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燕 《钦州学院学报》2005,20(3):102-104
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司成勇 《教育探索》2005,(10):17-18
学生观问题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学生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需要树立新型的、现代的“六化”学生观,即人性化、全人化、发展化、个性化、主体化、法制化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3.
所谓个性化成才教育是指相信教育能够发扬人性,改善人性.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发挥其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成长和成才之路。个性化成才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学生观和成才观.其核心是人人都有才能.人人都能成才。这一思想尤其适合学习落后学生的教育和转化。为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对职校生园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教师的学生观存在的偏差主要为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重制度轻情感等。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发展性的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和移情性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观是开放的、全新的:“兼容式”人才培养目标观;求发展,个性化,有能力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中心”,高效沟通的教育观,学生全方位服务的管理观。应相应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以多媒体教学为重点,加强实践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形式性评价;以班级为枢纽,强化学习沟通。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F0003-F0003
天津扶轮中学语文组自2003年起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学生作文个性化与语文教学”的实验。在总课题组和天津市教研室、天津市中语会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参与实验的老师坚持理念先行、师生结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教改原则,使得全校语文教学在作文个性化教育理念中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学生的学习心态、作文意识和精神面貌都出现了崭新气象。子课题组连续三年被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部评选为“先进集体”,康臣校长等被评为先进个人。20…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是强调教育诸因素中学生的重要性,把学生放在中心和根本的位置上。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要求课程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为基准点,并要做到多样化、综合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师的学生观存在的偏差主要为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重制度轻情感等。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发展性的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和移情性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对本校远程教育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远程教育的学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成为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主体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手段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是暴露出明显的传统教育的痕迹,借助数字化技术支持服务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尚未形成习惯,“穿新鞋走老路”的怪现象还广泛地存在。我们认为远程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利用数字化技术,遵循远程教育教学规律,规范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互动,培养独立学习观等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职校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创造潜能和表达展现的个性,个性化表达与展现是有创见的技能人才的“最佳生长点”。注重学生个性化表达与展现,培养有创见的技能人才,职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注意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创设有利于学生敢想、敢干、敢试、能创和展示的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以存在论的视野,从体验的存在论特征、体验的存在论价值和当下的精神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体验的存在论意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放逐和遗忘了个体体验,而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机械论和目的论。体验在当下的时代精神状况下的教育学价值正在于它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历史感觉。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体验上来。体验论是教育哲学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史上一直就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为了协调二者间的矛盾,从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再到科学发展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综合素质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提出了时空统一、多维、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教育场。教育场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质和社会环境四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交换而形成的时空统一的、多维的、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具有立体间的多维性、整体上,的包容性、主体间的动态性,以及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生命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一种新视野,在课程教学中既可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魅力,也可展现其人文魅力;既可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也可展现其个体价值。以生命个体的现实存在和需求为切入点,寻求课程理论逻辑与生命逻辑的契合性,是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由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转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对个体发挥着约束、激励及精神支持的作用。而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有一定的恶化,通过深入剖析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拟从社会层面强化舆论宣传、学校增强思政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来重塑大学生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个体素质结构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统一,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素质教育还处于感性摸索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理论--个体素质结构论。本首先论述了个体素质结构理论产生的原因、背景,简要分析了个体素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3G、4G、5G理论模型重点介绍了个体素质结构的理论基础、作用、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one secondary school’s radical attempt to rethink the shape and purpose of education for its pupils, and its subsequent return to more traditional methods in the face of pressures of performat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Framing our analysis within activity theory and its emphasis on contradiction as a driver for change, we describe the school’s move towards a thematic curriculum and ‘personalised learning’ as a process of productive tensions which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While these innovations were considered to be of major benefit to both teachers and pupils, a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ocus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underpinning the new approach and the demands of accountability in a persistent culture of performativity proved to be insurmountable. We argue that this particular contradiction highlights the dominance of measurability in judgements of school success and individual progress, with consequences for the pupils’ longer term education futures.  相似文献   

19.
论新主体教育视野中的教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理论在个体意义上和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框架中界定主体性,致使它在理论与实践中都陷入了无法逾越的困境,也不能有效克服教学原则的异化。新的主体哲学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有机联系中规定主体,确认主体性应当是主体间性,从而赋予主体教育理论新的合理内涵。以此为基础,有效教学应当遵循交往、实践、体验、综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