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张瑞萍主编的《近代中国蒙古族人物传》一书,已由我校出版社出版。全书15万字。张瑞萍、明月、赵之恒同志长期在内蒙古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爬罗剔抉,撰写出此书。书中为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28位蒙古族人物立传,还为124名蒙古族人物撰  相似文献   

2.
明末重臣张鹤鸣的传记文在传主选择上主要有三个指向,即为传奇人物立传、为女性立传、为颍人立传。就史学而言,张鹤鸣不仅保存了珍贵的人物资料,保存了难得的著述文献,而且体现出他对这些人物的评论。就文学而言,这些作品不仅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重视细节,语言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3.
自宋迄清,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汉文西夏史料,传世史料如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人吴广成撰《西夏书事》等成为研究西夏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而亡佚的《西夏须知》、《羌尔雅》等也能为研究西夏文献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为刘温润等9位宋朝人,祁承、李维桢等2位明朝人,洪亮吉、罗福颐等8位清朝及近代人物立传,目的就是想通过为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立传的方式,令世人不要忘记这批史家对西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从汉文西夏文献这一视角,展示古代至近代西夏史料整理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丁玲,在常人的眼里,更多被提起的是其作家身份,《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沙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大手笔。然而,石潇纯编审在其装帧精美的《缘定今生辙一丁玲与她的编辑生涯》一书中,首次从编辑家的角度为作为文学家的丁玲立传。作者虽为人物立传,却不拘泥于现存史料,她遵从历史的真实性和差异性原则,从不同的历史维度,选取不同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反观”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龙大道生前所述、有关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政府部门、有关各地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认为吴荣臻总主编的《苗族通史》第五册将龙大道作为“苗族人物”来立传,与众所周知的龙大道烈士是侗族历史人物的定论不相符合,龙大道的族别应该是侗族。  相似文献   

6.
陈宫述评     
陈宫是一位活跃于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是汉魏更替中过渡性人物,然而翻开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均不见二位史家为其立传,但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其人,并显示着重要作用。虽然他名不见经传,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去否认这个人物的重要性,为了使陈宫这个历史人物更加清晰可见,说明他的作用非同一般,有必要对他的人与事迹进行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7.
杨子江 《学语文》2000,(3):14-15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留给世人的两篇传记文学作品之一,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以虚构人物为传主的传记。另一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为他的外祖父孟嘉立传,从被立传者的姓字和籍贯说起,然后说及身世、经历、事功、品德等等,处处写关,立传的方法颇受传记体史书的影响。《五柳先生传》为五柳先生立传,通篇以虚摹代实写,写得比较随意,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饶有趣味与深意。  相似文献   

8.
传主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构成了类传存在的合法性,不同类传的设立与否因时代而异.范晔《后汉书》较之《史》《汉》,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篇类传,这七篇类传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体现在:立传数量与种类具有涵盖东汉朝野人物的全面性;传主选择以传主所处时代的公论作为标准;写法上多用附载法,且能类从中犹见“细意”,从而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全面反映人物情况.此外,七篇类传对前继承了《史记》传统,对后又完善了类传体例,其立传标准又受到了范晔“耻作文士”的主观情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理想 信念 毅力——《史记》悲剧人物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塑造了众多的悲剧人物 ,这些人物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其形象各异 ,但却有着类似的审美特征 ,有着为追求理想、信念而坚定执着的恒心与毅力。司马迁热情为悲剧人物立传的审美观是由时代造就的 ,同时也与他进步的史学观、忍辱发愤的文学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就现存陕西汉中地区略阳、勉县的三处唐代石刻《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形成年代与所涉人物作了考索,认为《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形成年代并非《汉中碑石》一书所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而是在唐宪宗、穆宗时期,并对该摩崖石刻中存在的"顺政郡"与"兴州刺史"名称上的矛盾现象进行了考辨与解释;此外对《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中的房涣、沈、元锡、严震等人物生平事迹及其此碑的唐史研究价值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水浒》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卓立千古的不朽之作,也是描写社会阶级矛盾、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杰作。它给古今中外读者讲述了一批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并勇敢地为社会底层人物立传,让他们成为表现的中心。同时,书中塑造的女性英雄形象也是颇为生动,其意义也是极其深远的。反映了作者传统女性观的变化,喻示着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女性地位的部分提高。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施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能力培养目标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由于历代移民,尤其是明末清初"奉旨填川"的影响,现代四川方言与明代以前的蜀方言、中上古时期的蜀语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文献出发,对前人所用的"蜀语"、"蜀方言"进行了梳理,提出"蜀语"有蜀人语言、蜀人俗语和方言学著作<蜀语>等含义;而<蜀语>一书又有唐李商隐在明李实之前."蜀方言"一词较为后起.  相似文献   

14.
将“写”与“宣扬身边的人物美德”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习作赋予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模仿古人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安排习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了许多附传来写人物。他之所以用附传写人,主要是因为一些人物或权位或名行影响较大,但事迹寡少,司马迁或不愿或不能为其单独立传。《史记》中的人物附传,具有节省笔墨、交代原委、表达思想等功能作用,并且呈现出内容上详略不一、形式上灵活多变的鲜明特点。《史记》中的人物附传,无论是其价值作用还是其写作手法都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言武侠小说成就不高.北宋早期的作品在人物与意境方面追摹唐人,难有超越可言.后来寥寥可数的武侠名篇,不以单篇行世,且创作热情亦远逊于唐,更重要的是它们明显受文体因素的制约.这些作品或属于“志怪”体,以“好奇”为旨归,原本无意为武侠立传;或属“笔记”体的名人逸事,武侠人物处在陪衬地位.所以,宋人文言武侠小说的新特点即时代现实感强烈、表现普通人的情感世界等,并未得到足够的发挥与开掘.  相似文献   

17.
开封作家张晓林是将中国古代书法人物写进小说、用小说笔法塑造书家形象的第一人.他的系列笔记小说<书法菩提>,为北宋书法大家米芾等众多北宋书法大家立传,刻画其个性,摹写其魂魄,彰显其精神,廓清其是非,让他们鲜活地从故纸堆中走向民间,让后人重新品评这些书法人物,并从中悟出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8.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是华东师大历史系谢天佑教授的绝笔,按谢先生拟定的提纲应写21节,而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只有10节,1988年4月25日晚谢先生突然中风,次日凌晨竟与世长辞,遗下了这部未写完的书。 这是一本读史札记式的书,书中每个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但各个章节又都紧扣臣民心理这一主题。心态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法国,以后传入欧美。中国的史书自古以来就有为人物立传的传统,但是古人信天命、今人信规律,一些历史学家嘴上说“人定胜天”、“人民创造历史”,心里却总认为人在冥冥之中受到某神主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明代工匠出身的优秀建筑家,因在所谓“正史”之类的著作,如万斯同的明史,王鸿绪的明史稿和张廷玉的明史,由于士大夫轻视劳动的传统思想,没有给他们立传,多不为后人所知。但他们还有一些事绩散见于历朝实录、传记、杂史、方志和笔记等书,可供检寻。年来我搜集到有关明代瓦木石三行十位人物的记载,略加综合参证,分录于后。惟因时间迫促,急就成章,疏漏难免,纠缪补遗,有待来日。一九五九年五月四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