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社会学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前苏联已经出现萌芽,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社会学直到20世纪的50~60年代才成为独立学科,70年代又遭受挫折.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全面的社会转型,科学界不再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恢复了它的本来功能即对科学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步发展、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史家科热伏尼科夫指出,苏联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斯大林恐怖与专制统治时期,“科学并不糟糕”反而做出了最出色的成就。这一发现被称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在科学史界得到承认并流传至今。但笔者认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中的某些论点应该重新认识:苏联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不是斯大林恐怖统治时期;20世纪30、40年代的科学成就的获得,也不仅仅是因为恐怖统治使科学家远离政治、专心学问。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学的兴起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战争与社会民主的力量交织成为科学社会学思想萌发的时代背景;科学时代特征的转变为科学社会学理论奠定了特殊的科学背景,而以研究科学技术系统为对象的诸学科群的嬗变成为科学社会学形成的理论背景。这些背景为默顿建构其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学在美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跟罗伯特·R.默顿的开创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默顿所创立的科学社会学功能分析范式曾一度在这个学科占主导地位,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黄金时期”.本文结合科学社会学在美国的建立与发展,回顾默顿传统研究范式的形成及其后来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学当代转向及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在1960年代开始成为一门成熟学科后,随即开始了由科学建制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实践社会学、宏观取向的科学社会学的多次转向。这些转向具有深刻的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革命背景,是对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之现实的一种反应,隐含着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西方科学社会学各主要阶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西方科学社会学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及近20年来西方科学社会学的基本特点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这一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的建构的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兴起,呈现出多元融会的发展特征。本文系统回顾了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科渊源和发展脉络,对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社会语境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史家科热伏尼科夫曾经观察到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苏联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也即斯大林政治迫害最严厉的时候反而做出了最出色的成就。笔者将这一反常现象称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并对它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解释;阐述了“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对于科学史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默顿学派的形成及其对科学社会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由其开创的对科学进行体制化研究的道路一直沿着他当年确定的方向在前进。同时,默顿通过培养研究生和不断呼吁对科学社会学的重视,最终形成了以实证主义的哲学立场,对科学进行体制化研究为特色的默顿学派,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汉林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85-1791
传统的技术社会学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社会学产生,它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从学科观念、学科铺垫、技术认知、研究方法论、研究视角以及发展格局等方面,探讨了新技术社会学之所以"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让科学回归真实--对两种科学模型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湛 《科学学研究》2005,23(3):304-309
罗伯特·金·默顿最早对科学建制以及科学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做出了系统描述,所得出的默顿规范一直被奉为科学社会学的经典。随着科学的发展,今日科学逐渐显露出一些与默顿模型有所背离的征兆,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的某种“信任危机”。约翰·齐曼等默顿之后的科学社会学家具体研究了今日科学的社会运行,提出了后学院科学模型,就默顿规范在新时代的新内涵和科学的信任危机作出了某种解释。我们将看到,后学院科学模型是在新情况下对默顿学院科学模型的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学方法论:走向社会语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屹东 《科学学研究》2002,20(2):127-132
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是科学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科学社会学。本文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按其发展的阶段性和趋向性将其概括为内部因素分析方法、外部因素分析方法和社会语境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平 《科学学研究》2006,24(5):641-645
认为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有二:(1)力主科学的可计划性,并系统阐述了计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等;(2)对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上述两个方面,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某些误读,其中,对经济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上的机械理解即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闽籍化学家人才群落形成的科学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建民 《科学学研究》2002,20(2):133-137
近百年来中国科学史上特有的“闽籍化学家人才群落” ,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社会因素 ,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派遣留学生、科技教育优先、发挥学会作用等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卢艳君 《科学学研究》2011,29(2):167-174
 目前,科学社会学领域的两大派别——默顿学派与SSK学派的科学社会研究均处于困顿状态。基于实证主义科学观,默顿科学社会学只关注科学社会结构的研究,其悬置科学知识的做法成为SSK攻击的把柄,SSK的批判使默顿学派在痛苦中反思、调整自己。与此同时,SSK突出强调社会维度的决定作用的相对主义倾向对理性标准构成了巨大威胁,受到传统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强烈批判,其强纲领研究进路在方法论上还遭遇到了反身性难题。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精神实质是捍卫和阐扬科学的理性与客观性,其大方向是正确的,SSK并不能否定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存在价值。此外,默顿科学社会学与SSK虽然同属于科学的社会研究领域,但它们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却无法调和,在二者之间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的希望渺茫。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默顿科学社会学大概会在与SSK和后现代科学哲学保持必要的张力中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HP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HPS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以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为基础,强调理解科学本质、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众。以此为基础,给出将HPS教育纳入我国科学教育体系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齐曼的自然主义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4):508-512
齐曼认为科学学研究应该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他将整体主义方法论作为自然主义立场的一个突出的优势。主张在整体论的基础上,运用进化论的、动态的、多维度、多学科的视角对科学进行描述和刻画,以期完整而真实地理解科学。齐曼的这一自然主义的路线为科学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