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法笼统地规定了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这里的醉酒在学理上被认为是指生理性醉酒,而对病理性醉酒的刑事责任并未明确规定,通过比较分析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对病理性醉酒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认为不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醉酒的不同而予以一概定论,显然不合法理。  相似文献   

2.
冯亚军 《内江科技》2012,(2):47+10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一禾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1]。  相似文献   

3.
[案例]冯某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因冯某要跨省到体校学习,如果办有居民身份证并随身携带,对于冯某的出行将方便得多。于是,冯某就问了父母和许多长辈,他们都说要等满了16周岁才能办理。请问,他们的说法对吗,难道未满16用岁就不能申领身份证吗?  相似文献   

4.
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具备,直接影响着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与否。精神病人作为特殊的犯罪主体,其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刑事责任事实即决定或者影响刑事责任存在或者大小变化的罪前、罪中、罪后主客观相统一的并体现罪犯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的法定或者酌定的事实因素。基于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三者之间内在的紧密统一性,笔者主张确立“刑事责任事实”的概念,并视其为统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量刑情节的上位概念。从而使罪、责、刑三者之间在理论逻辑上圆合贯通。刑事责任事实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刑事责任事实可分为:案内事实与案外事实,要件性事实与非要件性事实,增量性事实与减量性事实等。  相似文献   

6.
夏红军 《今日科苑》2007,(22):221-222
刑事责任事实即决定或者影响刑事责任存在或者大小变化的罪前、罪中、罪后主客观相统一的并体现罪犯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的法定或者酌定的事实因素。基于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三者之间内在的紧密统一性,笔者主张确立"刑事责任事实"的概念,并视其为统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量刑情节的上位概念。从而使罪、责、刑三者之间在理论逻辑上圆合贯通。刑事责任事实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刑事责任事实可分为:案内事实与案外事实,要件性事实与非要件性事实,增量性事实与减量性事实等。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备受人们关注。犯罪低龄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呈现出犯罪低龄化、暴力抢劫犯罪增多、团伙犯罪增多、作案方式成人化、作案手段凶残化和高科技化等特点,尤其是低龄化现象不容忽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  相似文献   

8.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斌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119-120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现行刑法规定的一种新型犯罪。从刑法理论及社会实践看,本罪还存在一些缺陷,应主要从罪名、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及刑事责任四个方面予以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孟晖 《科教文汇》2008,(11):227-228
未成年人犯罪相较成年人犯罪有其独特的诱发原因及其心理学上的因素,两者在刑事责任的认定以及刑罚的适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从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及心理分析出发,探讨其与未成年人犯罪在认定与定罪量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孟晖 《科教文汇》2008,(31):227-228
未成年人犯罪相较成年人犯罪有其独特的诱发原因及其心理学上的因素,两者在刑事责任的认定以及刑罚的适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从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及心理分析出发,探讨其与未成年人犯罪在认定与定罪量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有犯罪意图也要拘留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犯法了,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这时警察就要对他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了。但在现代社会中,有的人并没有违法行为,也没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却受到了法律的追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下面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像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权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备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对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象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投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各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案例]赵某的儿子是一个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今年3月份在网吧逃学期间和另一位同学发生厮打,一拳将对方同学眼睛打成重伤.对方家长要求刑事附带民事赔偿3万余元,法院判决生效后,对赵某依法执行部分赔偿.作为孩子的家长,儿子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父亲有赔偿义务吗?  相似文献   

15.
于潇  王健  赵希 《科技风》2012,(7):203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并不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但是,随着军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中已经出现军事单位实施犯罪的现象或者存在这种可能性.军事单位作为独立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立法上应当重新考量军事单位的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某于1991年11月实施过一次抢劫,1995年2月他又犯了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罪直到2001年12月才被司法机关发现,但法院最终只以抢劫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8年,这是何故? 这里涉及到我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问题.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相似文献   

17.
<正>事件近年来,各地多起伤人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被曝或自曝有"精神病",但是"精神病"犯罪就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吗?犯罪主体的意志力缺损,使得原本成立的犯罪难以入刑,无辜者由此平白遭受人身伤害。社会上也产生了"没病的装有病""有病的没人管""被伤害的自认倒霉""有病的犯人普通监狱服刑"等诸多难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娜娜交给我一只绿色信封,里面有10美元。她说:“卡尔,你的小弟弟蒂龙下周就要满两周岁了,用这10元钱帮我给他买个礼物吧。”  相似文献   

19.
邓勤 《知识窗》2008,(7):16-16
初抵英国曼彻斯特城时,我还差两个月才满18岁。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只有超过18周岁的人才能独立在外面租房住。通过中介公司,我找到了一个寄宿家庭,他们家有四个孩子,热爱中国文化。我准备在他家住两个月,费用一周150欧元,虽然贵点,但却是体验英国家庭生活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20.
朱卫华  李欣 《科教文汇》2008,(3):113-113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我国刑法关于因果的规定:我国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等。期望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