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永彬 《阅读》2014,(24):4-6
<正>此前,笔者曾赴台湾进行教育考察。在台北市健康国小和高雄市加昌国小,来自海峡两岸的教师各上了两节语文阅读课,台湾教师执教的两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就台湾两节阅读课中的教育教学行为,谈几点关于教学理念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一、教学目标单一——"教什么"明明确确在台北市健康国小,陈纯纯老师执教了《周处除三害》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就是一条:"篇章大意的习写。"整节课教学流程是:课文讲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的质量 ,笔者以系统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提出五条操作性原则 ,即语言整体教学的原则 ;教与学为整体的原则 ;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情感因素的原则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整体设计的原则。以此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探求儿童心理激发自然课兴趣徐华,季小强(江苏省通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室)《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启迪诱导儿童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笔者.在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中,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文《混战》教学实践为例,将情境教学法引入英语精读课课堂教学。通过使用联系实际、表演体会、图像呈现、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情境教学手段,教师把深奥抽象的英语课文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多个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讲解文本重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法建立了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以及营造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5.
对外汉语精读课是留学生吸取语言知识和掌握言语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词汇、课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更高效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是我们探索的主旨。本文针对精读课中的词汇、课文、语法,提出些简单的教学建议,而后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语言做了一番阐述,期望对对外汉语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干扰,学生动手能力差,新洲区教研室组织全区72所中学进行实验优质课评比,参评课有学生分组实验课、边讲边演示实验课、实验活动共计103节,其中优质课42节。仅占40.8%,其主要问题为: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课教学在化学专业课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位将要从事化学专业工作的人员,如果不具备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和理解专业理论知识.那么,怎样使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结合讲解,给他们一个有章可循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我认为,作为教师“教”要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也要给他们知识的传授和工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师不只是“讲解员”和“裁判员”,更重要的是“教练员”.教师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教练员,这是作为一名实验课教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本文经过笔者多年实验教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将实验课分为五个环节——预习、操作、观察、记录、报告,在每一个环节做到一心,即为“五心”法:预习实验要用心,实验操作要耐心,观察实验要专心,实验记录要细心,实验报告要精心.简单地说就是:用心预习、耐心操作、专心观察、细心记录、精心报告.  相似文献   

8.
一、自然教学过程的“埋伏材料” 在自然教学的观察实验课中,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普遍应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的“埋伏材料”却往往被人们遗忘了。所谓“埋伏材料’是指在自然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经历所用的材料以外潜伏下来的未被学生发现和使用的材料。这种材料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目的要求悄悄给学生预备的可用可不用的材料,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设计的。它主要针对自然课将可能出现的知识的延伸与拓宽、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而准备的,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使用的埋伏材料有两种类型。 1.具有启发性的埋伏材料 如教《植物的果实》一课,我准备了苹果、梨、桔子、香蕉、花生、板栗、葵花籽、江豆共八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观察实验课的基本模型和操作说明,并以《土壤中有什么》实验课为例说明具体实施细节。最后对此课例进行点评,认为通过运用"观察实验"课型,能使学生获取认知对象的有效信息,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0.
观察实验启发讨论──《热对流》一课的教学设计郑奕财(江西省赣州市南外小学)在《自然》第七册中,十七课《热对流》是继热传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第二种方式。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根据课文的目的要求,我的教学思路是先指导...  相似文献   

11.
优化组合媒体,教学实验课《植物的花》谭菜花(湖南省长沙市曙光路小学)《植物的花》是部编小学自然教材第二册中的一节实验观察课,其教学目的是指导儿童通过观察、解剖植物的花的实验,认识花的构造,学习初步的解剖技能;训练儿童观察物体细小构造的能力。为了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 2 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我有幸参加了在春城昆明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19 99年年会 ,和与会代表一起观摩了各地教师现场演示的 31节自然课 ,并参加了“在自然教学中 ,怎样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活动的主题的讨论。会议对16节获一等奖的优质课 ,2 8篇获得一等奖的优秀论文和 4 0 5名自然教师和教研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会议认为 ,在自然教学中应尽可能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 ,是十年自然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是通过自然教学对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绝妙的题目     
翟和喜 《阅读》2012,(5):15-16
同学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它,解读它,就会领略到别样的精彩,得到不同的收获。下面我们以五年级第10册第5单元第16课《爱如茉莉》为例,看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学习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4.
1 教材简析《观察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单元中的第一课。该课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 :一是观察身体的外部形态 ;二是观察身体内部有什么。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把观察身体外部形态的重点放在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观察内部主要是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 ,像解暗箱一样用感官感知或内部感觉去推测身体内部有什么 ,通过这样的亲历活动 ,引起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 ,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概略的了解。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人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及身体左右对称…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锻炼了学习者的自主协作能力,重塑了"双主"式教学结构,为信息化时代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公共关系学》课程"课前知识传授、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能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语文研究性阅读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掌握学习规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前研读预习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强调的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所以,重视课前研读预习学习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所以提高课堂的质量 ,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之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指在限定的四十五钟内指导学生更好地、更多地掌握知识。相等的时间内 ,掌握知识的多与少 ,意味着效果不同 ;掌握相等的知识 ,所需时间的长与短 ,其实质也不同。所以 ,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好坏密不可分 ,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一、设置情境 ,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自主—选择”的德育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把学习道德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各种矛盾冲突,各种情景对比中能动地作出选择。积极有效地参与了道德行为形成的全过程。武汉市新编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十二册有一篇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课文,在将“自主—选择”德育模式融汇贯通于课堂教学后,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有了明显的增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教育学生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爱护绿地和有益、珍贵动物;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探讨,显然是教师最关心的事。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改革自然教学的关键,它必须来源于正确的教育观。即一定要在“教书育人”总体指导思想支配下,才有积极地能动地改革课堂教学的紧迫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自然实验室的普遍建立,自然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充实和完善,如何用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 按自然教学大纲要求:“自然教学要指导儿童们自行获职知识和运用知识,引导儿童们独立进行自然研究活动”。“观察和实验是自然教学的特点”,而实验必须按科研基本程序,“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以此作指导思想,冲破堂堂课“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创造适合自然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一年级第二册第十课《茶壶嘴不那么高行吗》应该是实验课,每组至少发一套三种高度不同的壶,一种壶嘴高于壶口,一种壶嘴低于壶口,一种壶嘴与壶口一样高的。让学生装水倒水,去观察,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