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一则新闻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有多路记者从四面八方赶往事发地进行采访,如何写稿,从什么角度写稿,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谈谈社会新闻角度的把握。报道事件要以人为本当一则新闻事件摆在眼前,新闻主题的社会意义往往是报道角度把握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参与新闻事件的"人",还是受新闻事件影响的"人"及受众,都是记者在把握新闻事件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把握积极的、人性化的报道角度,显  相似文献   

2.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3.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4.
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在现场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量的新闻都是事件发生后记者迅速赶往现场采访获得的。为了既能迅即进行报道.又不以偏概全、误导读者.交待新闻来源成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顾鹏 《新闻窗》2013,(2):95-95
新闻是新近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也可认为是新近发生的新闻或是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突发的新闻事件,受众应该第一时间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新闻现场的报道更能展现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满足人们对新近发生新闻或者是突发性新闻的求知欲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闻现场中的记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的提高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记者的表达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反映一个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记者需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的最短的时间内报道出真实、详细和最有价值的新闻。电视新闻节目想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就我国电视媒体上近几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也为电视新闻记者今后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一些重大、突发的新闻事件的报道,电子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在制作新闻节目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受众更能感知它的真实性和即时性,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电子媒体的现场报道是与一般报道比较而言的,它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直接把发生的事实口头报告给受众。它有如下的特点:记者必须置身现场,同时进行口头播报。记者、现场、口头播报构成了现场报道的三个基本元素。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地用较短的时间(有时是同步进行)完成一条或多条新闻的采、编、播,直接与受众见面。因而,它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独有的新闻报道形式,近几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场报道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许多细心的听众和观众,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发现在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中存在着两种“现场报道”形式:一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记者在现场的报道与传播同步进行的“现场报道”,也就是说,新闻事件发生进行的时间,记者报道的时间与受众收听收看的时间是同步的。例如,美国空袭伊拉克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巴格达的报道,为强调报道与传播的同步性,水均益在美国飞机轰炸巴格达的硝烟炮…  相似文献   

9.
不该仅占3%     
现场报道是广播里录音报道的一种高级形式,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叙述,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要求记者能“进”能“出”:“进”是指话筒伸进新闻事件中录制生活语言和自然音响;“出”是指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和  相似文献   

10.
一、通过调查取证,用事实说话,展示新闻事件真相。在深度报道中,记者为了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深入新闻采访现场,克服重重阻力,摸清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取证。由于深度报道中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社会敏感区域,因而增加了新闻事件的采访难度,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有时需要克服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拨开假象的迷雾,才能探寻到新闻事实的真相。二、鞭辟入理,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向观众展示调查取证的全…  相似文献   

11.
李洁  景宜 《新闻世界》2009,(2):24-25
2008年9月25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有些真假记者赶到出事煤矿,不报道事实,却领取了封口费,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恶劣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记者在报道这类新闻事件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13.
陈永芳 《新闻窗》2011,(4):92-92
电视新闻记者指的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手持话筒对新闻当事人、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在现场就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及时报道。作为现场信息的第一亲历者、传播者和把关者的新闻记者,他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所谓体验式新闻是指记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现场,亲自体验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采访方法,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更真实,更准确地报道事件和人  相似文献   

15.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1,(15):99-100
目击式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纪实性、观察性报道。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目击式新闻因此也被称为视觉新闻、  相似文献   

16.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场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通过采访,请新闻当事人、目击者讲述新闻事实的办法,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的特殊报道方式。它最能体现电视报道的个性,可以充发挥电视报道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视听兼备、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等优势。记者亲临其境,由此产生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报纸、广播等其它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事件性新闻和现场感强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认识新闻传播策划中记者的主体参与 在新闻传播策划中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进行的报道策划。这种组织报道,是为了使报道更加完美,只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人们是不会有多大意见的;另一种策划,即新闻工作者参与正在发生或还没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按计划完成,尔后再予以报道。对此,我以为是可行的,只要实施时按“新闻传播策划”基本的要求办事。  相似文献   

18.
夏兆惺 《新闻窗》2014,(2):92-92
一、民生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要求和作用 在民生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具有引导和把握报道的作用,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现场报道中作为介入的主导,通过自身的表情、语言、形象、声音等进行信息的传递。此外,出镜记者还应对舆论导向和如何及时、准确、真实的将新闻事件的还原进行掌握。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利用实况音响包括伴随事物发生的音响、环境音响、访问音响以及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而成的报道形式。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广播特有的一种体裁,它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的一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