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汗青 《新闻世界》2012,(1):150-151
我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在央视播映,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确切说是国产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热播同时也引发了纪录片领域对于《森林之歌》的分析。笔者以《森林之歌》与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作比较,分析(《森林之歌》在纪录片叙事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直是外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国制作了诸多关于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此类纪录片带有着强烈的预设前提下的"他者"意味,多数呈现出的是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而韩国KBS制作的2015特辑《超级中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形象,本文以贯有的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为铺垫,通过分析《超级中国》的中国形象探索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的塑造、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3.
孙玉平这人有点说头。自打山东台一开始拍纪录片他就干这差事,如今还是有山东台“精品作坊”之称的纪录片组的带头人,老人儿了。拍过的作品有山东台最早用摄影机拍的《庄户中学》、《陶瓷新秀》等,也有近年来夺得中国电视奖一等奖的《海市蜃楼》、《走进荒原》……。但最让他满意也最让我们难以忘记的当推十几年前拍的《泰山》和眼下拍的《中华泰山》。拍《中华泰山》,他起初实实在在没敢一口答应。他1983年拍的那部《泰山》,人们称已近登峰之作,至今无出其右者。那部《泰山》,不仅获得了山东省第一个全国优秀电视专栏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张亮 《东南传播》2013,(5):16-18
近年来,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纪录片在全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疑虑。在国内,《故宫》、《圆明园》、《1405郑和下西洋》、《复活的军团》、《再说长江》、《昆曲六百年》等一系列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备受争议;在国际,《时间简史》、《2012启示录世界末日》、《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原子邦德》、《总统之死》等纪录片也褒贬各异。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纪录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以往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难以展现题材的局限,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担忧,即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本文从纪录片真实性方面思考,分析了三维动画技术的使用对创作纪录片的意义,旨在从理论上提升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6年4月,由旅游卫视与PPTV聚力旅游频道联合制作的旅游纪录片《去你的撒哈拉》在两大平台同步热播.该纪录片延续了《去你的亚马逊》《去你的巴布亚》《去你的北极圈》等之前几季节目的精髓,吸引了大量观众收看.进入2017年,正在摄制的纪录片还有《水浒故里》《西藏发现》《解密运城》《武功山》《美丽的八岭湖》等.旅游纪录片在国产纪录片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人们更追求审美快感,泛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显,而作为承载文化价值的纪录片为确保生存地位,也开始走娱乐化发展路线,追求短暂的视觉刺激,使其人文之美日益淡化.但在泛娱乐化时代,也有一些著名旅游纪录片在努力寻求市场和艺术之间的平衡点,通过不断努力,全面提升电视旅游纪录片的人文之美,《行者》《走遍中国》和《远方的家》就是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6.
后纪录时代的纪录片——观大型纪录片《故宫》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声屏世界》2006,(4):41-42
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在央视一套播出。《故宫》展现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纪录片。它迥异于以前的纪录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趋势。技术·奇观化当我们批评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中体现出来的技术决定论观念的时候,技术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纪录片的创作。《故宫》片中近80分钟的三维动画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央视和故宫的相关领导都表示,此次拍摄“不敢说绝后,但一定空前,而且估计20年之内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7.
军队纪录片创作群体以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和后来成立的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为核心,以各大军区记站为中坚,涌现了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作,连年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纪录片《望长城》,《毛泽东》,《中华之门》,《中华之剑》,《邓小平》,《孙中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蔚为大观,优秀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从湖南卫视以“纪录片+真人秀”模式推出的号称是“新生态纪录片”的《变形记》到中央电视台气势宏伟的《再说长江》、《大国崛起》等,无不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纪录片《河之南》更为这片绚丽增添了几分夺目的光彩。这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共分10集,分别以大河之源、大河之民、大河之都、大河之魂、大河之光、大河之歌、大河之艺、大河之学、大河之风、大河之南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20,(5):52-52
有"中国纪录片蓝皮书"之称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于4月18日在线发布,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12,(6):131
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建厂。成立之初,南影厂主要担任江苏地区新闻、纪录片的摄制工作。50多年来,共拍摄电影故事片50多部、电视剧82部302集以及纪录片、新闻片、动画片342本。其中优秀作品如:《蓝盾保险箱》、《屠城血证》、《豆蔻年华》、《草房子》、《警察有约》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获得了国内、国际众多奖项。在电影、电视纪录片方面,南影厂代表作有:电影纪录片《小平您好》、《百年光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工具书的发展史上,历史年表是源远流长的。从《史记》开始,就有了年表(世表月表等)。《汉书》继承这一体例。《后汉书》、《三国志》没有年表,受到读者的批评。对于“正史”中没有年表者,后人为之补撰。对于“正史”中有年表而内容不免错、漏者,后人为之校正、考订。千百年来,蔚为大  相似文献   

14.
阿忆 《青年记者》2020,(6):65-66
数字媒介技术,使先前的媒介产品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纪录片也不例外。周轶君深入日本、芬兰、印度、英国、以色列、本国许多少儿教育机构,体验不同的教学实践,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作岀6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它不再是在院线和电视上映播的影视纪录片,而是仅在优酷网上线的视频纪录片。针对这个纪录片系列的一些批评,依旧是比照旧媒时代的标准而来,笔者试以数字媒介时代的纪录片新特征来读解它。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电视纪录片的几点思考──从《最后的山神》说开去郭镇之《最后的山神》播出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电视纪录片的文章。我认为,在《望长城》发起对电视纪录片创作方法的彻底革新之后,《最后的山神》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许,从专家学者的有度看来,这部手法比...  相似文献   

17.
王丹 《新闻前哨》2009,(3):59-61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有不同创作流派的探讨和争议。很多人说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用纯粹的旁观者的视角,应该不干预被拍摄者的生活的自然状态。但是从《生命的延伸》这部纪录片来看,恰恰创作者之一也是亲身经历者,而且创作者的介入还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这会不会与过去我们接受的“纪录片客观记录生活的”观念产生冲突呢?  相似文献   

18.
由法国导演吕克·雅盖执导的动物纪录片《帝企鹅日记》8月在中国上映。这部纪录片在欧美地区放映后评价不错,成为仅次于《华氏911》的历史上第二卖座的纪录片。这个票房纪录不但打破了以往纪录片只在少数艺术院线放映的惯例,成为被最大多数人接受的影片,而且其成绩让众多主流电影都难以企及。为什么一部纪录片能达到如此的辉煌? 观看过此片的观众或许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影片采用了一种行进式的讲述模式,配音者担任的不是普通生物纪录片中生物习性讲解者的角色,而是为影片  相似文献   

19.
高婷 《声屏世界》2013,(12):39-40
在世界各国的自然类纪录片中,有相当多的经典之作都出自法国艺术家之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吕克·雅克的《帝企鹅日记》、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及《海洋》等。法国人将他们独特的浪漫情怀在纪录片中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天然地带有一种如诗般灵动的气韵,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以《故宫》《大国崛起》《森林之歌》《美丽中国》为代表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复苏的迹象。然而,在复苏的背后,中国纪录片的整体发展仍然深陷困境,特别是在纪录片频道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节目匮乏、收视率低下、广告收入不佳、频道经营困难等现实问题仍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