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词义中一组最根本的特征。从词的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以及词义的来源、交际过程等方面探讨词义的客观性,从语言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的差异、说写者个人对客观对象的特异反映、听读者个人对词语的不同理解以及人们对虚幻事物超越现实的反映等方面探讨词义的主观性,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词义的性质,进一步弄清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的关系,迅速准确地理解语义  相似文献   

2.
从词汇主观化的视角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名转形词义演变现象,重点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探讨名转形词义演变的具体表现。从语义方面提出:名转形过程中,受词汇主观化影响,义值中的具体客观义有一部分则进入潜隐状态,而陪义中的内在评价义得到凸显进入显性状态。在义位内部的微观结构中,义素有增、减、替换的变化,部分限定性义素进入中心义素的位置得到凸显,而类义素则进入限定性义素的位置,或者脱落,或者扩大化。从语法方面提出:在汉语词类连续统中,名转形词义演变涉及语法功能的游移,由名词到形容词经历了从结构"名词1+名词2"到"程度副词+名词1"的变化过程。在语用方面提出,名转形词义演变,在语用功能上发生了由指称到修饰再到陈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倒装,无论是句法倒装还是语用倒装,大多认为受语境、话题延续性和焦点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句尾焦点"和"句首显著地位"很难两立,倒装句是否人类认知规律的偏离,是否所有倒装句都能如愿地恢复到所谓的正常语序,传统语法似乎解释颇为困难。本文试图从语用视点中的观念视点对倒装语序的制约、知觉视点的起点到终点的运行轨迹以及时空视点的安排几个方面,对部分倒装句语序存在的理据进行语用视点的阐释,揭示倒装语序中认知主体的语用认知规律和语用推理过程。显然,无论正常语序还是倒装结构,无一例外都受到人类认知规律的制约,是人类认知规律、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浅论词义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乐金声模糊性就是指词语所指范围边缘不确定的属性,边界不明是词义模糊的实质。它涉及到客体与主观认识两个方面。客体之间的界限不明或模糊,反映到语言系统内而产生的词义同样也是模糊的。但客体模糊不是产生语义模糊的唯一根源,而认识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连词as的词性、语用及语法功能,探讨在各种语境中as的词义及其汉语翻译。指出连词as具有词义多,语用广,词性活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词义的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速度最快的要素。一种语言里词汇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词的新生和消亡,另一方面是词义的变化。词义的变化更直接地表现出词汇系统的动态性。词义发展变化的方式之一就是词义的泛化,泛化包含了词义演进的过程和结果,词义泛化的动因(motivation)是多方面的,是经济原则、语用修辞、认知语义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还简要介绍词义泛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色彩意义是词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附于词汇意义而存在,反映客观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多种感性属性和主体的主观态度、感受以及词的使用域、来源、制造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概括反映.在言语交际中,词语的色彩意义成为一个异常活跃的语用元素.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义素理论主要用来分析静态语言中的词义,但对义位进入动态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就显示出了揭示全面词义的局限性,而我们却可以从隐含义素的分析中找到贴切的答案。从认知角度看,隐含义素有其根本的属性: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和主观情感评价性。并在交际中体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表义的提示作用和为某些修辞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9.
词的语用意义在实现交际功能的价值中往往是不均衡的,其显性程度也有一些差别。据此可把语用词义分为:在语境中凸现为实现交际功能的显性语用词义和不起表义主导作用的隐而不显的隐性语用词义。与理性词义相比,语用词义具有自己的短暂性、主观性、灵活性和依附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话语理解和词义理解两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语境的语用制约作用,从而揭示了文化语境在语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演变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中,you know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从句法角度看,you和know或多或少失去了它们的范畴特征,尤其是know,它已经没有了时、体、态方面的变化。从语义角度看,在很多情况下,you know是认知情态的表达方式,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和推测。在语用方面,you know能表达提醒、劝说,给说话人思考的时间等语用功能。这些语义和语用特征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高绍祥  熊欣 《考试周刊》2008,1(9):204-206
本文结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原理,从观点、前景化和语用照应方面讨论英语被动语态的突显和话语的信息组织功能.突显是句子的焦点,取决于句子中NP的视点、观察和前景化,而语用照应则体现在语篇的新旧信息的组织结构上面.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任何词义的模糊性只是体现在不确定的外延界限上,而作为义位的中心来说,却是十分明确的。词义的模糊性实质上也就是词义所概括的客观事物、现象、性状等本身不清在语言词汇系统中的反映。词义模糊性的语用价值是普遍存在的,可以从新闻报道、日常生活用语、科学用语、法律法规以及文学作品等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钟玲  李治平 《语文知识》2012,(2):110-113
在现代汉语中,"不瞒你说"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的基本特点,可以被看做典型的话语标记。本文主要从语篇分布、变体形式、语用功能及其主观化过程来分析作为话语标记的"不瞒你说"。在语篇分布上,它可以出现在话语的开头或中间,且存在多种变体形式;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上;主观化过程是伴随着概念意义逐步消退和说话人主观意义增强实现的,其主观化主要体现在"说"上。  相似文献   

15.
词义具有两种形态:客观形态与主观形态,两者存在着巨大差异。所谓词的科学意义与通俗意义,究其实质,是词义主观形态的两种表现形式。而词义的深化,实际上是只发生在词义主观形态的一种现象,用来表述词义的发展演变——词义客观形态的演变则欠妥。词义的定义,着眼的应该是词义的客观形态,而不该是词义的主观形态。词义的分析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留学生在进行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某些语气、词义以及话语交际的错误。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通过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存在的停顿、重音、语气、词义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深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语篇与语境存在着辩证关系:语境决定语篇的组织、生成和理解.语篇体现语境。不存在没有语境的语篇,语境也不可能脱离语篇而独立存在。对于语篇的理解.语境主要在确定词义,消除歧义,确定指示词语、照应语的最终所指、语义空泛词、理解语篇中的语用含义,正确理解带有某些语义空缺的语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词义系统并非处于一个自足封闭的静止状态,词义在特定语用环境的要求下可能发生某种变异,形成特定的语用词义。从语备词义到语用词义的形成需经历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才能实现,完整的语用词义运动模式是一个由静态到动态,再到静态,又回到动态,如此往复的过程。在言语中语用词义使用得当,能使话语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使言语表达显现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词的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把词义重新划分为:语备意义和语用意义,提出的“语备词义”的名称,是用以描述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词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目的词除表达一定的语备意义外,又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某种变异,形成临时性的语用词义。两者的关系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包括:1.语用词义:语备意义+临时附加义;2.语用词义≠语备意义,即语用词义=临时转义。  相似文献   

20.
继80年代以来我国语言学家提出了语法乃至语言研究的句法(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以后,语言学界又出现了关于词义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即词义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平面。其中,对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研究,早已有了完整而又科学的体系,但对语用意义的研究,还在探索阶段。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词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所产生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临时寓义和特定效果。语用意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临时性。即语用寓义和语用效果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临时产生的,脱离开具体的语境,语用意义也随即消失。二是多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