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素有中国"谜语之乡"美誉的"青林寺",谜语这一传统的口头语被大规模创造性地转换成了文字形式并以多部专著记录下来,在众多谜语样式中,"字谜"历来以其独特的谜语构造方式、优秀的谜语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本文立足于结合"六书",从构字方式和语言文化的角度对青林寺谜语中的"字谜"进行考察,在论述过程中,所用例证均来自覃兴龙《青林寺谜语新选》。  相似文献   

2.
<正>一、巧用谜语,激发兴趣初中学生对谜语仍有较浓厚的兴趣,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地图》时,采用谜语导入。如一则:"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二则:"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在何处?"三则:"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3.
<正>一、编谜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谜语能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如"茶"字,下边是"朩",小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在教这个字时,我就编了"一个小人,躲在草里"的谜语让学生猜,加深了学生对"茶"字的印象。又如,认识"燕"字时,我又编了:"一只鸟,飞到北门口,生了四个蛋"的谜语。  相似文献   

4.
谜语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给谜语下过的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所谓谜,就是用回环变化的词句,来使人捉摸不透,以起到"谲譬以指示"的作用。人们之如此愿"昏迷",还在于谜语具有使人"乐在迷雾中"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又是与修辞有关的。曾有"修辞手段是源于谜语"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恰当不论,仅就它指出了谜语和修辞的鱼水关系这一点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谜语可  相似文献   

5.
总也难忘那堂课——关于修辞的课。聪明的女教师讲修辞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娟秀的字:"修辞——关于表达的技巧",然后出示了三条谜语,笑眯眯地对大家说:"黑板上的三个谜语谜面虽然不同,但谜底一样。这是什么,请大家猜猜看。"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班幼儿迷上了猜谜语,一到休息时间就有人说:"老师,我们来猜谜语吧!"他们渴望的眼神让我感到小小的谜语正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的心.当我一开口说谜面时,大家一下子安静下来,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生怕听漏了什么.待我说完谜面,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在"我说,幼儿听、想、猜"这一系列过程中,我发现谜语的作用可不小.  相似文献   

7.
<正>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然而,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几个方法:一、谜语口诀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编谜语、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画"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猜谜语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生  相似文献   

8.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9.
电视里经常播出猜谜活动,总听到主持人说:"下面,我请大家猜一个灯谜。"但他说出来的,却不是灯谜;有时,连谜语也不是,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题目。"谜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谜语,包括灯谜在内,甚至包括隐语。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二册《谜语》由三则歌谣体谜语组成。谜底是:空气、风、雪。猜这三则谜语都用会意法,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出谜底来。第一则谜语直接说出了空气的一些特点: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和味道,动物植物离不了。第二则谜语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风吹禾苗、花、云、小树的形态。第三则谜语说出了雪的颜色,形成的地方,雪花的形状以及下雪的时间和样子。  相似文献   

11.
正谜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其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由于谜语形式多样,猜一物,打一字,趣味性十足,同样也受小学生的喜欢。那么怎样才能使谜语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呢?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开始是否精彩,能不能一上来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显  相似文献   

12.
趣谈迷语     
相传清朝才子纪晓岚曾给乾隆皇帝出了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这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一则字谜,上联谜底为"猜"字,下联谜底为"谜"字.这副对联巧妙地道出了谜语的特点,那就是"虽为短品,却是妙文".确实,制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制作出大量形式多样、词采华赡的谜语.这些谜语大多内容博深,格调清新高雅,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13.
世间的谜语真是吸引人,它使你心甘情愿地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它略略数语却会涉及天文地理、文史常识。而不同国家的谜语却都喜欢在文字上做文章。猜对下面的一些谜语,你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获得一些地理知识,还会享受到胜利的  相似文献   

14.
世间的谜语真是“谜”一样地吸引人,它使你甘心情愿地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略略数语常常涉及天文地理、文史常识,不同国家的谜语都喜欢在文词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巧妙地将谜语引入教学中,构筑悬疑性课堂。应用谜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还能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谜语,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相似文献   

16.
<正>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谜能手。有年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语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个诗谜异曲同工,谜底皆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谜诗:"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喜欢谜语,尤其喜欢制作谜语让大家猜。他曾出谜面"慢慢走",打一人名,答案是"徐向前",令人叫绝!包罗万象的毛泽东诗词,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强的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8.
生物谜语,简明概括,形象生动。在中师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生物谜语,不仅能使师范生对许多生物加深理解,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因为生物谜语对幼儿和小学生来说,是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培养他们观察、想象与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中师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谜语,对中师生将来从事幼教或小教工作,会产生示范和启发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生物谜语讲解生物的特点。生物的特点一般包括外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主题 1.谜语故事,激趣引入主题.  相似文献   

20.
王业 《学子》2014,(8):72
正一、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识字,激发识字的动力。1.猜谜语和编谜语识字法。"谜语"以其幽默风趣、朗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