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号召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的“孝敬父母月”活动,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新途径、新方法,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  相似文献   

2.
对青少年进行“孝”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孝者德之本”,就是说孝敬父母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在现代,“孝”教育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孝”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道德意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免于现代社会"道德危机"侵蚀的需要。最后,探讨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真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分析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其次寻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成效不显的原因,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跨世纪青少年的现实状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把青少年作为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重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迫切要求我们重视对跨世纪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跨世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关键在于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政治上要解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问题;二是思想上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三是行为上要解决"三德"问题,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采取符合青少年特点、富有时代精神的有效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线,是新时期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作为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构想(即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勤奋学习;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努力构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德育大氛围,通过学校、家庭、年级、班级德育网络的构建和德育目标的达成,实现学校德育整体工作目标。德育“八化”是我校的重要探索,以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孝”曾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产生的根源。正如孔子所说:“夫孝,道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但是在当今,有不少家庭不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倒是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有不少学校,孝敬父母的教育未被纳人到育人的工作中。事实上,独生子女不孝敬父母所致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显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我校制定出小学生孝敬父母品德量化测查评价标准,共10条。这10条标准是:①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身体健康,主动帮长辈做事。②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相似文献   

10.
李莉 《贵州教育》2012,(11):8-9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笔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家庭道德教育在青年大学生政治品德、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道德素质的形成、提升及稳固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为青年大学生的成才确立道德导向。但是由于家长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认识和教育上的误区和局限,高校与家庭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平台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与家长缺乏沟通等原因,使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家长走出教育误区,重新为家庭德育定位、高校引发联动作用,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青年大学生积极回归家庭,提升家庭德育在自身成才中的功用,成为教育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职德育工作者应该立足开阔的视野、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开展高职德育研究。论述了加强高职大德育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内容。高职大德育研究,主要应围绕高职德育的理论体系、目标价值、环境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与机制、德育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has always been a matter of priority to parents and educationalists alike. Although it is not taught as a separate subject in the schooling process, much attention is paid to it throughout the school curriculum. Particularly in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in social studies time is devoted to matters of moral conduct. The basis for moral education has almost right through bee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life. This is the case in schools for black and for white pupils. A great number of devoted teachers go to great lengths to prepare young people for life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may become steadfast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The role of parents, youth organizations, churches and ‐‐ in the case of black youths ‐‐ tribal customs, should, however, 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the moral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关系的破裂、父母道德的缺失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处理好家庭关系、注重子女早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子女的法制教育、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良好的道德环境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培养年轻一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其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节日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富含道德教化内容,其节庆活动形象多样,适合幼儿品德教育。正确认识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品质、促进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松桃苗族地区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这些地区的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使得祖辈监护和学校教育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削弱。影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外出务工年轻人回村后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等又影响着儿童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苗族地区的儿童获得其成长所需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要充分利用其生长的环境和孕育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松桃苗族地区的苗族古歌为例,探寻古歌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德育的内涵,认为德育失真的根源是功利性德育观的侵蚀,指出了德育的审美必要性及其意蕴,深层次揭示了德育审美意蕴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认为"生活论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蒋月玲 《天津教育》2021,(6):162-163,166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家园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形式,可以确保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加强家园共育,才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够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