学定义是致力于揭示自然的"真相"。这是科学求真的基本要求,也是小  相似文献   

17.
肖蓉 《海外英语》2014,(16):267-268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是每个民族长期使用发展起来并逐渐固定下来的语言形式,通过它可以充分反映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本质上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髓。我国对汉语成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等语言现象的研究较多,对惯用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却不多见。该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虫"惯用语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对"虫"的相关认识,并藉此来探寻"虫"惯用语的产生根源及其背后蕴含的各自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文献的搜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梳理,反思现有研究存在问题。以期给人们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了解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通过对教育作品的阅读,我们发现隐喻可以用来组织和说明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就有关"教育是什么"的隐喻进行分析,试图探讨隐喻背后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希望对其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