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所构建的"关系强度—成员能力—知识治理"研究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影响;其次,从外部与内部两种视角入手,构建双中介模型,考察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从两种路径剖析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强度对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存在正向影响;联盟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强度影响联盟企业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成员能力的双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2.
阮爱君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73-1583
外部知识搜索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正式-非正式知识搜索视角出发,探讨知识搜索宽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网络嵌入性和吸收能力在正式/非正式知识搜索宽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61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网络关系质量和吸收能力显著调节正式外部知识搜索宽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结构洞显著调节非正式外部知识搜索宽度与创新绩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式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积极作用没有得到组织的足够重视。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正式组织的认可与支持。从组织支持感的视角构建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个体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组织支持感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31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非正式网络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组织正确认识和发挥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社交新时代的到来使企业内正式及非正式网络互动问题愈发突出。主流理论往往将企业内正式及非正式因素割裂开来讨论;而少数尝试分析组织内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互动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界定不完整、研究关系静态的阶段,难以反映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互动影响企业的全貌。CAS理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系统分析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CAS视角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了企业正式及非正式网络互动适应环境的现象、机理、权变情境等问题,构建了企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网络互动适应环境相关问题的理论框架,希望从根本上推动主流理论关注组织内正式及非正式因素整合,弥补现有研究存在不完整和静态的不足,并为实践界设计正式和非正式网络适应环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方法,引入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一致性概念,研究了知识交换整合的前因及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正式顺序工作流网络和非正式咨询网络一致性增加,知识交换整合能力减弱;随着正式互动工作流网络和非正式咨询网络一致性增加,知识交换整合先提高后减弱,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组织沟通在形成知识交换整合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机理作用。该结论是对以往研究的有力补充,也对企业从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互动方面提升知识交换整合能力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姜鑫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2):68-71,91
文章介绍了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内的非正式网络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之间的关系,并从网络密度和距离、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结构洞分析等几个角度探讨了组织非正式网络内隐性知识共享活动的影响因素。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内的非正式网络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这一非正式网络内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探究正式、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吸收能力和企业知识异质性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213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对于正式合作网络,非正式合作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吸收能力在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内部知识异质性在正式和非正式合作网络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企业非正式网络及其在知识共享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企业非正式网络的定义出发,对非正式网络的相关观念进行了辨析,探讨了企业非正式网络和正式网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了企业非正式网络的交流内容和交流形式.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企业非正式网络在知识共享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英  袁莉 《情报杂志》2012,(1):161-165
研究了组织内部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和知识推荐的影响。首先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某科研团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网络关系资料,通过SNA描绘出该团队的正式网络以及合并了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复杂网络,并使用社会网络的相关测量指标对比分析,设计知识共享推荐系统,最后证明融合了正式网络关系和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复杂网络更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流通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从网络关系的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与学习,探讨了正式与非正式关系、冗余关系与非冗余关系对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的影响,强调集群中的企业一方面受制于网络结构,另一方面企业的战略行动以及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又会对网络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红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06,24(8):1145-1147
所谓机理,是指某种机制的调节原理,信息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就是指信息在循环经济中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与调节原理。本文从循环经济运行的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角度,研究了信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黄荣顺  揭筱纹  王亮 《软科学》2009,23(12):141-144
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从区域影响力、就业、经营效率、经营效益、抗风险等多维度建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选择东中西部省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竞争力相对居中、经营效益偏低、抗风险能力不足,与东部省份有较大差距,远没达到有效竞争力水平,并提出提升四川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竞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Policy》2023,52(7):104815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official notices in disseminating retraction informatio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retracted articles continue to be cited in the post-retraction period. There ar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citing such questionable articles. This study extends the literature on official versus unofficial information channels by examining three key roles that unofficial information channels can play in disseminating retraction information (i.e., providing broader reach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ackaging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creating new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hese roles. An unofficial information channel affords a broader reach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hich reduces post-retraction citations.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different types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at comes from the ability of an unofficial information channel to package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r create new information) can moderate such effect. Leveraging on the launch of Retraction Watch (RW), an unofficial information channel for reporting retractions, this study designed a natural experiment and found that reporting retractions on RW significantly reduced post-retraction citations of non-swiftly retracted articles in biomedical sciences. Furthermore, additional author-related and retraction-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RW enhanced the main effect, whereas additional article-rela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RW weakened the main effect.  相似文献   

14.
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驱动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雪莲  张俊飚  何可  张露 《资源科学》2016,38(11):2117-2126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政府主推的一项绿色农业技术,探讨农户对这一技术的采纳意愿及驱动路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改进的MOA理论框架,根据湖北省3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EM模型,分析了采纳动机、采纳机会、能力(抗风险能力、操作能力)、信任与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而采纳机会、操作能力、抗风险能力则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整体效应分别为0.665、0.291、0.644,信任则具有间接效应,其大小为0.304。从跨组回归来看,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抗风险能力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逐渐增强;随着家庭种植面积的扩大,采纳动机和抗风险能力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快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进程、完善风险补偿制度、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政府信任建设以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秸秆回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便增进农户对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5.
陈建林 《科研管理》2021,42(1):200-208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关系”文化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管联结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联结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基于情感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比外部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3)基于空间关系的角度,本研究发现跨区域高管联结比同区域高管联结更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绩效;(4)基于情感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角度,可以把高管联结分为四种类型,本研究发现“内部高管联结+跨区域高管联结”关系组合有利于改善创新绩效;(5)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高管联结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高管联结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关系类型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关系的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6.
刘荣  赵光洲 《未来与发展》2010,31(5):98-101,92
文章介绍了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含义,提出了分析企业循环经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如何针对企业循环经济行为、行为能力、行为绩效制定政策促进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凯  胡赤弟  陈艾华 《科研管理》2019,40(8):166-178
有关产学合作与大学技术转移的研究忽视了以“知识双向动态流动”、产学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能力和网络的理论视角,分别从20个省级区域抽取科技经费收入前3的大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网络能力对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网络能力对产学嵌入性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内部交流和大学领导的作用比较有限;嵌入性关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构建嵌入性关系是提升知识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型城区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向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永鹏  杨凯  车越  林逢春 《资源科学》2009,31(1):157-163
固体废弃物流向研究不仅是对资源流和物质流研究的深入和补充,而且在促进循环经济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闵行区为例,以统计资料和企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闵行区近11年来工业固体废弃物(ISW)产生量及处理处置情况,重点探讨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向(DISWF)及其驱动机制,基于生态型城区的建设指标及其内在要求,结合闵行区在DISWF调控和管理方面的实践,提出生态型城区DISWF调控对策,结果表明:①区域尺度上,ISW服从资源流动的“就近原则”;产业尺度上,各行业的企业数量与其ISW输出量呈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分布,且行业间流量大于行业内流量;企业尺度上,单个ISW输出企业所对应的输入企业数量与其分布基本呈负相关;②DISWF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多重结构的复杂系统,企业追求综合效益最佳化是其关键驱动因子,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使系统最优化;③生态型城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流向管理应遵循分类管理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功能,规范DISWF,促进ISW流动,保障废物的综合利用,并减少流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