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经济的转型亟需复合型营销人才。复合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三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强调在“营销+行业管理拓展”或“营销+校企协同拓展”的育人模式下进行。校企协同是培养高质量营销人才的动力源。“百丽国际店长”校企协同育人班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创新管理体制,构建运行机制和瞄准行业领先并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张欣微 《科教导刊》2023,(7):149-151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协同育人观念尚未明确统一、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常有缺失、协同育人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宣扬协同育人观念,建立协同育人意识、做好协同育人分工,明确协同育人责任、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打好协同育人配合是“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高校育人现状,剖析了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结合基于“两中心”平台的“登峰班”育人实践探索,对“登峰班”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育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双主体”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今后10年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当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订单班型、校中厂型、顶岗实训型、合作型、挂牌型等几种主要的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双主体"合作首先应该在专业建设中进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就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6.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不仅是促进大学生主体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高校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展现亲和力的需要。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落实协同育人,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表现在缺失协同育人理念、育人队伍建设不足、育人方法单一及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等方面。为此,高校应创新协同育人理念,完善协同育人管理体系,并着手组建健全的协同育人队伍,创新协同育人方法,优化协同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在各方面协作中高水平落实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呈现出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的新特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助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助推“双减”政策实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机制建设上应当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进一步明晰三者间的职责和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并在管理机构建设、分类分层育人、专业性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国家战略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速度,众多本科高校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核心目标,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为我国软实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思政全方位协同育人策略通过科学化的思政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政素养,在实现高校的“双一流”目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该策略是现今的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课程思政全方位协同育人,全面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课程思政全方位协同育人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A0):1-2
独立院校在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背景下不断扩张,然而其自负盈亏的办学模式深深影响其师资配备比例。"僧多粥少"的师生比严重制约独立学院的转型和发展,如何解决难题,采用以优化和整合内部资源为思路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是不错的选择。本研究从"辅导员+班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意义阐明、主体阐述和协同育人价值解析、机制运行现状分析、机制运行路径探究四个方面探讨独立学院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而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会是高校实施社会实践育人的重要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会等组织力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讨并构建“党团班”协同社会实践育人模式途径,重视实践育人系统化不高、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契合度不高、评价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协同、构建正向激励、实施联动耦合,从组织管理、支持保障、评价考核、协同耦合等方面突破现实困境,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团班协同耦合社会实践育人体系,贯彻落实党的高质量“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做到“知行合一,德技双磬”。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相应地,从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构建“双育人”课程体系、拓展“多渠道”课堂教学3个方面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教育要素中的教育主体从学校外延到企业。但因企业与学校之间协同效应不足,课程思政在实现三全育人过程中面临着校企协同育人片面追求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步调不统一、课程思政校企双元育人双向反馈不及时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模式特征,探讨企业和学校共生关系,提出建立数字化校企双元育人平台、健全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企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达到德技并修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峰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34-335
"双院制"育人模式即"书院+院系"协同育人模式,是基于我国高校教育现状与现代社区教育理念,实现全人教育与全程育人的新型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同向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双院制"育人模式仍然存在师生认知浅层化、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及协同育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业导师制及健全共同育人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推行及深化"双院制"育人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理念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创新举措,其注重三者的有机融合、相互协作。行业特色高校构建党团班一体化育人机制有助于基层党组织育人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共青团组织思政引领实效的增强,有助于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和完善。但目前仍面临着队伍建设不到位、运行模式不顺畅、平台打造不完善的困境。笔者提出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中构建党团班一体化育人机制,依托全员育人构建主体协同机制、依托全程育人健全立体运行模式、依托全方位育人打造多维育人平台,为新形势下高校构建党团班育人机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就业导向,介绍了校企协同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内涵及构建的重要性,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目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明确校企双导师职责,优化校企协同创新"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以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双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选择。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包括沟通协调、资源整合、协同育人、利益分配、人事与考核激励、综合评价等六个主要方面。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科技英才班、研究生联合培养和联合共建学院等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典型模式。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实践中,一方面,不仅要遵循运行机制,还要将相关运行机制运用到有关协同育人模式里;另一方面,不仅要逐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机制,还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使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进入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需要探索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策略。实施协同育人策略,要强化协同意识,运用系统育人教学方法,建设协同育人教师团队和相关平台,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做到理念协同、方法协同、队伍及平台协同、机制协同。  相似文献   

18.
校企协同育人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共赢的本质需求。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依托,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校企协同育人联盟,崇尚做人做事创新并重,成长成才成人并举,方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蓓  王峰 《学周刊C版》2019,(9):23-23
财经类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实践育人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实践,打造又红又专的财经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思想协同、平台协同、内容协同、队伍协同等路径,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科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是高校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织。在实践运行中却存在着职能交叉、定位不清等问题,以致育人效果有待提高。面对"双一流"建设使命的模式探索、高校群团组织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明确党团班各自发展的职能、方向和协同育人机制,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