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洋思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现在有2500名在校学生,有2100多名是交费的外地学生,并且据说,来者多半都是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居然通过在洋思中学的学习,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还顺利考上省重点高中,升学率、巩固率100%。因此,形成了汹涌而来的洋思求学热潮。2001年秋,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  相似文献   

2.
洋思中学,20年前的一所“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已成为“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成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他们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洋思”模式)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目标,已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现行各高校正在进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有着启发与可借鉴之处,文章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方法论、环境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月8日至4月10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职业学校第二期“洋思三日”培训班学习。六年前也专程去学习过一次,六年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几乎看不出原先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所名符其实的国家级名校。“危机感”成就了“洋思”一所地处偏僻的村办初中,为何能在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三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究竟是什么“魔力”演绎了洋思“神话”?究竟是什么能量打造了洋思品牌?蔡林森校长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洋思的今天是由当初的困境逼出来的,是由当前的压力压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洋思中学是个奇迹,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奇迹呢?细看洋思中学走过的历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五点启示: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洋思中学,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所农村中学已经连续十年保持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同…  相似文献   

6.
蒋祥明 《文教资料》2005,(19):98-100
一、对洋思经验的思考走进洋思,踏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位于校园中央的人造风景,这倒不是我钟情于山水,爱赏鱼游莲动之胜景,只为景中小桥刻有“山不在高”字样而感叹。是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洋思人大概是在以此自况,而这又是何等的恰如其分。洋思中学,一个僻远的农村联办初中,把三流的师资队伍改造成为一流的师资队伍,把三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专家肯定,慕名者纷至沓来。洋思人“仙”在何处?我想,这一切都源自洋思人的创新意识。洋思人在二十多年征程中就是依靠创新一步一…  相似文献   

7.
本期策划。涉及到一个人——蔡林森。将视野聚焦到一位校长身上,这在本刊有“独家策划”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蔡林森是一个不甘寂寞,一再创造神奇的校长。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将一所“三流的设施、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师资”的农村联办初中——泰兴市洋思中学,办成了“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洋思经验”不胫而走,“洋思的魅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在将一所条件极为普通的农村中学办成高质量学校的同时,洋思人进行着可贵的探索——洋思初中位于泰兴市沿江的偏僻乡野。1980年,洋思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所简陋的学校。而今,洋思人的学校常规管理之犁在这块天地里拓开优质、高效之路!学生巩固率100%,毕业合格率100%,体育达标率97%,毕业生升学率97%……他们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创造出了全市乃至苏中地区的一流业绩。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洋思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课堂教学。因为它虽然是那么朴实,自然、简洁,却又是那么有序、充实、高效。它没有花架子,没有噱头,却有着铁的教学常规  相似文献   

9.
李妤娟 《文教资料》2005,(19):100-102
地处泰兴偏僻农村的洋思中学自1990年以来,连续10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居全市首位,成为江苏省薄弱初中成功改变落后面貌的典型之一。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的不少报刊报道了洋思初中的事迹,泰州市教委作出了全市学洋思的决定,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洋思学习。为什么洋思人能用三流的办学条件和生源基础创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这样高的荣誉?我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洋思中学。一走进姹紫嫣红、风景如画的洋思初中,水泥铺…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有个洋思村,村里原本是一片沟壑纵横、芦竹丛生的荒地,1980年,荒地上建起了一所中学,10多年后,就是这样一所偏僻乡村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天,这所曾经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已成为  相似文献   

11.
王正锋 《文教资料》2005,(19):96-97
洋思中学是普教战线上的一颗明珠,这次有幸参加了“洋思三日行”的活动,对我的感受颇深,对于这样的一所师资主要是年轻教师、学生素质并不好的学校,何以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成果?通过观察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洋思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洋思人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洋思有了创新的教学理念才使他们找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正是洋思人有了奉献精神才使他们能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成材,实现了他们对社会承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诺言。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洋思的许多地方与我们的职业教…  相似文献   

12.
洋思经验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洋思人的那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洋思人的治学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措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洋思人下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下的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同时也采取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采取的举措—“—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镇中学,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都处于“三流”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敢于采取这样的行动,在教育界确实与众不同。勇气、自信是洋思成功的支点;责任感、使命感是洋思成功的基础;“严”(严格…  相似文献   

13.
洋思是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走进城区的。 或(学者)曰:树洋思这个典型是因为三个“三流”创造了一个“一流”,如果洋思进了城,在硬件设施上,把洋思武装到了牙齿,这个典型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洋思3日”使我受益非浅,戴荣同志的《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使我对洋思的经验有了全面深刻系统的了解。给我最大的启发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初中的教育理念,“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洋思转变差生的成功秘绝,“尊重全体,面向未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洋思初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经验。笔者认为洋思初中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为其一生的发展量身打造。他们的做法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相似文献   

15.
以三流师资,三流生源培养出一流学生而名闻遐迩的洋思初中,其精湛的课堂精讲艺术令人叹服: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累计不超过十分钟,有的仅七分钟,且听课教师、专家现场测试,达标程度相当高。洋思人为什么能把许多教师视为畏途的精讲落到实处?洋思人怎样精讲?一、精讲的前提──学生先自学洋思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自学,教师不开讲”。操作上主要运用目标教学法。每节课开始,学生先根据教师指导的目标和学法自学;或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或模仿例题尝试练习;或查阅资料,思考探究;或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唐人伦 《文教资料》2005,(19):107-108
古诗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002年12月24日至26日的“洋思三日”活动,不仅听了蔡林森校长长达4个小时的经验介绍和面对面的答疑,以及马局长对洋思经验的科学概括,还实际参观了洋思初中校园的方方面面,走访了洋思初中的学生,行在洋思校园内,如沐和熙春风中,理念得到了刷新,精神得到了升华,眼睛明亮,活力倍增,真是胜读十年书矣!一、先进的理念:任何事情连想都不敢想的人,怎么会有所作为呢?洋思人虽不是异想天开,但却能科学构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等先进观念,坚定了洋思人教好一切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唤醒了…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原是一所“设备三流、生源三流、师资三流”的农村薄弱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自1991年以来,该校连续多年保持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100%,近几年中考升学率居全市之首。目前,已成为一所大家公认的“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并行不悖”的全国名校。  相似文献   

18.
“洋思三日”的参观、学习,使我对“洋思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触颇多,深为洋思崛起的“神话”所折服、更为洋思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所感动。一个处在泰兴偏僻农村的普通初中,从最差的办学条件,最差的师资和最差的生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和全国各地的三千莘莘学子就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能出现这个“奇迹”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一、一个品德高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个好的学校,蔡林森校长自警自励、守身如玉、穷上…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   ……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泰州教育局组织的“洋思三日”首期培训班。我虽属四下洋思,但此次在洋思学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收益匪浅,感触颇深,回来后几个问题常常萦绕于心,令我寝食难安。一、我校要不要学洋思?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高级中学,既面向全市招职中生,又受所在镇之托招附近几个村小毕业生施以初中教育。学校虽然起步于70年代,但由于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加上前几年职教的普遍滑坡,致使办学条件较差,大量优质师资外流到城区职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学校98年招生数为0。近几年,学校招生数虽有所上升,但学生的文明养成、文化素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